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龙山公园林业科普教育规划设计的探讨
2021-05-10刘红飞张新明
刘红飞,张新明
(益阳市北峰山国有林场,湖南 益阳 413000)
1 引言
会龙山公园始建于1965年,最初叫做“人民公园”,当时面积仅5 hm2,政府拨款4万元建了一批设施和建筑[1]。后来公园先后历经1979年、2005年和2013年三次大型的改造性建设,现已建设成为古树参天、生物多样性丰富、森林景象蔚为壮观、基础设施建设完备、历史名人与文化底蕴深厚、佛教文化氛围甚浓、生态环境优雅的城市公园,公园总面积204.7 hm2(图1)。
图1 会龙山公园门牌
2 引言
益阳市现在上档次和规模的科普教育基地为数不多,这是市民们进一步接受科学思想、传播科学理念的短板,也是亟待加强的一项重要工作。短板也是潜力所在,会龙山公园地处市区、交通方便、物种资源丰富、人文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十分丰富的科普资源和基础条件。
带着这个问题,笔者与相关专家于2020年5~10月,对会龙山公园的森林资源和科普文化等方面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公园经过50多年的建设,面积扩张了40多倍,新建了寺庙、亭塔、博物馆、广场等建设项目,与郁郁葱葱的森林景观相得益彰,的确科普条件较好。
为了进一步提升公园科普能力和水平,站在林业工作的角度,现就会龙山公园林业科普教育规划设计的有关问题作以下探讨,以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3 科普资源现状及分区
3.1 森林文化科普区
公园总用地面积204.7 hm2,其中林地面积138.6 hm2,森林覆盖率将近68.0%,是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城市公园,丰富的森林文化和物种资源为科普教育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 丰富的物种资源
据初步调查,公园内有各类植物88科204属240多种,是十分难得的天然植物博物馆。有各类野生动物资源67种,其中兽类20种、鸟类35种、两栖爬行类12种。目前有少数树种挂有树种介绍标牌。
3.1.2 珍贵的古树名木资源
古树名木是十分重要的森林资源和科普资源。调查得知,公园现有古树40株,其中树龄在60~100年的古树有5株,树龄在100年以上的古树有35株,暂无名木记载。均已挂牌重点保护,所有古树已被社会团体和有识之士认养。
3.1.3 森林景观斑块丰富多彩
以大叶山矾、樟树、杜英、檫树、枫香、南酸枣、蓝果树等为优势树种的森林景观斑块,每当季节更替特别是秋季来临叶色变化所带来的色彩斑斓景象,成为公园的主体森林景观。
3.1.4 苗圃是最好的第二课堂
园内的三眼塘苗圃有各种各样的苗木、花卉、盆景和多肉植物,品种繁多,观赏价值很高,是中小学生理想的课外教学现场。孩子们在这里可以学习花卉苗木品种的识别、栽培技术以及家庭养花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3.1.5 火烧迹地与植被恢复
因为园内坟地较多,所以森林火灾发生的频率较高,形成了许多火烧迹地。如何预防和科学扑灭森林火灾、火烧迹地植被如何恢复,这些都是需要全民普及的科普常识。
3.2 综合文化科普区
会龙山公园既是和平文化和历史文化的载体,又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是佛教圣地,这些都是重要的科普资源。
二战时期德国占领奥地利后,益阳籍外交官驻奥地利领事馆总领事何凤山不忍心看着纳粹分子迫害犹太人,他冒险决定立即给犹太人办理签证,让他们尽快去中国上海避难,数千名犹太人因为持有何凤山签发的签证得以迅急离开奥地利[2]。以色列政府先后向何凤山授予“国际正义人士”“荣誉公民”等荣誉称号[2]。2007年9月25日,何凤山的骨灰运回家乡安葬[3]在会龙山公园。以何凤山生命签证事迹为主体内容的益阳和平·签证主题馆,总建筑面积约1900 m2,于2020年12月31日上午正式开馆,这是“生命至上,珍爱和平”最好的普及教育场所[4]。
图2 和平·签证主题馆
唐代名相裴休晚年遭贬,任荆南节度史,潜心研究佛家经学,常路经益阳,小住十天半月,在江边结茅庐读书诵经,后来人们索性在青山云树之中,修了这座楼亭合一的裴公亭,供裴公读书小住[5](图3)。
图3 裴公亭
红军师长曾士峨烈士是在第三次反“围剿”作战中英勇牺牲的。1987年冬,家乡人民为让曾士峨魂归故里,将其遗骨从江西兴国迁葬至会龙山[6],这里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会龙山公园佛教文化氛围浓厚。有千年古刹栖霞寺、白鹿寺以及分别于2007年、2011年落成的广法寺和福源寺,现已成为高僧满座的佛教道场。佛教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可以普及的文化内容。
综合文化科普区都有各自独特的科普文化内容和专属的主题馆、亭台、佛寺和广场等科普活动场所,在此不再另作详细描述。
4 设计思路
4.1 设计目的
开展林业科普教育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林业科普教育让人们真正认识自然、热爱自然,从而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二是通过对自然的进一步了解,激发大家走进自然、探究自然、享受自然的热情。
4.2 设计理念
科普入人心,大众入森林。
4.3 设计主题
了解森林文化、传播森林文化、享受森林文化。
4.4 设计原则
