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教育研究进展
——基于CNKI文献计量分析
2021-05-10唐艺挈唐才富谭欣悦代丽梅
唐艺挈,唐才富,谭欣悦,代丽梅,汪 晖
(1.成都高新区一渔社区发展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省绿化基金会,四川 成都 610081)
1 引言
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思想家和教育家让-雅克·卢梭认为教育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三部分组成的,他表示人受到良好教育须三种教育配合一致,并把自然的教育作为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要培养具有保持自然天性的自然人[1]。中国明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强调教育应顺应儿童性情、激发学习兴趣,不能束缚其身心健康,提出的“自然教育论”比西方最早表达自然教育思想的名著《爱弥儿-论教育》的出版时间早了200多年[2]。目前,对自然教育的概念尚无统一的定义,全国自然教育网络发布的《自然教育行业自律公约》中将自然教育定义为:“在自然中实践的、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教育”[3]。中国林学会定义自然教育为:“在自然中学习体验关于自然的知识和规律,引导和培养人们认知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观,建立人与自然的联结,以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4]。四川《自然教育基地建设》则明确自然教育是指“以森林、草原和湿地等自然资源及自然环境为主要依托,以启发性教育、沉浸式体验和参与性学习等方式,让参与者通过五感认知自然和环境,感悟生态,培育和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所有教育活动的总称”[5]。其共识性的观点是:在自然中学习体验,培育和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随着自然教育的快速发展,自然教育的研究也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目前,已有学者对自然教育进展情况进行相关研究。李鑫等[6]通过文献分析法和比较法对国内外自然教育的实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基于森林环境下的自然教育实践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张亚琼等[7]通过文献查阅、对比分析、讨论总结等方法梳理了自然教育及环境教育、生态教育等相关概念,从国家立法、实践模式、组织机构、课程类型、解说体系、场域规划设计等方面阐述了国内外自然教育的研究进展;符全胜等[8]从研究对象、效果和实现机制等方面梳理了森林露营地自然教育功能的研究进展,但大多建立在文献资料的总结归纳上。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自然教育研究的相关文献为基础,借助文献计量方法,对我国自然教育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分析,以期能对今后的自然教育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将中国知网(CNKI)作为数据来源,在中国知网使用高级检索功能,选择全部文献数据库,以“自然教育”为主题进行精确检索,不限开始时间,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31日,共获得中文文献1551篇。本文选取“学术期刊”论文作为研究资源,为了保证足够的相关性,经过人工筛选,剔除重复、新闻报道以及与本研究相关性较低的文献后,得到实际有效期刊文献397篇。
2.2 数据处理
本文使用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系刘启元等开发的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tatistical Analysis Toolkit for Informetrics)SATI 4.0[9],将检索到的文献以EndNote格式导入软件中,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字段信息抽取、词条频次统计和知识单元共现矩阵构建,通过对自然教育研究文献的发文时间、发文期刊、发文机构、文献作者和关键词等进行量化分析和梳理,以期了解中国自然教育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 分析结果
3.1 发文时间及趋势分析
分年的发文数量既能反映自然教育该时期的研究情况,也能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对所筛选的样本文献发文时间趋势分析看(见图1),我国自然教育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38年间共发表学术论文397篇,年均10.4篇。从整体上看,我国自然教育发文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增长阶段。1983~2000年为起步阶段,自然教育相关研究较少,18年间发文量仅15篇,占总数的3.78%,年发文不到1篇,期间最多的1996年也仅有3篇;2001~2010年为发展阶段,10年间发文量达到51篇,占12.85%,年均发文量约5篇,期间最多的年份是2006年,发文量是10篇;2011~2020年为增长阶段,发文量快速增长到331篇,占83.38%,年均发文量达33篇以上,期间的2020年发文达81篇。
图1 期刊发文时间趋势
