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SCC、CYFRA21-1、TSGF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2021-05-09严俊
严俊
(新汶矿业集团莱芜中心医院肿瘤科,山东 济南271103)
目前,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诊疗,临床主张早期诊断并给予手术治疗,但由于大多数患者就诊时病情已发展至中晚期,已错过手术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放疗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常用方法[1]。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方法。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放疗方法分为三维适形组(n=62)与调强放疗组(n=68)。三维适形组男36例,女26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5.70±7.97)岁;病理类型:鳞癌33例,腺癌29例。调强放疗组男39例,女29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5.58±8.00)岁;病理类型:鳞癌36例,腺癌32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经体征、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者;②TNM分期为Ⅲ期者;③符合放疗指征者。排除标准:①恶性胸腔积液者;②肿瘤转移者;③既往存在胸部放疗史者。
1.3 方法固定患者体位,行CT定位扫描,勾画出肿瘤靶区,并对鳞癌患者肿瘤靶区向外扩展8 mm作为临床靶区,腺癌患者向外扩展8 mm作为临床靶区;勾画出患者正常心脏食管等与肺组织邻近器官作为计划靶区。三维适形放疗组:采用3野三维适形放疗,高剂量靶区为病变处,计划靶区为覆盖90%等剂量线,治疗中心为肿瘤靶区,并行共面照射,单次剂量为1.8~2.0 Gy,中心剂量为63 Gy。强调化疗组:采用5野静态调强放疗与逆行动态优化方案,计划靶区为覆盖90%等剂量线,剂量为56.0~64.0 Gy,单次剂量为1.8~2.0 Gy,心脏V40<50%,脊髓最大剂量点<45 Gy。两组患者均每周照射5次,每次照射时间≤10 min,共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①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分别采集两组患者肘部静脉空腹血约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②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治疗期间发生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的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SCC、CYFRA21-1、TSG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调强放疗组血清SCC、CYFRA21-1、TSGF水平均低于三维适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serum tumor marke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serum tumor marke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调强放疗组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均低于三维适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rates between two groups[n(%)]
3 讨论
目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式主要为放化疗,通过放化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延长生存时间[2]。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人群多为中老年人,但中老年人生理机能相对较差,对放疗的耐受性相对较差,放疗后易出现放射性肺炎、食管炎等不良反应,影响预后[3]。因此,选择能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减轻不良反应的放疗方式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关键。
三维适形放疗的优点为,可设置不同方向上的照射野及照射剂量,从而有效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4]。调强放疗技术较精确,可按照相关要求调节照射剂量强度,因此,能减少对周围组织的不良反应[5]。另外,调强放疗能将照射剂量集中于病灶,并能最大程度的杀灭肿瘤细胞,且对病灶周围淋巴引流区进行预防性照射,不仅精确性较高,且能有效减少对临近组织的损伤[6]。本研究结果显示,调强放疗组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均低于三维适形组,提示,与三维适形放疗相比,调强放疗能减少放射性损伤,减少对临近正常组织产生的影响。三维适形放疗利用等中心多野照射,使高剂量照射区与肿瘤靶区的形状保持一致,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但计划靶区进行三维重建的形状不规则,因此,三维适形放疗无法与计划靶区高度相似[7]。调强放疗是在适形基础上调节剂量强度以保证靶区剂量的分布与三维方向一致,因此,与三维适形放疗相比,调强放疗的应用价值更高[8-9]。临床经验表明,血清肿瘤标志物可用于评价肿瘤病灶的恶化程度[10]。
目前,用于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恶化程度的肿瘤标志物包括SCC、CYFRA21-1、TSGF等。SCC属于一类蛋白,与鳞状上皮细胞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当细胞发生癌变时,CYFRA21-1会从胞浆中分泌出来,从而使血清CYFRA21-1水平异常升高;TSGF与多种恶性肿瘤的生长有关,对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具有调节作用[11]。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治疗后血清SCC、CYFRA21-1、TSG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调强放疗组血清SCC、CYFRA21-1、TSGF水平均低于三维适形组,提示,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均能杀伤非小细胞肺癌,但调强放疗能显著降低SCC、CYFRA21-1、TSGF水平,从而改善病灶恶化程度。
综上所述,与三维适形放疗相比,调强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显著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