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新教师”观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践
2021-05-10沈双燕
沈双燕
摘 要:对于教育,要有信仰心、责任心、同理心,要有开辟精神和试验精神。文章从班主任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的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新教师”观,探讨班主任如何用“信仰心、责任心、同理心”探索和实践班级的管理。
关键词:班主任;“新教师”观;信仰心;责任心;同理心;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1;G625.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6-0034-02
一个世纪前,陶行知先生提出了著名的“新教师”理论,笔者对其阐述的“新教师”的观点深有感受。下面,笔者对陶行知“新教师”观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践进行探讨。
一、以坚定信仰为先——不怕困难,不怕麻烦
“不怕困难,不怕麻烦。”班主任只有坚定这样的信仰,才能有效开展工作,才能将学生培养成才。
在班主任工作中,有许多生活习惯是班主任必须让学生养成的,也有一些班级纪律和学校纪律是班主任必须让学生遵守的。这些小小的、琐碎的生活习惯和各种纪律可能在常人眼中不屑一顾,甚至有些麻烦,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影响深远。就拿“走路”这一行为来举例: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了“走好路”的口诀——“上下楼靠右走,走出直线、直角转弯、看前看前再看前”,便总结为——“一靠二直三前”。早上出操,要“走好直线”,沿着脚底下的瓷砖所铺成的直线走,这样才可以走得整齐。中午去食堂吃饭,要“直角转弯”,走到一个定点,像体育老师教的那样立定转弯,这样队伍就有棱有角,学生也不会因转弯过快而摔跤。下午放学,要“上下楼靠右走”,两个队伍,男生一队,女生一队,统统靠右下楼梯,把左边的道路留出来,给上楼的高年级学生用。这样两个班级就算在狭窄的楼道相遇,也不会有踩踏事情的发生。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是走路,就必须“看前看前再看前”,这里一连用了三个“看前”,就是为了告诉学生:千万不要一边走路,一边还回头讲话,如果前面的队伍突然停下来,来不及反应的你极有可能摔跤或者踩到其他同学,也有可能自己磕破嘴角、磕断门牙。
雖然班主任表面上是在教学生“走好路”,但实际上班主任是要通过“学走路”告诉学生一些道理:随意走路,伤人伤己,而“走好路”,利人利己。“上下楼靠右走”“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他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这也是作为一个现代文明人应具备的礼貌和素养。
因此,班主任工作要以坚定信仰为先,不怕困难,不怕麻烦,甘于奉献,坚持做自己认为对学生好的事,不用过于在乎他人的看法,只要对得起自己的信仰,就无惧风雨。
二、责任心是奠基石——一颗真心,只为学生
陶行知先生认为新教师应该具有一颗责任心,“不辜负机会,利用机会”去解决班集体中出现的问题。
有一年,笔者接手了一个班级,偶然发现学生上课爱走神,原来是他们被色彩艳丽、造型奇特的文具分散了注意力。找到了原因,笔者马上采取行动,在隔天的晨会课上教育学生不要在课堂上把那些会分散他们注意力的文具拿出来用,但效果不理想,还是有一些学生因为玩文具而走神。于是,笔者想着用什么方法才能让学生上课不走神。恰逢家长会,笔者“不辜负机会”做了调查,询问家长购买文具的方式和标准,终于找到了问题症结——学生的文具一般由家中老人购买,而宠爱孙辈的老人大多会把钱交给孩子,让孩子自由挑选文具,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了。笔者“利用机会”,趁势对家长提出建议:购买文具应尽量遵循“朴素、实用、适量”的原则,以减少孩子因为文具而走神的次数,家长们纷纷赞同。自此以后,学生的彩色文具明显减少,但是仍然有几位同学还在使用。笔者坚持“一个都不掉队”,立刻与家长通电话,再次着重阐述问题的严重后果。经过笔者的努力,班级走神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班主任的一颗真心,应该只为学生。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主要管理者和负责人,其责任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班级的发展方向。在班主任工作中,无论发现了何种问题,也无论这种问题是大还是小,班主任都应该持有一颗负责任的心,追本溯源,从源头上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一味地阻止这些问题的发生。
三、求得同理是关键——虚心请教,换位思考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若不肯向学生虚心请教,便不会知道他的环境、能力、需求,那么,教师就不能教导他。”关于这一点,笔者在管理学生食堂吃饭纪律时深有体会:中午吃饭,要求不讲话,讲话要扣分,扣分就不能参与评比。这铁的纪律刚开始时很有用,可时间一长,效果明显下降。后来有一次,学生在笔者批评后大哭:“老师,我只是想提醒他衣服上沾到菜汁了,并不是想讲话……”笔者顿时察觉到“一味追求不讲话”的午饭纪律不够完善。于是,笔者虚心向学生请教,还专门组织了一次班规讨论大会。学生提出:善意提醒,可采取做动作的方式;如果利用动作没法完成,可先讲话,后解释原因。
班主任虽然是班级的管理者,是制定各项班规的决策者,但是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用一颗“孩子的心灵”虚心向他们请教,并从他们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时常换位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才能让他们赞同并有效遵守班规。
四、创新试验永不停——敢于探索,勇于实践
陶行知说:“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要勇于探索和实践。”关于这一点,笔者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家长们向笔者咨询孩子不爱看课外书的问题,这也是笔者所关心的,因为笔者也一直在尝试如何调动学生阅读课外书的积极性。一开始,笔者采取建立“班级图书角”的方式,后来采取“奖励”的方式,但这两种方式都有同样的问题:学生一开始是比较积极的,可越到后来积极性越差。直到有一天,有一节空余的语文课,笔者让学生们和以往一样阅读图书,他们起先比较安静,但是后来就心不在焉了。笔者正发愁,突然看到学生们带来的图书里有一本《草房子》,笔者早前就听说这本书特别好看,就马上拿起来认真翻看起来。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笔者的表情也不断变化着,时而惊奇,时而叹息,时而发笑……学生们看着笔者认真的模样,竟然也静下心来,安静看书了。笔者恍然大悟,回想起之前学生看书的时候,笔者不是在叫他们订正作业,就是在批作业,或者做自己的事,就是没有一次是和他们一样认真看书的,他们安静看书的氛围都被笔者破坏了。
自此以后,笔者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总结出了几个比较好的方法。(1)家校合力,共同营造安静的读书氛围。(2)言传身教。孩子阅读,家长和教师也要阅读,不要去做其他的事情,就算是工作也不行,因为言传身教比什么都重要、都有效。(3)多种形式阅读,让阅读变得更有趣。例如看绘本,家长就可以采用和孩子合作读、分角色读的方式,既能让读书变得有趣,也能锻炼孩子的朗读能力。(4)亲子阅读。每周至少两次,每次至少20分钟,父母要轮流来,不能只是其中一方。(5)家长给孩子和自己办一张所在城市的大型图书馆的图书借阅卡,让孩子自由去借书,并陪着孩子到大型阅览室里看书,感受阅读氛围,每个月至少两次。
五、结语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倡导教师的工作不重在教,而在引导学生怎样去学。班主任工作也是如此,其虽然琐碎细小,有时很困难、很麻烦,但班主任只要有坚定的信仰,用自己的一颗真心虚心向学生请教,经常换位思考,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管理方法,负责任地为学生的发展付出应有的努力,就一定能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纪念陶行知[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2]中国陶行知研究协会.陶行知全集(第三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3]李维莎.践行陶行知思想 让班主任工作更顺畅[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16).
[4]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三卷、第五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