宗堆“洛谐”校园传承与保护
2021-05-10易佳琪央拉
易佳琪 央拉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传统歌舞宗堆“洛谐”展开,以传统音乐文化进校园为切入点,对宗堆“洛谐”历史沿革、校园传承现状、传承意义等进行阐述,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看法和对策,为宗堆“洛谐”的传承和保护尽一份绵薄之力,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这一传统歌舞文化,并积极的参与到文化传承与文化保护中去。
关键词:校园传承 文化保护 宗堆“洛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6-0186-03
江孜县是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市的一个附属县城,其位于西藏南部、日喀则市的东部、年楚河的上游。对于其文化而言,县内有经历了悠久历史的古迹江孜宗山抗英遗址、白居寺、帕拉庄园等。“果谐”是西藏民间流行的歌舞形式之一;“扎奎拉协”是江孜扎奎庄园(班禅在江孜地区最大的庄园)举行大型仪式时必演唱的歌舞”①;“宗堆洛谐”歌舞目前由江孜县江孜镇宗堆居委会的一支专门的演唱队伍演唱,以上三例均为江孜县境内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文化歌舞形式,而本文正是对这三例之一的宗堆“洛谐”传统歌舞的校园传承与保护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宗堆“洛谐”历史沿革
宗堆洛谐是流传于日喀则江孜县境内的一种传统仪式性歌舞,关于它的名称有这样一种说法,洛谐的“洛”指的是南部地区,“谐”即歌或歌舞,因此“洛谐”也就是南方歌舞的意思。宗堆洛谐是一种仪式性歌舞,被归为谐钦的一种,主要流传于日喀则江孜县。江孜县曾译名为“江喀则”,在后江孜法王帕巴贡桑布之后简称“江孜”,意为(王城之顶),所谓王城之顶其代表的就是如今的宗山古堡,以前被江孜宗政府(原清代西藏地方政权县级行政单位)所用,因此称为“宗山”。江孜宗是西藏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之一,例如英國、印度、不丹等都在此处设立有商务机构,这些机构也成为当地商品经济交流的重要渠道,也是后来宗堆洛谐兴盛的原因之一。
“洛谐”最初源于不丹,不丹与日喀则、山南两地接壤,位于日喀则江孜县南部,因此江孜当地人又称不丹人为“洛娃”,意为南方的人。②8世纪左右,不丹曾是吐蕃的一个部落,到9世纪时期,不丹才成为一个独立的部落,因此其与相邻各地在文化交流上也是比较密集的。关于洛谐的具体流传兴盛时间我们尚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但就目前我们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大致可追溯到吐蕃王朝末代赞普朗达玛(公元799-842年)去世,吐蕃王朝崩溃瓦解之后,西藏与不丹的交流逐渐加深,由此“洛谐”逐渐由不丹传入江孜。传入的过程即:不丹-江孜民间-寺院-江孜民间(宗堆)。“洛谐”自不丹传入到日喀则江孜民间,在民间传播与发展,后传入寺院(曲龙寺)得到进一步发展,但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洛谐”遭受到严重破坏,几乎处于失传的状态。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族民间文化得到重视,后1979年宗堆居委会③开始邀请了解“洛谐”和有经验的长辈们,重新整合与梳理出了洛谐舞蹈,在十几年的洛谐断层后第一次进行“洛谐”表演。由此不断传承发扬与保护,现如今宗堆“洛谐”在江孜达玛节与各种重大节庆仪式上表演,已然成为江孜县独具特色的民间歌舞表演形式之一。2015年宗堆“洛谐”被列为江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④目前民间宗堆“洛谐”传承人员共16名。
二、西藏传统音乐文化校园传承现状
中华传统文化对学生文化底蕴培养之意义重大是不可忽视的,校园传承不仅要留住优秀传统文化,更要为祖国文化建设培养专业人才,西藏自治区作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文化建设方面,无论是在校园文化教育上,还是民间文化宣传教育上,又或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上,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等社会资源,而这些也为西藏艺术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且2014年制定出台的《关