为了进一步营造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的良好氛围。笔者认为,会龙山公园的科普教育要以林业科普教育为龙头,其它科普文化宣传为补充,
社会性、实用性、可持续性和创新性为原则进行设计。
4.4.1 社会性原则
科普是公益事业,是全面参与、惠及大众的社会化活动,服务的对象是全社会。
4.4.2 实用性原则
科普教育的内容必须看得见、摸得着、接地气,能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东西就是好东西。
4.4.3 可持续性原则
科普教育要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只有不断拓展它的点、线、面、时间的四维空间,我们的事业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4.4.4 创新性原则
满足人们心里需求和好奇心,不断创新开发科普教育新思维、新模式、新内容,搞科普教育也要走品牌之路、造精品工程。
4.5 设计目标
提高全民科普教育水平,把会龙山公园建设成为森林康养中心,中小学生校外课堂,集科普教育、休闲游乐、生态体验于一体的重要场所,为大众提供一个科普资源多元、文化内涵丰富、活动形式多样、生态环境优雅,具有超强科普基础和功能的全国林业科普教育基地乃至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5 工作任务
会龙山公园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森林文化底蕴,在现有的基础上,按照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申报标准,必须重点做好公园基础建设、资源保护与收集、人才队伍建设、网络信息以及科普活动等5个方面的工作。
5.1 基础建设
5.1.1 活动场所
因为会龙山公园面积广阔,基础设施建设完备,所以科普教育的室内外场地基本上无需进行大规模建设,只需对部分现有房屋及设施进行适当调整、修缮和改造即可投入使用。
5.1.1.1 室外场所
会龙山公园是是一个开放式的免费公园,既是市民休闲的场所,又是科普教育的博物馆、基因库,也是体验性、游憩性活动的重要营地。
公园东门出口北侧广法寺前坪可同时容纳2000人的大型广场,是科普活动时开展专题展、群众集会、娱乐性活动的场地。
5.1.1.2 室内场所
把位于公园出口南侧的管理用房和位于山腰的茶馆两栋平房按照科普教育的要求进行实用性改造后即可投入使用。
管理用房经改造后主要用于会议交流、知识讲座、信息管理以及日常工作使用。
茶馆经改造后主要用于森林文化的各类实物、图片、多媒体等科普内容的陈列、展示、展览等(图4)。
图4 管理用房
5.1.2 森林康养中心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利用森林资源的自然条件,建设一个森林康养中心很有必要。三眼塘区域就是建设森林康养中心的最佳地点,因为这里有山、有水、有峡谷,负氧离子及芬多精含量高,空气质量好,最适合开展康养保健活动。通过活动向受众普及森林康养要素以及对人类健康作用的相关知识。
5.1.3 夏令营营地
以园内三眼塘苗圃为基地,建设一个适合中小学生开展爱护自然、探究自然以及植树、栽花、种草等科普活动的夏令营营地,将这里成为孩子们从学校走进大自然的前沿阵地。
5.1.4 标识标牌
标识标牌是一种信息传达媒体,通过视觉为受众提供通俗易懂的科普知识信息。
(1)树木标牌。目前在公园内悬挂了少量的树种介绍标牌,从内容上看信息量不大、标牌格式不统一,且悬挂数量较少,有必要进行调整、修正和补充。
首先,树木标牌内容格式。以樟树为例,树种标牌常采用以下格式(图5)。
图5 树木标牌样式
其次,增加标牌数量。目前公园内悬挂的标牌数量较少,有些游人经常出入的路段和区间也很少见。随着公园面积的扩张,标牌悬挂的任务将成倍增加。
(2)古树名木标牌。古树名木标牌的内容包括编号、树种名称、学名、科、属、种、树龄、挂牌部门(一般为×××人民政府)和挂牌时间。
(3)森林文化标牌。森林文化内容丰富,知识面广。从科普角度出发,结合公园实际,主要有森林类型、森林景观板块、森林康养、园林绿化、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以及森林与人类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森林文化知识。
(4)其它标牌。包括森林康养园区、中小学生夏令营营地等基地说明标牌,基地导览指示标牌和游览线路解说标牌等。
(5)要求。所有标识标牌的制作必须要按照科普教育的要求,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样式、统一颜色、统一材质、统一规格、统一悬挂和树立方式。
以往树种介绍标牌大多是用铁钉直接钉在树干上的,但从保护的角度考虑,今后都必须用绳子挂上去,其它标牌的固定方式也都应该考虑这个问题。
5.1.5 文化墙(窗)
利用围墙、高坎悬挂图片、文字等科普资料,既美化了掩体,又形成为一道科普宣传的文化墙。在人员流动性大的地方,开辟文化窗口,并定期更换信息内容。
5.2 资源保护与收集
5.2.1 资源保护
保护好园内所有林木种质资源,不再因为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危害以及偷盗等原因导致资源丢失。
5.2.2 资源收集
适当引进一些具有明显形态特征、性状特异、观赏价值高、珍贵稀有的林木种质和竹类种质资源,不断补充园内种质资源,提升公园科普范围和科普功能。
植物文化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科普内容。
