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中的饕餮叙事
——《臧否饕餮: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饮食书写》评述
2021-05-10马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饮食文化拥有重要的地位。在各种文学作品中,也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美食主题。《红楼梦》中有对餐点的考究形容,诗经中也有描绘美食佳肴的段落。中国著名诗词作家苏轼特别追求完美厨艺,在美食方面有着完整、丰富的文字表达。
中国文学体现出美食在中国社会及文化中的重要性。由余文章等编写、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臧否饕餮: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饮食书写》一书,引领读者徜徉于中国美食文化著作中,体现美食与文化、历史、社会的重要联系,并结合文学家借美食来物化女性、醉酒的道德观、茶在诗词中的重要性等进行了经典的论述。该书包括8篇文章,分别为《食物与文人:帝制时代中国文学中的饕餮叙事》《从保守到浪漫:先秦至晋散文中的酒》《3世纪文学中的“醉”德》《以酒作诗:陶潜、李白和苏轼诗中的饮酒》《社会史与文学史的互动:唐宋诗歌中的茶》《痴迷的老饕:张岱论饮食》《“品莲”:〈金瓶梅〉中的饮食及女性身体的客体化》《〈红楼梦〉中的饮食》,该书是由英文翻译过来的饮食文学作品,书中语言充满趣味性。作者揭示小说家或诗人对饮食的文学表达,饮食也不只被局限于纯粹的物质范畴,而且涉及到文学研究,内容更加丰富。同时,在其中融入了文化、历史、社会。
中国历史悠久,拥有灿烂的华夏文明,广袤的土地上充满了无限的活力与生机,土地也用丰厚的馈赠回报人们辛勤的劳作。中国饮食文化灿烂,不同食物的材质及烹饪手艺都能够产生不同的鲜美滋味。由于各地不同的风俗与气候,造就了不同的地域美食,使中国饮食文化独具特色。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许多外国游客也深深地喜爱中国美食文化,中国美食文化同时也蕴涵了深刻的历史渊源。而美食的品尝也不只停留于味蕾,更是对文化的探寻旅程。除了美食家与食材提供者之外,中国的文人也在美食文化发展方面贡献了巨大的推动力。比如,文学家苏轼、教育家孔子、戏剧家李渔等著名人物,他们用文字记录了精致的美食,并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中收获了人生感悟,使美食具有更加丰富的生命力。在近代,也有一些作家非常喜爱美食,并将生活的温情融入到美食记录中,引导着独特的美食文化。
《诗经》中便有关于酒、食的诗行,而《红楼梦》中也精致地描绘了贾府的家宴。作者阐述了在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中美食的内在含义,引领读者遨游于美食家的著作中,揭示了文学史与社会史的互动。饮食可以作为情感的载体,不同类型的饮食存在不同的生命价值体系与情感归属关系,并体现出不同的内在感受。在《臧否饕餮: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饮食书写》一书中,第1节《食物与文人:帝制时代中国文学中的饕餮叙事》,作者确立了饕餮与贪得无厌、极度饥饿、暴饮暴食之间的关系,并揭示了道德教育与中国饮食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一直存在,比如在杜甫的《诓》中引用猛兽的形象,对唐代上层社会的贪欲进行批判。饕餮美食是饕餮与礼器的象征,也代表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饮食文化。《食物与文人:帝制时代中国文学中的饕餮叙事》是中国饮食文化综述,作者以中国视角出发,探究全球学术界比较热衷于探讨的饮食文学。作者以“饕餮”这一意象,引出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的食物与饮品,物质范畴背后的深远意味,勾勒出生活中的多个层面。在该文的第2部分,讲解了以文学为主题的饮食政治,以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为例,从纵横、点面的各个层次讲述了中国古代文学主题中饮食文化的体现。第3部分介绍了帝制时代的中国文学,同时也是对书中其他7篇文章等的简述。
