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1-05-10李艳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6期
关键词:护理管理手术室

李艳

【关键词】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手术室;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1;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6-0104-02

护理管理是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兼具监督与辅助的作用。有效合理的护理管理方式可以促进护理质量水平的提升。因为护理质量控制管理的途径有很多种,不同管理方式的管理效果也存在显著的差别。但是,从整体角度而言,有效护理质量管理方式的主体,是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强化监督管理的力度且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1]。这也是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对具体的质量控制工作进行细致的划分,确保每个小组都可以完成各自的工作,以此提高管理的治疗和效率,实现提升整体护理质量的目标。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护理管理模式,秉承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在质量控制小组的监管下,将护理人员的工作具体化、细致化,确保每位护理人员都可以出色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以此来实现护理质量与护理工作效率的提升。文章摘选2018~2019年我院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20例护理人员为对照组,摘选2019~2020年我院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20例护理人员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状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摘选2018~2019年我院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20例护理人员为对照组,摘选2019~2020年我院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20例护理人员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状况。对照组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范围20~40岁,平均年龄(30.13±1.17)岁;观察组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范围21~40岁,平均年龄(30.56±1.18)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无差别,可用于比较研究。

1.2方法 (1)建立质量控制专项小组:小组的检查工作范围是医院护理部每三个月的护理内容。质量控制专项小组依照不同的职能,分别为五常法组、教学组、压疮组、消毒隔离组、管理质量检查组、护理文书质量检查组。每个小组安排两名质量控制成员,质量控制的效果应保证整体性、细致性与系统性。由科室护士长与护士进行全方位的质量控制,各位小组成员肩负起监护管理工作质量评定、工作监督以及后续反馈的职责。同时发现问题进行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专科组成的工作范围主要是手术中监护管理服务的质量评定与监管。(2)各小组质量控制内容:①五常法组:日常检查手术室各区域的明确划分同时负责检查急救药品与急救设备,以及精神麻醉类药品的管理;②教学组:负责落实各类培训计划并检查培训落实情况与培训结果,检查业务学习的安排情况与学习结果,检查三项基本操作的考核与落实情况;③压疮组:负责压疮的评估检查与预防,检查登记情况与记录情况,检查患者的手术位置是否安防合理;④消毒隔离组:检查无菌产品的处理与防治、并且检查环境卫生、检查医疗废弃物的处理以及职业安全防護措施等等;⑤管理质量检查组:规章制度的检查、工作流程、应急预案以及岗位职责的落实情况;⑥护理文书质量检查组:检查各种术中情况记录但、术中安全检查单以及手术安全核查表核查不及时的情况。(3)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质量检查标准的制定,由各护士长负责组织,各质控成员与专科组长积极参与。(4)质控成员的工作职责:质控成员以质控标准为基础,对质量控制每周进行不定时的审查与监管。同时集中小组成员针对问题展开积极的分析,针对不同的问题切实找到相对应的有效的解决办法与改善措施。每周定时由护理负责人来对质控的成效进行讲解,对于工作表现突出的护理人员应积极进行鼓励与奖励。针对质控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应展开积极的讨论,群策群力,将其妥善解决。

1.3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状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例(%)”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比较发现,观察组护理人员药物泄露、医疗设备受损、手术备品不完善、急救药品不全、医嘱漏签以及手术室机械设备不符等事件的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详见表1。

2.2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比较两组的监护管理质量评分,观察组的评分比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详见表2。

3讨论

临床护理在现代医学治疗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同时由于患者自我保护的意识与健康意识逐渐提升,因而对于自身接受的护理质量水平与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2]。想要降低手术室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辅助医生高质量的完成手术,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概率,需要不断提升护理质量水平[3]。护理质量管理方式的主体,是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强化监督管理的力度且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4]。这也是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工作中的主要内容[5]。对具体的质量控制工作进行细致的划分,确保每个小组都可以完成各自的工作,以此提高管理的治疗和效率,实现提升整体护理质量的目标[6]。想要收获更高质量的手术室护理,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是其必不可少的途径。将有效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可以显著提升护理质量[7]。文章研究中采用的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护理管理模式,秉承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在质量控制小组的监管下,让护理人员的工作变得更加具体和细致,保证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能够积极的高质量的将自己的工作完成,以此来实现护理质量与护理工作效率的提升[8]。同时,基于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作用,每位护理人员的具体职责都得到了明确,并且监督其全部落实,其目的就是提升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水平[9]。手术室质量控制小组对于医院护理质量的改进具有重要的应用。并且,质控小组管理模式的应用,可以让医院护理事业的发展更加充满活力。医院在以小组管理模式对本院的护理工作进行了改进与管理之后,医院监护管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次数明显减少,而护理内部季度人员考核的评分成绩却逐渐升高。由护理人员直接参与到质量控制中,可以帮助培养护理骨干,而且可以有效激发护理人员工作是端正的态度,让他们自主的投入到积极的工作中,充分感受工作的快乐并从中有所启迪。以此深入挖掘护理人员的潜在能力,同时加强了科室之间的团结力[10]。

结合文章的研究数据可知,观察组护理人员药物泄露、医疗设备受损、手术备品不完善、急救药品不全、医嘱漏签以及手术室机械设备不符等事件的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由数据可知,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非常理想,与未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人员药物泄露、医疗设备受损、手术备品不完善、急救药品不全、医嘱漏签以及手术室机械设备不符等事件的出现概率与对照组比较,概率更小,并且观察组监护管理实施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更高,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

总结全文,在手术室监护管理的实施中,想要收获良好的管理质量,可以借鉴小组管理的方式,以此促进监护管理实施人员监护管理水平与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并且减少监护管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次数,值得推广与使用。

猜你喜欢

护理管理手术室
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手术器械预处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手术室护士压力源及应对策略研究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我的好奇心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