比如植物花卉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通过对花卉的科普宣传,让大家“以养花赏花,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使养花赏花成为社会风尚,以抵制赌博等不健康的活动[7]。”
“竹子集清幽、坚贞、挺拔、刚毅于一身,既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还具有优良的品格和强烈的象征意义[8]。”中国竹文化源远流长,它“不但负荷了广泛的使用功能,而且饱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9]。”这些都是值得大加传颂和普及的重要传统文化和精神财富。
5.2.3 标本制作
植物标本是最直观、最完整了解植物形态特征的材料。要利用现有植物资源,精细制作植物标本,置于陈列室陈列展示,作为科普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供中小学生及游人观看和熟知,使受众增加对植物形态的认知度,达到更好保护种质资源的目的。
5.3 人才队伍建设
在公园内设立专门的科普教育管理机构,配备懂业务的管理人员专职管理这项工作。
招募热爱科普教育工作、有一定专业水平的志愿者,组建志愿者协会,定期或不定期为受众提供免费咨询或科普讲解服务。
定期进行系统的科普工作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5.4 网络信息
5.4.1 科普教育网站建设
建设科普教育网站,及时发布有关基地建设、工作动态、活动情况、文化交流的文字、图片、视频等科普教育方面的信息,并及时更新。
利用互联网、手机等媒体开展线上和线下科普教育活动。
5.4.2 多媒体
(1)建设一套覆盖全园的多媒体系统。采用互联网、计算机、虚拟现实、仿真、立体显示以及现代影像技术手段,通过声、光、机、电等动态表现形式,使科普内容更加生动直观,使受众犹如身临其境,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
(2)建立健全公园科普信息及档案管理系统。
(3)完整制作一套园内森林文化知识以及树木、花卉等植物根、茎、叶、花、果、种子的电子相册,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受众播放。
(4)建立古树名木属性信息与空间信息数据库,实现古树名木的查询定位[10]和动态管理。
(5)在各种标识标牌上附上二维码,公众可以通过扫码了解该内容背后更多的知识。
5.5 科普活动
科普活动要具有科学性、趣味性、体验性,要有强烈的精品意识和品牌战略。
5.5.1 节点活动
以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为支点,每逢植树节、爱鸟周、环境保护日、生物多样性保护日、地球日等为活动节点,开展各种大型专题展、知识讲座、知识竞赛等科普宣传活动。
5.5.2 体验性、娱乐性活动
重点突出把体验、娱乐等元素融入科普教育活动之中,使科普宣传更加活跃、具有参与性。
比如经常性开展以“唱响森林之歌,享受森林之旅”为主题的科普采风活动;以“植树、栽花、种草”为主题的中小学生夏令营活动;以“野外求生存,拥抱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体验活动;以“防点点星火,保万顷森林”为主题的森林防火演练、宣传活动等。
以“回归大自然,健康你我他”为主题的群众性森林康养活动;以“走进森林、乐享自然”为主题的大众科普娱乐活动;以“爱心公益游”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活动等。
5.5.3 科普下基层活动
加大与机关、厂矿、乡镇、学校、乡村的联系,积极开展送科普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等社会化科普活动,不断扩大科普教育影响面。
5.5.4 旅游性活动
整合现有科普资源和旅游资源,促进科普文化与生态旅游的完美结合。围绕公园的森林文化、历史文化、佛教文化,推出徒步探险、婚纱摄影、自然科考、观光游憩、祭祀朝拜等科普与旅游相结合的线路,达到美妙生态之旅的目的。
5.5.5 教学与讲座
针对人们普遍关心的气候变化、碳汇、生态环境保护、负氧离子与人体健康以及植物文化等热点话题与知识,请专家现场教学和讲解,进一步加深人们对森林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5.5.6 科普创作
建立科普创作机制,为森林文化的诗歌、小说、美术、音乐等艺术名家的创作提供平台、创造条件,源源不断地创造出精美的科普作品。
5.6 经费保障
大型工程建设项目所需经费通过项目申报立项解决。
日常管理经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普及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逐步提高科普投入水平,保障科普工作顺利开展[11]”的办法实行。
建立科普教育基金,为科普宣传提供后续经济保障,进一步带动科普工作向纵深发展。
6 结语
(1)科普既加深了受众对森林文化的理解,森林康养、生活体验、自然科考、生态之旅、科普采风、夏令营、防火演练等科普元素又带来身心愉悦的享受,提高了对科普的兴趣,培养了运用科普知识的能力。
(2)以森林文化为主线,经常性开展各种科普性文化、娱乐、趣味等活动,使科普宣传起到大众参与,深入人心的目的。
(3)主办科普研讨、数字科普论坛、知识竞赛科普创作以及建立科普基金制度等一系列科普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科普教育的档次和水平,必将成为今后科普工作的潮流和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