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的若干意见》也为非遗文化在校园中传承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⑤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进校园近年来一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建设点,虽然校园传承传统音乐文化所面临的问题仍层出不穷,但还是有非常多优秀示例,例如:就西藏各地而言:“各地积极打造‘非遗进校园项目:2013年起,自治区就专程派音乐编导与专业人才到扎囊县,帮助编排推广中小学‘扎囊果谐课间操,取得较好反响;昌都地区把8项具有藏东歌舞特色的非遗保护项目进行编创整合为一套广播体操;日喀则拉孜镇除了开设堆谐兴趣小组,还试点展开了‘堆谐课间操;波密县中学在学校开设非遗歌舞‘波卓特色课程,波密县多吉乡小学组织了‘波卓表演队等”。⑥“河北省滦州市中山实验学校的皮影传承实践,该校将滦州皮影引入校园,在校内不仅成立了少儿皮影艺术团,还成立了教师皮影团,而后更是成为“滦州皮影传承基地”;重庆市铜梁龙舞进校园实践,在全区中小学里不仅有专门的龙舞项目教材,还有专门的龙舞传授教师⑦”。
三、校园传承的基本条件
第一,校园传承最重要的条件当是学校的支持。学校需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教育部颁发的一系列艺术教育的相关工作,重视校园传承,只有这样,校园传承等活动才能组织与进行下去。
第二,教师自身需要具备民族文化的素养,且拥有传承传统文化的教学理念与意识。因此,教师作为传统文化在校园中传承传播的媒介,只有其本身具备民族文化素养,才会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如何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进行指导。
第三,孩子与家长的肯定。校园传承的传承受众面主要是在校学生,于学生而言,在校期间面临的无论是平时的普通测试还是升学考试都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于家长而言,一方面较为看重孩子的成绩,另一方面则是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多数家长考虑的是孩子在学业上已经很累了,若是再加上传承等活动就更累了,因此孩子与家长的意见统一也是非常重要的条件。
四、宗堆“洛谐”校园传承现状及对策
宗堆“洛谐”作为西藏江孜县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传承和保护应是当前长期所面临的问题之一,对此江孜高级中学作为宗堆“洛谐”校园传承的代表,自2015年受学校重视后展开了对宗堆“洛谐”进行校园传承。下面笔者将基于问卷调查与田野调查相关资料对江孜高级中学宗堆“洛谐”校园传承情况做一个介绍:
关于负责传承宗堆“洛谐”的组织教师是一位在校教师,老师并非为专门从事与音乐相关专业的,且有两位民间传承人教授学生宗堆“洛谐”,对于其传承而言,在以前的民间宗堆“洛谐”传承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教授给下一代,一般是以家庭为单位,如一家里父亲为宗堆“洛谐”表演者,那么父亲就会在家中教自己的儿子宗堆“洛谐”,其儿子以后也会成为一名洛谐表演者。当然,对于校园宗堆“洛谐”的传承,其传承方式并不仅用非常具有意义的口传心授的传统传承方式,还会运用到许多现代教育手段与教学资源,例如:乐谱、音响、影像等。这是学院派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一个结合,更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其次是关于宗堆“洛谐”校园传承的受众面上,它是开放性的,全校都可以传承,但最终选定传承人数为50人(多组表演),他们没有特定的规定时间学习,但每周需要坚持有5个小时的学习时间。经调查,传承的学生们都非常喜欢宗堆“洛谐”这一传统文化,并且教师们也会参与到学习与表演上来。
在校园传承的宗堆“洛谐”与民间的宗堆“洛谐”一组的组成人员都为16人,其中1名谐本⑧,15名队员,且都为男性。在民间宗堆“洛谐”传说中,15位舞者的原型分别为天上、人间、地下的五个仙女,因此在传说中15位队员都为女性,但在实际情况中表演人员都为男性。宗堆“洛谐”共分十个独立段落,完整表演时长需两个小时,且表演常于传统节日,且为保证整个表演活动流程,表演宗堆“洛谐”时会专门选取其中人们较为喜欢的2-3段进行表演,从这一方面来看,校园的宗堆“洛谐”与民间宗堆“洛谐”是相同的,而不同的是民间宗堆“洛谐”若进行完整表演,表演时间相对较长,因此表演者表演期间需要进行短暂的休息,而在这个表演者休息的空隙里,村民会献上自己家酿造的青稞酒供表演者享用,校园的宗堆“洛谐”则没有。而在这里我们说到了传统节日,宗堆“洛谐”是江孜达玛节⑨上必演的一个节目,在2016年的江孜达玛节还出现了一个学生表演的宗堆“洛谐”方队。