《臧否饕餮: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饮食书写》一书清晰、整体地描画了中国古代文学与美食之间的联系,并透过政治、社会、道德等各种文化展现美食的媒介作用,作者对烹调及饮食的详细叙述也充分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对食物角色的定位,赋予了美食拟人化的性情。该书在饮食文化中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饮食文化存在道德理想的特殊含义,酒是了解美食文学、中国道德之间关系的切入点,在《从保守到浪漫:先秦至晋散文中的酒》一文中,作者以宏观角度出发,深入探析酒这一意象的演变。作者描述了先秦到魏晋时期散文写作中对酒的探知,让读者能够认识到酒在饮食文化中的独特位置。在先秦散文中,提到酒的散文大多是与社交宴饮、贵族祭祀礼仪等相联系,同时也对过度饮酒有明确的道德评判。而在汉代,饮酒是文人阶层的创建活动,酒在诗歌中常会扮演重要角色,被视为精神自由的同义词。《3世纪文学中的“醉”德》阐述了魏晋时期饮食文化的文本再现,并以微观角度探究儒家道德对酒的不同处理。道家与儒家对于酒的理解有一定的立场冲突,而3世纪文学家在写作中希望能够解决其中的冲突。比如刘伶、阮籍、曹操等代表人物都以不同程度理解、解决对酒的极端阐释。细致考察他们的作品,作者剖析了文学家酒醉时所作作品的哲学、社会、政治效应。
《臧否饕餮: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饮食书写》一书内涵深厚,论述系统,富有启发性,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对于推动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发展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第4节是《以酒作诗:陶潜、李白和苏轼的饮酒》,作者认为,酒具有能够应对政治创伤的作用,并可以作为医治心灵创伤的麻醉药。在汉代末期,由于政治清洗,导致文人缺乏对生命前景的展望,而酒则成为了他们应对不稳定性的自我麻醉手段。在魏晋时期,文人也通常存在命运无常、生命短暂的焦虑感,酒也成为麻痹知觉与精神的一种方式。酒的力量能够达到道家立场的境界,并成为道家生命价值体系的载体。陶潜认为酒是自我与自然的载体,通过酒能够实现自我依靠、自我发现的功能,并可以体现田园生活的质朴精神。李白认为,通过酒的作用可以摆脱心灵桎梏与文化束缚,从而实现心灵自由的目的。同时打破了无限世界与心灵的界限,获得宇宙秩序与自我的统一感。酒可以让人找到心灵归属,超越现实的桎梏。《以酒作诗:陶潜、李白和苏轼的饮酒》一文阐述了苏轼、李白、陶潜在诗作中对酒的描写,酒是中国文学传统中古老的诗歌主题,相关的诗歌在陶潜诗中达到了顶峰高峰,并探究了文人与酒各方面的关联。李白的诗歌具有卓越超凡的品质,诗歌着重于描写普通群众的饮酒,并将酒作为社会批判手段。酒的象征用法大多会有局限,主要用于表现失落、悲伤等负面情绪。
《臧否饕餮: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饮食书写》一书第5节《社会史与文学史的互动:唐宋诗歌中的茶》中,作者提出,在宋代,饮茶成为师生交往与世俗生活情趣的载体,同时,也成为人们的嗜好与消遣。作者对各个时代中国文学中食物饮食文化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书中的论述也体现了社会、文化及个人层面的意义。作者通过不同背景与不同时代的作品探究饮食主题,并展现了一些主题所具有的深厚意蕴。《社会史与文学史的互动:唐宋诗歌中的茶》一文着重观察了中国饮食文学所占据的社会与历史地位,作者非常关注茶在中国诗歌中的重要性,并希望通过茶文化更加深刻地认知唐宋转型期中的政治、文化、经济演变,了解唐宋诗人对茶道不同处理方式,以文字表达社会对茶的品鉴与休闲态度的转变,体现了唐宋诗人喜欢将饮食作为诗歌主题的习惯,并让人们充分重视到饮食主题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微妙联系。《红楼梦中的饮食》充分剖析了红楼梦中饮食的重要性,作者剖析了曹雪芹《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学,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划定了纯洁与污浊的边界,探讨了怎样表现食物与伦理之间价值的紧密联系。
综上,《臧否饕餮: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饮食书写》一书所阐述的中国文学饮食主题贯穿于文本微观层面与历史宏观层面,再现文本内容,阐述了实物呈现的文本类型、作者的关怀和用意以及采用饮食、文学主题的语境,这一课题具有趣味性,值得深入研究,能够加强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饮食文学与社会意义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