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2021-05-10叶海英
叶海英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关键。文章从凸显教学目标导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用新型教育思想三方面,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421;G633.3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6-0070-02
当前,部分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式看似面面俱到,实则没有深入其中,使学生无法深入理解所学课文的内涵,影响了阅读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基于课程标准,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满足现代社会对学生的发展要求。
一、凸显教学目标导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虽然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已逐渐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仍有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显现出强烈的应试色彩。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最显著的表现即贪多求全地讲授课文内容,将教学重心转移到如何提升学生的分数上,忽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违背了现代教育提出的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要想打破传统的“面面俱到”的教学思维,就应围绕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来设置教学目标,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换言之,即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从多个层面着手,结合教学目标选取教学内容,重点凸显语文核心素养目标,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到自身已有的知识体系并运用到具体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有效分析教学目标,并对教材收录内容进行统一划分,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阿房宫赋》一课为例,部分教师将教学目标设置为“了解作者看法”。毫无疑问,这种教学目标较为模糊,没有合理划分“了解”的程度,使学生在学习中只能了解其表面,无法探究其实际内容。因此,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应注重运用“写出”或“说出”等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语言来表达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的课文内容,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还要让学生具备敢于质疑的意识与能力,因为质疑是思考和创新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调动学生质疑的积极性,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高中生对各种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问个究竟,脑海中存在很多的为什么,这说明学生具备良好的探究精神和质疑能力,教师将其转移到学习层面,能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现代教育思想的主要理念之一即从注重学习成果转为注重学习过程,并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当学生自身具备质疑的意识后,教师能更好地借助质疑引导学生高效预习。尤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借助学生的质疑,合理调整教学方案和步骤,并在课后明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再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和解疑,以达到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的效果。如果学生想真正理解所读的文章,探疑和质疑都是不可缺少的,因为阅读文章并非单纯集中于现成的结论和常规感悟,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透视力,并对文章的内容有独特的分析和见解。
以《祝福》一课为例,无论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都会惯性忽视祥林嫂的姓氏问题。对此,教师可结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借此发散学生的思维。由于该问题不同于常规教学问题,学生会有各种想法,教师可让学生留意文中的两处描写:“大家都叫她祥林嫂”与“大家仍叫她祥林嫂”。此时,学生的思维从发散状态向中间积聚,会结合小说主题进一步思考:“上述两处描写是否多余?”学生经过思考后会产生新的想法,即作者提出这两处的目的是妇女在封建社会中地位低下,大部分妇女没有自己的姓氏,进而理解了小说的主题。当前,部分高中生喜欢阅读金庸的小说,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金庸作为文学大家,他写的文字就是供人休闲,毫无价值吗?是否有更深层次的内容?”教师通过发问,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着疑问重新阅读金庸的作品,发现不同于之前的内容,进而产生全新的见解。提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最佳途径,教师要基于主观层面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打破传统框架的限制,从多角度和多层面指导学生质疑和发现问题,进而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尤其在提问时,教师应避免简单化和直接化的方式,善于“拐弯抹角”提问,使问题具有启发性和思考价值,进而让学生感悟问题的语境和内涵,增强语文阅读能力。以《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为例,教师在正式授课前针对题目设置了这样的问题:“题目中的‘我是谁?‘最弱小有何含义?”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就会生成紧扣课文主旨的问题。从上述教学案例中可得知,质疑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金钥匙”,更是学生展开探究学习的主要途径,能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三、引用新型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教育理念即教师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学情衍生而出的产物,涵盖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方法、步骤等,并在此基础上将上述多个板块细致化,最后形成一套合适且完整的教学方案。毫无疑问,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基础因素,更是展现语文学科魅力的主要途径,能在拓宽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促使其正确理解所学知识,增强其分析能力和学习效率。目前,部分语文教师具备的教学理念多倾向于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忽略了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以学生為主体的教育要求,使教学理念空有口头表述,却缺乏有效的实践。因此,教师要转变的教育理念,就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潜在的创新意识,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了探究的兴趣,就会主动思考其内涵和存在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学生,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减少学生对阅读学习的抗拒和厌烦心理,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部分学生步入高中后依旧会运用初中时期的学习方法,究其原因多与学生缺少勤奋学习心理有关,依旧是教师讲什么内容,学生就被动跟随教师的节奏,时间一长就形成了被动学习的状态。对此,教师可设计引发学生思考的趣味性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以达到拓宽学生思路和增强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例如,学生在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时会心生畏惧,多因鲁迅先生的文章语言犀利讽刺,惯用暗语和隐喻等表现手法。之所以会形成此类文风,与鲁迅先生亲眼目睹和经历黑暗社会中的人和事有关,学生只有结合作者背景和写作背景才能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以《记念刘和珍君》一课为例,该篇文章结合的是震惊中外的“八一三惨案”,文中的主人公刘和珍就是受害者,生前十分喜欢鲁迅先生的文章。1926年3月鲁迅先生参加刘和珍等“八一三惨案”受害者悼念会,怀着愤懑和悲痛的心情写下这篇文章纪念革命先烈。如果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并不了解“八一三惨案”,那么就无法深入认识以段祺瑞为首的黑暗反动势力和一位普通女学生为何具有舍生取义、坚忍不拔的革命精神,更无法理解鲁迅先生对当时黑暗世界的无情诅咒和抨击。
四、结语
总之,创新是当前各个领域极其重视的思维理念,而具有创新性思维的人才更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站在理性角度分析文本,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郭丽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8(03).
[2]赵林梅.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语文教学通讯,2019(06).
[3]宋广斌.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J].课外语文,2018(33).
[4]刘佳妮.关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20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