样本文献分析表明,喻立森于1983年6月发表的《卢梭关于自然教育的理论及其影响》是较早在中文期刊发表的自然教育方面的学术论文,作者研究了卢梭在教育小说《爱弥儿》中创立的自然教育理论的中心内容: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教育的原则是“遵循自然”、教育的方法是在自然中,以及自然教育理论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影响[10]。从内容上看,2001年前,学者主要围绕卢梭自然教育思想介绍西方的自然教育理论和启示[11~13];仅有徐晓枫等论述了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转变现实教育职能的重要性,提出应汲取自然教育理论的精华,将教育深入社会发展之中,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14]。在2001~2010年的10年间,围绕国内自然教育的研究文章开始增加,达到23篇,占期间论文总数的45.10%,以中西方自然教育思想比较和启示研究为主[15~17];2005年2月,王红菊发表的《浅议王守仁的“自然教育”思想》是国内研究自然教育思想理论较早的文章。2011年起,针对国内自然教育的研究文献达到246篇,占期间论文总数的74.32%,自然教育本土化实践研究论文大量出现,涉及各类公园、保护区、城市、乡村、学校等不同类型的自然教育,内容广泛,既有相关策略探讨和实证调查,也有相关规划、课程、活动的研究和实践[18~20]。
总体上看,我国的自然教育研究起步较晚,从2015年起发文开始呈现大幅增长,文献数量占到38年总量的70.78%。我国早期的自然教育主要是通过倡导呼吁民众热爱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儿童、中小学生间便通过课程教育、户外实践等方式进行,形成了“教学+自然学校+自然体验”的中国自然教育模式[6]。2010年,国内首家以森林体验教育为主的科普教育机构甘肃天水市秦州森林体验教育中心建成。2012年原环境保护部和教育部共同发文推动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对中国自然教育的出现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21]。2014年,四川发布《森林自然教育行动宣言》,中韩合作八达岭森林体验中心在八达岭林场对外开放,英德森林体验式教育模式在杭州、成都和广州等地得到大力宣传和推广。2019年,中国林学会应全国300多家自然教育机构倡议成立了全国自然教育总校[22],现已向180个自然教育学校(基地)授牌;2020年,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和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8个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全民自然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将四川建成全国自然教育示范省和国际知名自然教育目的地。
3.2 文献期刊分析
研究文献来源可发现该主题下参考价值和关注度都较高的学术期刊。通过对样本文献期刊来源及其刊载文章数量的统计分析表明,刊物种类有254种。从图2看,发文4篇以上的刊物有20种,占总数的7.87%,发文1篇的刊物占比较高,达73.23%。整体上看发文刊物分散,刊发量较高的刊物较少。
图2 发文4篇以上文献期刊
如图3所示,《环境教育》发文10篇(2.51%),主要集中在2016~2020年;《绿色科技》发文9篇(2.26%),集中在2019~2020年;《教育现代化》7篇(1.76%),集中在2015~2019年;《荆楚工学院学报》7篇(1.76%),集中在2011~2017年;《教育教学论坛》《教育文化论坛》和《亚太教育》各发文6篇,集中在2013~2020年。总体看,20种发文4篇以上期刊发文时间在1994~2020年,集中在2013~2020年,其发文量占93.46%,这与我国自然教育从2012年起开始快速发展的趋势相吻合。
图3 发文4篇以上的文献来源频次时间序列
3.3 发文机构分析
分析发文机构可了解其对自然教育研究的贡献度和引领性。通过统计文献发表所属机构,共涉及463个机构,其中独立机构374个,占80.78%,平均每篇文章有1.16个机构参与。从发文机构出现频次来看,发文量最高机构的发文频次达到29次;其次是频次为7次的机构1个;发文机构出现频次4次的有4个机构。总体上,发文频次出现3次及以上的机构仅有9个(图4),占独立机构数的2.41%;发文频次出现2次及以上的机构有46个,占独立机构的12.30%,发文量135篇占文献总数的33.92%。统计分析表明,“教育”和“师范”类机构居多,占独立机构的54.55%。从图4也能看出,9个机构中“教育科学学院”有5个,占55.56%,发文量占70.49%;余下的4个机构均为“农林类”。
图4 发文频次3次以上机构及文献数量
由图5可见,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发文频次29次,遥遥领先于其他期刊,发文量占发文频次3次以上机构文献数量的47.54%,发文时间集中在2008~2020年,其中2014、2015和2020年各发文5篇,占51.72%;发文频次居第二位的是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7篇,发文时间集中在2017~2020年;第三位是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和西南林业大学各发文4篇。总体上,9家发文频次3次以上机构发文时间在2008~2020年,高峰期仍然出现在2013~2020年,其发文量占86.89%。从知识图谱分析看,各发文机构之间联系不紧密,合作较少,独立机构完成比例较高,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是贡献度较大的自然教育研究机构。
图5 发文3次以上的机构频次时间序列
3.4 文献作者分析
