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塞米松对老年下肢手术患者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椎麻醉的作用分析

2021-05-10潘志高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6期
关键词:卡因阿托品甲组

潘志高

【关键词】地塞米松;老年下肢手术;罗哌卡因;芬太尼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6-092-02

手术是临床治疗老年下肢骨折的主要方案,术中多采用腰椎麻醉。罗哌卡因等局部麻醉药物单一应用于腰椎麻醉中可导致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大幅度波动,为确保手术安全,临床多采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麻醉[1]。相关研究表明,阿片类药物联合地塞米松鞘内麻醉可改善镇痛效果,降低恶性呕吐等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地塞松能够延长罗哌卡因持续作用时间[2]。为深入研究地塞米松应用的临床价值,本研究总结分析我院患者多项基线临床资料,评估并分析研究地塞米松应用的相关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开展年限期间为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择取研究样本为30例老年下肢手术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模式均分为甲组(n=10)、乙组(n=10)、丙组(n=10),全部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下肢骨折,ASA分级为Ⅰ~Ⅱ级,无肝肾功能障碍及阿片类药物用药史,且同意参与本研究。总结分析三组患者各项基础资料,甲组男6例、女4例,年龄65~74岁,平均(69.58±2.64)岁,乙组男7例、女3例,年龄65~73岁,平均(69.72±2.51)岁,丙组男5例、女5例,年龄66~76岁,平均(69.83±2.79)岁,基线资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术前三组患者均需禁食禁水,麻醉前30min肌肉注入0.5mg阿托品、0.1g苯巴比妥钠。患者入室后为其建立静脉通道,30min内输入8mL/kg林格液。依据患者手术部位确定腰椎麻醉穿刺体位,利用25g腰麻针于患者L3~L4间隙区域穿刺进入蛛网膜下腔,30s内完成药物注入。甲组患者腰椎麻醉中注入内含4mg罗哌卡因、20μg芬太尼的生理盐水2mL,并静脉注入生理盐水2mL。乙组患者腰椎麻醉中注入内含4mg罗哌卡因、20μg芬太尼的生理盐水2mL,并静脉注入5mg地塞米松粉剂与2mL生理盐水混合液。丙组患者腰椎麻醉中注入内含4mg罗哌卡因、20μg芬太尼、5mg地塞米松粉剂的生理盐水2mL,并静脉注入生理盐水2mL。完成麻醉药物注入后将患者体位调整为平卧,监测血压指标,如低于基础血压数值70%,静脉注射5mg麻黄碱。如HR低于55次/min,静脉推注0.3mg阿托品。术中持续2~3L/min鼻导管吸氧,并控制输液量。

1.3评价标准 统计三组术中补液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统计三组麻醉前后MAP、HR指标;统计三组麻黄碱、阿托品使用例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三组神经阻滞指标,包括麻醉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检验方法为t,计数资料为“例(%)”,检验方法为χ2,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三组术中补液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 对比三组术中补液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2.2对比三组麻醉前后MAP、HR指标 对比三组麻醉前后MAP、HR指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2.3对比三组麻黄碱、阿托品使用例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甲组患者中1例使用阿托品,乙组患者中1例使用麻黄碱,丙组患者中1例使用阿托品,三组麻黄碱、阿托品使用率无显著差异(P>0.05);对比三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3。

2.4对比三组神经阻滞情况 对比三组神经阻滞情况,丙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长于甲组、乙组(P<0.05),详见表4。

3讨论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受年龄影响,多器官功能衰竭,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合理有效的麻醉方案可确保手术安全顺利完成,并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此医师需依据患者病情及手术特点选择麻醉药物[3]。

芬太尼临床应用广泛,可结合人体脊髓表面μ受体,镇痛效果显著,且无运动神经及交感神经阻滞作用。大剂量应用芬太尼可导致寒战及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为此临床多采用复合麻醉方案[4]。相关研究表明,蛛网膜下腔联合应用局部麻醉药物及阿片类药物能够强化感觉神经组织作用,且对交感神经阻滞无增强作用,可显著提高椎管内麻醉感觉阻滞效果,有效延长镇痛时间,为此本研究采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完成腰椎麻醉[5]。

地塞米松为糖皮质激素,其主要作用为延长局部麻醉药物作用时间,缓解术后疼痛,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地塞米松镇痛机理较为复杂,用药后可对神经细胞膜组织产生影响,抑制神经异常放电,并能够在脊髓层面对痛觉信号传递有效调控,进而达到缓解疼痛的临床效果[6]。地塞米松能够作用于人体内特定糖皮质激素受体,诱导血管收缩,调节细胞钾离子通道功能,强化局部麻醉药物疗效。同时,糖皮质激素具有良好的亲脂性,用药后可结合细胞外受体,使细胞膜分子排列发生改变,阻断代谢物及底物进出[7]。罗哌卡因能够与蛋白质结合,对神经轴突产生作用,将其与地塞米松混合可实现协同效应,减缓罗哌卡因代谢,使其在鞘管内停留时间延长,进而增加感觉阻滞持续时间[8-9]。

总结分析本研究中的各项数据,三组患者术中补液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及麻醉前后MAP、HR指标、麻黄碱、阿托品使用例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可认为地塞米松用药安全性较高,对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手术进程无严重影响。丙组患者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长于甲组、乙组,可认为腰椎麻醉药物中加入地塞米松可显著延长感觉阻滞持续时间,且地塞米松对脊神经的局部作用通过鞘内完成,并非通过体循环完成,建议临床应用地塞米松需将其加入腰椎麻醉药物中,以提高感觉神经阻滞效果。

综上分析可知,老年下肢手术患者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椎麻醉中应用地塞米松可延长感觉阻滞时间,且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轻微,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同时,本研究中納入患者总量较少,缺少同类型数据资料的比对性研究分析,地塞米松的临床应用价值仍需持续分析。

猜你喜欢

卡因阿托品甲组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HPLC测定洋金花中阿托品的含量
0.01%阿托品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控制儿童中低度近视进展的临床观察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低位硬膜外麻醉的比较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阿托品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注意事项
一道奇妙的竞赛题
一道奇妙的竞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