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精准扶贫背景下产业扶贫的路径分析

2021-05-10毕明强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分析总结产业扶贫精准扶贫

毕明强

摘 要: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着力解决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定位下的产业扶贫项目,用可持续发展政策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的产业扶贫进行科学定位,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充分认识产业扶贫这一内生动力,本文以山东德州乐陵市寨头堡乡产业项目为个案展开研究,通过实地考察,明确现阶段该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产业扶贫视角提出适合当地精准扶贫的对策与建议,带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多部门产业融合的扶贫模式,为乐陵市精准扶贫和脱贫致富提供实施经验。

关键词:精准扶贫;产业扶贫;分析总结

一、寨头堡乡精准扶贫的实施现状

2016年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寨头堡乡人民政府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首要政治任务,2017年年底成功实现贫困村摘帽和贫困户全部脱贫。寨头堡乡在自身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各个重点村第一书记和行业扶贫帮扶单位一心致力于精准扶贫工作,努力为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想办法,为贫困户经济发展谋思路。

(一)产业扶贫项目建设情况

1.所有项目实行差异化分红。扶贫厂房情况:在乡党委、政府以及重点村村委会共同努力下,通过购买、置换等方式,拆除废旧房屋,拆除房屋后获得土地,建设扶贫厂房,扶贫厂房出租收取收益用于贫困户分红和集体增收。2.光伏发电项目。利用上级扶贫资金发展光伏发电,每年拥有固定收益,持续保障贫困户和贫困村的长期收益。3.投资类项目。扶贫资金投资企业3个,利用扶贫资金直接投入,企业用高于投资扶贫资金的固定资产和设备作抵押,收入分红资金用于贫困户分红和贫困户村集体增收。

(二)行业扶贫情况

1.2016年至2020年,住建局持续保障贫困户的危房改造。2.交通局对帮扶村进行道路升级改造。3.水利局免费为贫困户安装自来水。4.信息产业局联合有线电视公司免费为贫困户安装有线电视。

(三)扶贫金融贷款情况

关于富民生产贷,乐陵市晟达帆布制品有限公司利用扶贫贷款10万元,帮扶盖家村贫困户2人;关于富民农户贷,寨头堡乡10户贫困农户与丁坞金亿奶牛场签订奶牛代养协议,奶牛场每年拿出固定收益用于贫困户分红。

(四)积极推进教育扶贫

教育帮扶11人,为4人争取雨露计划帮扶资金每人每年3000元,为1名学生争取泛海助学帮扶资金每人每年5000元。

(五)积极实施专岗扶贫

安置保洁扶贫岗3人,每人年增收6000元;安置村级扶贫专岗13人,每人年增收4464元。

(六)社会扶贫

一部分爱心企业为部分村赠送生产设备,培训贫困户如何使用,实现就业和增收;另一部分爱心企业实现对口帮扶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二、寨头堡乡产业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特色产业发展力度不大,产业融合趋势不足

经过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寨头堡乡的可利用资源丰富,种植业、养殖业、帆布加工业条件得天独厚,土壤气候、地形地貌、交通位置非常适合作物的种植和帆布产业发展。与丰富的资源不相匹配的是,种植、养殖规模还太小,亟须扩大;帆布加工产业单一,竞争力不足。贫困户入不敷出的现象还十分突出,加大产业的宣传力度,并顺利打入京津冀市场,是寨头堡乡产业扶贫的当务之急;企业产业带动作用不大,缺乏市场竞争力,需产业结合,多种业态融合发展。

(二)产业扶贫中“互联网+”模式发展速度慢

近年来,网络平台发展速度惊人,电子商务成为主流,“互联网+”扶贫模式成为产业扶贫工作中传统产业转型的最佳切入点。而寨头堡乡的数字化扶贫工作不够,电子商务销售平台不完善,村内不能自主掌握相关技术,且缺少电子商务人才。另外,寨头堡乡快递点密集度不够,取件寄件极其不便。