对样本文献相关作者及其发文量的分析,可以了解从事自然教育研究的专业人员的成果产出情况。在397篇样本文献之中,涉及作者696人,其中独立作者622人,占89.37%,平均每篇文章1.75人。样本文献发1篇文章的作者583人,占比最高,达93.73%。发文2篇的作者有35人,占5.63%。发文3篇及以上的作者仅4人,占0.64%。
由图6可见,刘黎明发的文章最多,达31篇,其研究方向是西方教育思想史、教育学原理和高等教育史,对卢梭、亚里士多德等西方教育家的自然教育思想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发文时间在1995~2020年,比较集中的年份是2010~2020年;其次是周晨发文5篇,其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自然教育场域规划设计,发文时间集中在2017~2020年;发文4篇的是宫盛花,研究方向是学前教育和教育基本理论,发文时间为2015和2019年;翁殊斐发文3篇,其研究方向是园林植物应用,发文时间在2019~2020年。从知识图谱分析看,我国自然教育研究学者相对独立,核心学者较少,影响力和聚合力较小,尚需更多的学者加入自然教育的深入研究,从而为自然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图6 发文3篇以上的作者频次时间序列
3.5 关键词与研究主题分析
关键词是集中体现了文献的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对关键词分析可以透视其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将确认的397篇分析文献导入SATI分析,发现总关键词1474个,其中独立关键词809个,平均每篇文章3.70个关键词,54.9%的关键词只出现了1次。从样本文献中出现频率前20的关键词(表1)分析表明,自然教育的频率最高,达170次,占总关键词的11.53%,这是学者关注和研究的核心。关键词出现频率超过1%的还有卢梭、自然主义思想、爱弥儿、启示、自然教育思想和儿童,体现了学者的研究集中在思想理论和西方自然教育的阐述方面。总体上看,样本文献选题范围广泛,自然教育的思想理论、儿童教育、环境教育是主要的研究热点,其中,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影响最大,很多研究是对其理论等进行分析和借鉴。与此同时,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环境教育等研究主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受到人们的专注,是自然教育的研究重点。而自然教育在城市、乡村、自然保护地的实践和运用等研究较为单薄,是目前自然教育研究的难点。
表1 位居前20的自然教育关键词词频
由图7可见,关键词自然教育出现频次最高,占频率前20关键词频次的34.98%,集中体现在2015~2020年。其次是关键词卢梭出现85次,体现在2004~2010年和2013~2020年2个时期。自然主义教育、爱弥儿、启示和自然教育思想这4个关键词出现20~30次之间,除爱弥儿一词出现在1983年外,其余均在2000年后,集中体现在2008~2020年。出现10次左右的有儿童、教育思想、自然和西方4个关键词,分布的时间段比较分散,大多在2001年后。其余10个关键词出现均不超过10次,比较集中体现在2010年之后。总体上,20个频率较高的关键词在时间序列上也体现了中国自然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1983~2000年关键词较少,每年出现1~3次;2001~2000年关键词出现逐步增加到2~13次;2011~2020年关键词出现次数达到6~68次。
图7 频率前20的关键词频次时间序列
从图8的关键词网络知识图谱分析中可以看出,关键词“自然教育”节点最大,位居网络中心,具有最大的影响力,在“自然教育”研究主题下,出现的关键词节点较大的还有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爱弥儿、启示、自然教育思想、儿童和教育思想(关键词序号2~8),距“自然教育”节点较近的关键词有森林、国家森林公园、学前教育、园本课程、湿地公园、人的教育、儿童、园林植物、研学旅行和全民教育等,体现了该主题下的研究热点。其它主题下的节点大小差异不大,但相互关联,说明自然教育领域研究课题广泛。
图8 自然教育领域关键词知识图谱
4 总结与建议
本文通过文献计量法,对中国知网1983~2020年间的自然教育文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我国自然教育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从发文量整体分析可分为3个阶段:起步阶段(1983~2000年)、发展阶段(2001~2010年)和增长阶段(2011~2020年),与我国自然教育发展历程相契合。②自然教育文献期刊来源广泛、发文分散,发文4篇以上的期刊不到10%。③自然教育研究机构较分散,独立研究机构超过80%,相互合作较少;“教育”和“师范”类机构是自然教育研究的核心机构。④自然教育研究学者较分散,独立作者近90%,缺乏持续研究自然教育的核心学者。⑤通过对自然教育样本文献关键词的分析表明,自然教育研究涉猎主题广泛、内容较为丰富,其思想理论及与其直接关联的卢梭、儿童教育和学前教育等主题一直是自然教育研究的热点;同时,与自然教育关联性极强的森林、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研学旅行和全民教育等领域愈发受到相关学者的关注,但发文量目前相对较少。
自然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发展模式,是人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有效方法。目前,对自然教育的场地建设、产品开发、服务机制、运营管理和实践推广等方面的研究相对不足,需要机构之间加强合作,学者和实践者共同携手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以促进自然教育事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