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不同术式治疗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合并急性腹膜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1-05-09聂洲

当代医学 2021年13期
关键词:腹膜炎胆囊炎胆囊

聂洲

(湖北省荆州市中中医院外二科,湖北 荆州434000)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属于急性胆囊炎的一种,在临床上较常见,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等特点,且发病后患者胆囊常伴有炎性渗出物,并通过不断刺激腹膜导致腹肌紧张而并发急性腹膜炎,为保证患者生命安全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1-2]。近年来,胆囊穿刺引流术及胆囊造瘘术均在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合并急性腹膜炎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但术后在改善机体炎性反应、保护肝脏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3-4]。为降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合并急性腹膜炎手术治疗的风险,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合并急性腹膜炎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术式治疗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合并急性腹膜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合并急性腹膜炎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观察组男29例,女17例;年龄45~71岁,平均年龄(54.69±10.84)岁;胆囊直径9~17 cm,平均(12.59±2.88)cm;发病至就诊时间3~48 h,平均(23.07±4.25)h;发热28例,未发热18例。对照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43~69岁,平均年龄(53.97±11.11)岁;胆囊直径9~16 cm,平均(12.53±2.79)cm;发病至就诊时间3~46 h,平均(23.31±4.18)h;发热26例,未发热20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及体征均符合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合并急性腹膜炎相关诊断标准[5],并经彩超、CT或者MRI影像学检查确诊;②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6]:①患者存在心、肝、肾等主要脏器先天畸形或严重感染;②患者6个月内有腹部手术史;③患者有精神类疾病史。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胆囊造瘘术治疗,手术主要步骤:于术前插胃管、尿管,在全麻下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并于患者右上腹肋弓处做斜切口(直径约2 cm),长度约8 cm入腹,探查患者肝脏及胆囊具体位置,于底部将胆囊切开(切口约2 cm),对胆囊内胆汁进行吸取,然后于胆囊切口处将蕈状引流管置入,并采用双荷包缝合法对胆囊切口进行缝合,完毕后收紧荷包,在腹部皮肤位置取垂直于胆囊底的戳孔,将引流管引出,对腹部皮肤缝合完成后将引流管固定。待患者症状体征基本恢复后可将引流管夹闭,并在形成窦道后将引流管予以拔除。

观察组患者采用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手术主要步骤:患者取平卧位,在超声引导下寻找合适的穿刺点,对穿刺区域进行常规消毒,在局部麻醉下将穿刺点皮肤切开,置入穿刺套管,同时,在超声引导下将穿刺套管置入胆囊内,并将胆囊内炎性渗出物进行吸取,当吸取物颜色为胆汁颜色时即可停止抽吸,将管芯拔除后进行缝合,并固定引流管于皮肤表面,使其外接引流袋。待患者症状体征基本恢复后可将穿刺引流管予以拔除。术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1个月的随访。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术前、手术后(术后1周)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肝脏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LT)、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acetic transaminase,AST)]、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切口感染、气胸、胆瘘、肠粘连以及肝脏出血)发生情况。分别于手术前与手术后清晨采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于干燥试管中,待分离血清后上机检测,3 500 r/min离心10 min后于冰箱2℃~8℃测定,于48 h内完成相关指标检测。其中CRP水平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进行测定;TNF-α及IL-6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测定;TBIL水平采用重氮法进行测定;ALT、AST水平采用赖氏法进行测定。所用蓝韵LWC 100plu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由北京耀之辉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所用检测试剂盒均由上海恒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抗生素应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及肝脏功能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CRP、TNF-α、IL-6、TBIL、ALT以及AS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0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61%(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及肝脏功能指标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liver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及肝脏功能指标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liver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s)

注:与术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合并急性腹膜炎患者的主要体征为右上腹压痛阳性、肝区叩击痛阳性、反跳痛阳性及墨菲氏征阳性等,且对于病程>1周的患者各项体征尤为明显[7-8]。临床诊断过程中发现多数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合并急性腹膜炎患者可于右上腹扪及肿大胆囊,并通过彩超、CT或者MRI影像学检查可见胆囊增大至10~15 cm,同时,胆囊壁增厚>3 cm,且胆囊周围组织水肿、解剖关系不清[9-10];若对该类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合并急性腹膜炎患者采取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术中易出血,且术中更易加大对患者胆总管及肝脏造成的损伤,手术风险较高[11-13]。

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表明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临床效果较好。血清CRP、TNF-α、IL-6水平可反映患者机体炎症严重程度,其水平越高表明患者机体炎症越严重;而血清TBIL、ALT以及AST水平可反映患者肝脏功能受损程度[14-15]。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CRP、TNFα、IL-6、TBIL、ALT以及AS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合并急性腹膜炎可明显降低患者机体炎性因子水平,并保护肝脏功能;同时,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合并急性腹膜炎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较小,可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合并急性腹膜炎患者采用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并可明显降低患者机体炎性因子水平,并保护肝脏功能,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腹膜炎胆囊炎胆囊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自发性肝内胆管破裂致胆汁性腹膜炎的急诊诊治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