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事件刍探

2021-05-10蔡新元李芎

成才之路 2021年6期
关键词:健康成长班主任

蔡新元 李芎

摘 要:校园欺凌事件频发的根本原因是德育工作不到位、家校互动交流不够充分、师生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等。班主任要对如何预防和积极应对校园欺凌事件进行分析,并对校园欺凌事件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具体策略进行探索,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健康成长环境。

关键词:班主任;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应对;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1;G635.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6-0028-02

同学之间应当互相关爱,但是一些初中学校的个别学生恃强凌弱,在班级中经常欺负他人、取笑他人,这是不对的。而校园欺凌事件频发的根本原因是德育工作不到位、家校互动交流不够充分、师生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等。因此,本文重点针对校园欺凌事件的具体原因及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一、校园欺凌概述

校园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二、校园欺凌事件出现的具体原因

1.班主任不够重视

一些初中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敷衍了事,没有形成良好的班风,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首先,由于大班额普遍存在,班主任对学生的喜好、脾气、禀性了解有限,无法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导致个别有问题的学生得不到足够的关怀和关注,选择放任自流,逐渐成为校园欺凌的主角。其次,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于一些欺凌事件的善后处理工作不能做到尽善尽美。再次,班主任对于学校预防校园欺凌的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没有健全班级日常行为管理制度,导致一些问题学生存在侥幸心理,频频试探。

2.部分学生的思想认识不足

学生对于校园欺凌的理解不正确,将会产生不良影响。一些性格比较怯弱的学生认为,只要逆来顺受,就可以熬过去,就可以不受到过多伤害。因而,他们在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对待时,忽视了向同学和老师寻求帮助,也不注重寻找这样的机会。可以说,这样错误的心态和做法更是对校园欺凌行为的纵容和姑息。还有一些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潜意识中认为自己年龄小,与法律离得很远,即便自己犯了错只不过批评教育一下而已,不会承担法律责任和后果。正因为如此,这些学生变得肆无忌惮。

3.学校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和事件处理机制

学校本应在应对校园欺凌事件时积极作为,但是一些学校的管理者却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选择做“和事佬”息事寧人。还有一些学校的管理者对于相关政策和规定的执行力度也不到位。正是因为这些学校对于校园文化以及反欺凌工作做得不到位,导致学生防欺凌和反欺凌意识不强,使一些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

三、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相处心态

1.摆正心态,学会尊重

正确的心态可以让学生之间更容易相处,班主任只能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才能让他们认识到朋友的重要性,认识到一心向学的重要性,认识到大家和平共处的重要性。对于一些校园欺凌事件,班主任在应对的过程中绝对不能搞“一刀切”,盲目地批评和苛责当事学生,而要从事实的原委出发,寻找其发生的具体原因,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班主任在关怀学生的同时,要不断与学生交流,使他们形成正确的相处心态,这样能从源头上阻止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例如,班主任可从网络上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校园欺凌案件的实际事例入手,在班会上和学生进行真挚的沟通,使他们认识到校园欺凌事件的危害性,认识到与同学相处过程中建立平等和谐关系的重要性。这样,能使学生在受到教育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注重思想道德教育

班级文化建设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因此,班主任要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以有效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班集体的硬件构成包括消息栏、黑板报、书桌、墙壁、地面等,这些地方都可以承载班级文化,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阵地。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有目的地打造班级文化,将班级目标、班级公约、班级理念等渗透在其中,努力打造友爱、和谐、整洁的班级文化氛围,使学生能够与班级文化氛围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共鸣,提高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班主任要多给学生一些爱,让这种爱感染那些心态不好或者情绪波动大的同学,从而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班主任还要充分利用班会课,多给学生讲一讲周边的爱心故事,或者给他们说一说同年龄段的励志故事,聊一聊时事,不断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样的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拥有一颗仁爱之心,敬畏生命,尊重生命。

四、班主任要寻求家长的理解和学校的帮助

校园欺凌事件的施暴者是学生,同时在欺凌事件之中受到伤害的也是学生。这就需要班主任经常联系学生家长,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对学生欺凌事件进行深入探讨。同时,班主任还要和家长做好相应的工作,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犯了错误的学生能及时改正,使那些在欺凌事件之中遭受到伤害的学生能尽快渡过难关。学校也应建立起相应的预防机制和心理疏导体系,进而为班主任的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当校园欺凌发生后,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也刻不容缓。班主任通过与欺凌他人的学生对话了解到,这些学生法治意识淡薄、自律性差,不懂得约束自己,因此对他们进行法治教育是当务之急。班主任还要适时对欺凌者和被欺凌者进行教育,让被欺凌者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让欺凌者明白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必要时可让司法部门介入,这不仅是给欺凌者上了一堂课,也为在校的全体师生上了一堂课。学校要充分利用黑板报、橱窗、广播室、校报等,做好法治宣传工作,使校园普法教育活动常态化,并让法治副校长定期开展讲座,强化学生的法治观念。学校还要通过举办“校园暴力”图片展,让学生从惨痛的案例中认识校园欺凌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增强反校园欺凌的意识,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古人云:“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对于实施欺凌的学生,学校和班主任要给予严厉的惩戒,让欺凌者因自己的无知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促其反省思过,吸取教训,规范自己的行为。学校和班主任在实施处罚后,还要对实施欺凌的学生不断跟踪观察和调查,并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学校要聘请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进行心理干预,多管齐下,使校园欺凌行为不再复发,也使受处罚者和受害者放下思想包袱,健康成长。

五、结语

总之,在应对校园欺凌事件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全身心地担负起管理责任,与家长进行积极的互动,并尝试建立和完善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学校要积极提供必要的支持,将欺凌的危害性降到最低或者消除影响,从而与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应对校园欺凌事件,共同预防校园欺凌事件,发挥相应的作用。相信在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校园欺凌事件会得到良好的解决,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才。

参考文献:

[1]王俊冬.初中班主任预防和规避校园欺凌事件的有效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8(09).

[2]陈晓.班主任应对校园欺凌事件的举措探讨[J].教育观察2017(08).

[3]石增,国巴晓.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现象调查及对策研究[J].成才之路,2019(25).

[4]张文胜.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如何应对校园欺凌[J].甘肃教育,2019(09).

猜你喜欢

健康成长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
班主任
当代优秀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举隅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因为有你,我才健康成长
为青工健康成长尽心尽力
“三抓”促青少年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