(三)产业扶贫工作的“造血”能力不足

目前,寨头堡乡的扶贫产业技术主要依赖“输血”,“造血”能力不足,村民无法完成劳动力向电子商务人才的转型。因为不能高效利用广阔的种植基地,致使增产增收困难,有的种植农户因搞规模经济而入不敷出,甚至导致贫困。此外,寨头堡乡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劳动力年龄结构老龄化严重,使得在从事农业生产和公益建设方面均存在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制约重点村经济发展。

三、解决精准扶贫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结合当地实际,从产业扶贫视角提出以下适合当地精准扶贫工作实施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政府引导和产业规划先行

政府作为扶贫的主体,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编制贫困村产业规划,科学推进精准扶贫产业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扩大产业链,形成高效的服务体系,使之成为贫困户稳定增收的主要渠道。

(二)发展帆布产业与旅游资源相结合

寨头堡乡是远近闻名的“帆布之乡”。根据调研以及走访发现,该乡可以因地制宜利用帆布产业园发展扶贫产业,也可以利用杨安镇水库高浓度负氧离子的新鲜空气和生态小镇发展旅游产业,以此带动贫困村增收、贫困户致富。

1.巩固和适当扩大现有的扶贫产业。如帆布精加工;发展食用菌、鱼塘、甜瓜、金银花、药材产业。2.培养2~3名科技带头人,建立1~2个优势特色产业。3.利用当地生态小镇旧址将扶贫项目村丁家村发展为中心小镇,吸引游客前来。4.利用当地丰富的水库资源建设一座大型水上垂钓乐园。5.扩大生态农庄。

引导生态种植业走向“休闲生态农业+旅游+扶贫+文化”的多业态融合发展之路,从而多渠道解决农产品的技术之弊、销售之忧,实现融合发展、互补发展、特色发展、互动发展。

(三)企业带动与利益驱动相辅相成

大力培育发展本地特色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并且让它们与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利益共同体,采取“因户施策、因村施策、多向选择、利益共存”,形成“新型经营主体+扶贫产业基地+脱贫模范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

(四)多元化資金支持且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引导金融机构采用为企业延长贷款期限、开发扶贫特色贷款、降低利率、增加贷款额度等方式,帮助企业和贫困户解决发展资金问题。

(五)加强技术培训,强化思想教育引导

扶贫先“扶志”和“扶智”,打造思想教育高地,引导贫困户克服懒惰思想,激发内生动力,在政府和社会的扶持下,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实现脱贫奔小康。

(六)探索劳务产业升级换代

劳务产业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依然是精准脱贫的主导产业之一。坚持把劳动力就地就近输出作为重要举措,创新方式,强化培训,多措并举促增效,推动农村劳动力由自主分散式向有组织规模化转变,充分发挥劳务产业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

四、结 语

随着我国扶贫事业进入新的时期,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将成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要条件。若想真正建设富饶乡村,就必须推进乡村扶贫产业的合理布局。本文首先针对寨头堡乡扶贫产业发展现状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并提出措施和建议,使产业项目发展更有针对性,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村民的主动性,实现产业项目长期有效发展。其次,寨头堡乡扶贫产业不能满足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打造自身特色品牌产业,政府引导促进产业振兴。再次,寨头堡乡应加强贫困户技能培训,增强文化底蕴,培养技术人才。最后,通过劳务产业升级,促进贫困户增收,最终实现乡村振兴,全民奔小康。

参考文献:

[1]乐陵市扶贫现状和发展规划.2018(1).

[2]饶蕊,耿达.文化扶贫的内涵、困境与进路[J].图书馆,2017(10).

[3]马山虎.文化扶贫该怎么扶[J].人民论坛,2018(4).

[4]万江红,苏运勋.精准扶贫基层实践困境及其解释——村民自治的视角[J]省财政厅、省扶贫办、省民委、省农业厅、省林业厅关于印发山东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鲁财农〔2017〕61号),2017(11).

[5]省扶贫办转发《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完善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鲁扶贫组办发〔2018〕5号),2018(3).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分析总结产业扶贫精准扶贫
践行“产业扶贫”农民增收超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