宗堆“洛谐”校园传承较为薄弱,校园传承中的“持续性”问题是许多传承学校所面临的普遍问题,而宗堆“洛谐”校园传承薄弱究其原因,仍在于其传承的持续性不高,宗堆“洛谐”传承中所面临的持续性问题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多元文化冲击下的无法适应性。流传于日喀则江孜县县内的传统文化相对较多,“果谐”“扎奎拉谐”“宗堆洛谐”都是较为典型的,和而不同,在校园中受众面多的当属“果谐”,若是宗堆“洛谐”在校园中传承,那么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与多元文化共生的问题。多种文化在同一环境下竞争与冲击是无法避免的,但若是同时加大宣传,增强人们的认同感、提高知名度、增强文化自信,不同文化之间的沖击力将降至最低。
第二,传承内容的不系统性和时间的不持续性。宗堆“洛谐”为何在校园传承中会出现断续的问题?——歌舞艺术的学习方式,最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感受这一歌舞的风格特点,最终完美的表现出来。我们都知道最好的学习方式莫过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宗堆“洛谐”想要在校园中传承,实践的持续性和内容的完整性才能实现传承和保护,如果能将歌词等内容整理成册,那么传承内容的不系统性也就迎刃而解了,将西藏优秀的传统歌舞、民歌等作为教材里的补充内容都是较好的方式,不仅让人们了解到许多西藏传统歌舞与民间歌曲,也能很好的使人们学习、保护和宣传宗堆“洛谐”。
第三,家庭与学校因素的影响。传统文化在校园中传承本身是一种培养文化自信、自觉、提高自身素养的一种素质教育活动,但在绝大多数家长潜意识里,学习传统文化对于升学、考试等影响不大,因此当面临学业与传统文化的选择时,更多的家长选择的是前者,而学校出于对家长的考虑,也会较少关注到校园传承传统文化,对此若是多做家长工作,加大宣传力度,也将会对宗堆“洛谐”在校园中传承起着重要作用。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宗堆“洛谐”在已有的校园表演方面,无论是在演唱上面,还是在舞步上面都深受学生、家长与老师的喜爱,一定程度上会扩大宗堆“洛谐”学习人数,且更有利于延续这一传统文化。不过光是这些对于宗堆“洛谐”在校园中传承和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宗堆“洛谐”在校园中还会面临很多问题,若是解决了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宗堆“洛谐”一定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五、结语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文化不仅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特色,更重要的是“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枢纽。在校园中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是保护传承的重要途径。“传承主体既可以是个体的传承人,也可以是传承群体,群体的传承和传承人的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要形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传承的制度、传承环境、传承主体的保护具有非常重要意义”。⑩在神秘的藏地,优秀的传统歌舞、传统音乐多不胜数,包括带有仪式性的谐钦、运用于多场合的弦子以及较大众化的果谐与囊玛等,可能现在藏地有些优秀歌舞、音乐文化发展传播较慢,但或许在不久之后,这些优秀的歌舞、音乐文化将发出异常耀眼的闪光。而宗堆“洛谐”作为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江孜县中一个优秀的传统歌舞之一,在校园中传承,不仅是为了文化的延续,更重要的是使更多的人了解到我们的这种优秀传统文化。诚然,目前宗堆“洛谐”在校园传承与保护仍面临着许多问题,而在这些问题中又当属传承与保护的延续性问题最难攻破,当然,宗堆“洛谐”历史悠久,想要研究透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因此本文主要是针对其传承和发展这一方面,宗堆“洛谐”校园传承与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我们要始终坚信,在多年以后,宗堆“洛谐”将被更多的人熟知与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