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心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2021-05-10褚玉
褚玉
(宣城中心医院,安徽 宣城,242000)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心内科面临病情复杂、危急的患者,在护理工作上要求比较高,因此临床护理人员需要具备高水平的专科护理能力。基于此,临床低年资护士、实习护生的带教需求也比较大,选择合理的带教模式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带教老师结合临床病例,围绕护理问题指导学生参与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利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护理能力。因此本研究以我院的实习护生作为实验对象,探究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护理带教应用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于我科实习80名实习护生参与实验活动。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名。实验组护士年龄(20.10±0.54)岁,男1人,女39人;对照组护士年龄(19.20±1.24)岁,男0人,女40人。两组实习护生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习护生参与常规护理带教活动,由带教老师负责给护理人员讲解心内科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要点,实习期结束时统一考核,未通过考核的实习生继续参与带教活动。
实验组实习护生参与任务驱动带教活动,主要带教步骤如下:(1)培训带教老师:选取科室内工作经验>10年的护士作为带教老师。护士长任总带教老师,针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流程、注意事项等对其他带教老师进行培训。(2)确定带教任务:带教老师结合心内科典型疾病,制定临床护理操作的带教计划,分成周计划和月计划,明确带教目标。(3)初步确定实习护生任务:初步熟悉心内科重点疾病以及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操作要点、岗位工作职责[1]。(4)带教老师引入任务:带教老师选择科室内常见的疾病,如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案例,模拟上述案例的护理过程,确定本次案例模拟教学的总任务为冠心病患者护理,分任务为护理评估、护理计划、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和护理评价。护理措施中各项护理操作在模拟过程中需展示标准化护理操作流程。(5)护士主动学习:实习护生5人为一组,带教老师负责每周选择一个经典案例,以纸质版形式发放给各小组,小组成员依据带教老师提供的案例,确定本案例总任务,护理评估、护理计划、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和护理评价分任务[2]。(6)任务驱动演示:依据上一周带教老师发放的小组任务,小组成员结合案例总任务和分任务进行案例模拟,小组成员合理分工,模拟过程中以口头和书面相结合的方式汇报护理程序,在模拟过程中需要体现临床护理操作要点。(7)巩固总结:带教老师评价各小组任务完成情况,突出护理操作中的问题。小组成员结合带教老师给出的评价,反思问题、总结经验,及时和带教老师沟通疑难问题。
2.结果
2.1 理论和实践成绩
教学后,实验组护士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护士干预后理论和实践成绩(分,±s)
表1 两组护士干预后理论和实践成绩(分,±s)
指标 实验组 对照组 t P理论知识 9 5.2 0±6.2 0 9 1.6 0±7.3 0 4 4.5 8 3 <0.0 5实践技能 9 0.7 8±3.7 3 8 2.3 5±3.5 4 6.7 1 2 <0.0 5
2.2 自我学习能力
教学后,两组护士自我学习能力三个维度评分均明显提高,并且实验组护士自我学习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护士干预前后自我学习能力评分(分,±s)
表2 两组护士干预前后自我学习能力评分(分,±s)
组别 认知策略 动机策略 元认知策略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实验组 1 2.7 4±3.2 1 1 9.3 4±2.4 3 8.6 2±1.5 4 1 2.5 2±1.7 4 1 7.1 2±3.3 8 2 5.6 6±2.9 8对照组 1 3.0 4±2.9 7 1 3.6 5±2.7 3 8.6 5±1.3 0 8.8 4±1 2.9 1 7.7 6±2.8 7 1 8.0 0±2.7 9 P>0.0 5 <0.0 5 >0.0 5 <0.0 5 >0.0 5 <0.0 5
3.讨论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特点为“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3]。
综上所述,心内科临床护理带教工作中,合理选择带教模式对带教效果产生的影响显著,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护理带教中具有很大应用价值,利于提高实习护生对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方法的掌握程度,也利于激发起自主学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