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发展探讨
2021-05-10赵宏飞
赵宏飞
摘 要:现阶段,在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使用中,目前已经从人工监测法转变为自动监测法,从而得到各个被检查地区的第一手资料,让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可以得到充分提高。此外,在环保技术的使用中,也开始按照目前的技术内容,向相关地区中配置专业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从而让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质量充分升级。下面本文就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发展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环保技术;发展
1生态环境监测运用于环境保护当中的重要价值
1.1指明环保方向
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时,会对区域中的土壤、大气、噪声、水体等进行采样,并展开详细分析,进而使环境污染重要影响因素能够全面反映出来,发现代表性较强的污染物。并且运用环境监测设备了解污染程度、污染浓度、污染范围等,进而使环保部门和其他部门开展环保工作获得详细基础性质资料。同时也能针对环境风险进行监测,结合风险情况制定科学、合理预警方案,进而使环境保护在实施过程中能够更具方向性,保证环保措施在制定时的科学性。
1.2环评工作依据
环境监测和环境评价之间联系十分紧密,关系着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时,相关措施是否能够充分落实到实处,属于环保措施监督的重要手段。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环保制度与环保体系逐渐趋于完善。环保制度在落实过程中,需对其进行及时、有效评价,针对环境保护情况做出反馈,进而使制度是否具备合理性得到进一步检验。区域中进行重大项目开发以及重大项目建设时,都需针对其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进而尽量减少经济建设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环境检测作为检测环境的一种重要手段,能够使人们获得环评因子,为环评工作顺利进行创造良好条件。
1.3生态平衡保障
现阶段,我国一系列环境监测设备的运用,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人类在生活、生产等活动中带来的污染问题,而且也可以利用相关措施解决生态不平衡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需利用环境监测设备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尤其是一些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运用环境检测对生态环境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希望可以对今后生态环境发展规律以及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确保我国生态环境平衡,為人类生活环境的改善做出贡献。
1.4及时了解突发污染
环境监测的实施,可以及时发现区域中出现的环境污染,对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控,为环保工作的实施提供良好基础,并为环保决策、环境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环境监测属于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的基础与前提,和环境治理紧密相关。环境监测有效实施,可以对环境污染形成全面认识,保证环境治理效果。在未能将环境监测和环境治理充分融合情况下,便难以针对环境监测中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与整合,环境保护难以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2生态环境监测以及环保技术的问题和今后发展
2.1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1)覆盖面积问题。目前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理论上可以覆盖全国所有地区,同时在监测技术的类型、信息分析、数据研究上具有更好的技术应用效果,不过,在覆盖面积上依然有问题,表现为:①地面设施使用问题。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自然需要配置大量的生态环境监测设备,比如,大气环境监控设备,就需要在重污染企业周边、城市空间内装配。目前的问题在于,并非所有的空间都已经按照监管要求得到结果,如果未能按照要求设置,则生态环境监测力度自然不足。②测量参数使用问题。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需要得到所有的生态环境监测参数,目前的问题在于,虽然可以直接取得分析数据,但是,从取得的结果上来看,针对实际测量的数据跟踪效能较低。(2)覆盖精度问题。即使我国的北斗卫星以及组网完成,但是,要实现对于全国范围内的地面实时监控难度依然较大,也就是说,如果单纯依靠GIS技术实现对全面范围内的生态环境监测难度较大。同时采用该方法后,虽然各个地区可以设立专业的生态环境监测部门分析生态保护成果,但是,总结后的信息量庞大,则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具有最高话语权的部门难以胜任该项工作,这类问题的存在都意味着在当前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监控资源、权重配置方面的精度问题。本文认为,在今后的技术发展中,一方面,是要从宏观上设定科学的覆盖精度处理方案;另一方面,是建立动态化的环境监控方案。我国新时期设定的碳排放目标是,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两项工作要同时开发清洁能源并践行植树造林工作,所以今后的工作中,GIS技术的监测重点保护三北防护林、兴安岭地区的森林资源等。对于动态化的生态环境监测,需要根据当前的热点事件,增加相关参数的权重,比如,我国周边某国正在尝试向海洋中排放核废水,此时就要将我国海岸线的生态环境监测作为工作重点,尤其是分析是否存在核辐射超标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动态监控方案并不意味着某项参数的分析权重提高,则另一个监测权重只能下降,而是需要建立海洋、土壤、湖泊、河流、湿地、森林、草原等,针对不同生态系统的监控信息系统。
2.2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中,实际上,如果当前国内各个地区可以按照宏观调控的制度和目标践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可以在2030年和2060年这两个关键时间点上达成环境保护目标。因此,今后的保护工作中,重点是监管各个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部门可否按照现有的工作制度,按部就班地完成所有任务。另一方面,我国地域广大,有漫长的海岸线、长远的边境线,如果周边国家的生态保护工作失效,那么,我国实际上要独善其身,需要投入的资源也更多,本文认为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和周边国家生态保护的技术支援、技术应用、设备援建等工作签署协议,带动周边国家共同采用新型技术保护生态环境。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历经人员监测、硬件监测和多联监测,对于环境保护也大同小异。而在这两项工作的今后发展中,会提高监测工作的覆盖面积、精度,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不再只管理国内环境,而是要谋求与周边国家的共同保护,真正实现环保上,我国和周边国家的同气连枝。
参考文献:
[1]范方辉,杨维耿,顾建刚等.关于海洋辐射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的思考[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21,33(01):115-117+132.
[2]常光远.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发展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01):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