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效果研究
2021-05-09杜文建
杜文建
(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山西 大同037006)
临床实践表明,采用脊柱微创经皮椎弓根技术对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进行治疗,对患者脊柱所造成的医源性伤害较轻,出血量较少,预后及恢复效果较理想[1]。对胸腰椎骨折实施手术治疗可迅速缓解疼痛,及时有效的矫正非生理性弯曲,通过手术治疗能有效维持患者脊椎生理形态以及生理机能[2]。本研究探究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22~67岁,平均(41.6±7.4)岁;骨折至入院时间1~17 h,平均(5.3±0.6)h;交通事故伤15例,工伤11例,意外砸伤8例;胸椎骨折19例,腰椎骨折15例。治疗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21~64岁,平均(41.3±7.5)岁;骨折至入院时间1~19 h,平均(5.6±0.8)h;交通事故伤17例,工伤11例,意外砸伤6例;胸椎骨折22例,腰椎骨折1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至入院时间、致伤原因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表现稳定;③依从性高;④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有既往手术治疗史或骨折病史;②存在其他合并症;③精神状态和沟通理解能力异常;④存在手术禁忌证;⑤拒绝参与研究。
1.2 方法手术前,采用X线、薄层CT和MRI等影像学技术,确定不存在神经压迫受损情况,并对患者行血、尿、大便常规、生化、凝血功能、传染病系列、心电图等各项术前检查,确定无手术禁忌后安排手术。
对照组实施常规开放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进行治疗:患者全麻成功后,俯卧位,以伤椎为中心行后正中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于棘突两侧行椎旁肌剥离,显露伤椎及其伤椎上下相邻小关节突,腰椎以上关节突外缘与横突中线连线交点作为进针点,或以“人字嵴”顶点作为进针点;胸椎上关节突外侧缘与横突交界区的尾端约3 mm处,矢状面螺钉轨迹方向与椎体所在平面的生理曲线垂直,沿此通道将螺钉置入。精准定位入钉点进行开路、球形探子探查椎弓根壁的完整性确认通道安全、插入导针,C臂透视观察证实钉道满意后攻丝,拧入合适长度、直径的椎弓钉,若病椎椎弓根完整,经伤椎置钉能提高内固定系统稳定性,同时有利于椎体复位,连接钉棒利用撑开复位技术,通过前、后纵韧带以及椎间纤维环及髓核终板及骨膜的牵开力,对压缩椎体复位,恢复椎体前缘高度,纠正改善局部后突角,完成固定,再次C臂透视观察椎弓钉位置及压缩椎体复位满意,0.9%氯化钠溶液彻底冲洗切口、止血,安放引流,逐层缝合切口。
治疗组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技术进行治疗:全麻、取俯卧位,C臂透视定位,透视校准正位目标节段椎体的上终板的前后缘重叠成一条线,上下终板保持平行,棘突位于椎弓根连线的中点。利用克氏针标记置钉椎体椎弓根,并用划线笔描记,切口:距标记点旁开至少1 cm(据患者肥胖程度及体型调整旁开距离)做1.5 cm左右的纵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C臂正位X线引导下,将穿刺针置于椎弓根投影的外缘左侧9点,右侧3点,少许进入皮质,轻柔稳住入点,C臂调换侧位,确认导针矢状位方向同时保持相应的内倾角导针进入1 cm(相当椎弓根1/2),C臂调换正位,透视应在椎弓根投影中心,再次C臂调换侧位,沿导针继续前进1 cm至椎体后缘,C臂调换正位,此时导针针尖位置靠近但不能穿过椎弓根内壁,再次C臂调换侧位,将导针继续前进椎体深度80%即可,正位透视导针不过中线。之后按导针指引进行攻丝,置入直径大小合适的椎弓根螺钉(此直径依据术前CT的测量结果),目前有空心和实心椎弓钉,推荐使用实心单平面椎弓钉,插入连接棒,利用撑开器复位,也可通过脊柱过伸体位复位,C臂透视观察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满意,局部后突角明显改善,0.9%氯化钠溶液冲洗各小切口并缝合。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操作期间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程度、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水平;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采用VAS法分别对手术前后进行评价,10分为最剧烈,0分为完全无痛[3]。治疗效果评价标准[4]:临床治愈,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骨折症状完全消失,检查显示伤椎状态恢复正常,活动能力未受影响;有效,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骨折症状减轻,检查显示伤椎状态基本恢复正常,活动能力略受影响;无效,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骨折症状未减轻,检查显示伤椎状态存在明显异常,活动能力严重受限[5]。总有效率=临床治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期间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操作时间比较治疗组患者手术期间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手术期间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loss,incision length and operation time during operation(±s)
表1 手术期间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loss,incision length and operation time during operation(±s)
?
2.2 两组手术前后疼痛程度、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疼痛程度评分和Cobb角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术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治疗组仅有1例椎弓钉位置欠佳,但无神经损伤;对照组切口感染1例,腰背部机械性僵硬3例,复位椎体高度后期丢失1例,骨不连1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胸腰椎骨折是指一种或是多种外力因素对患者的椎骨位置产生影响,进而出现病理性伤害[6]。对胸腰椎骨折实施手术治疗的目的主要是迅速缓解患者疼痛,及时有效的矫正非生理性弯曲,经手术治疗可维持患者的脊椎生理形态与机能。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对该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在患者胸腰椎的后路切开皮肤、皮下、棘上韧带,同时,剥离骨膜,暴露范围相对较广,对椎旁肌肉造成损伤的可能性较大[7-8]。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技术进行治疗,主要具有以下优势:①手术操作切口较小,仅在皮肤上有与椎弓钉数同数目的约1.5 cm的微小切口,微创、美观,对患者机体所造成的医源性创伤程度较轻。②手术操作过程中可有效避免椎旁肌剥离,手术操作期间出血较少。③术后恢复快,操作是小切口下的肌肉间隙入路,不对椎旁肌广泛剥离和牵拉,对后方肌肉韧带复合体不造成任何破坏,手术治疗结束后的恢复期阶段可尽早的下床活动。④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较少,不需操作电刀进行热凝处理,对脊神经背支所造成的损伤程度明显减轻,肌肉发生广泛纤维化的可能性较低,不会发生肌肉无力、感觉异常等情况,腰背部疼痛程度明显减轻[9-11]。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操作期间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操作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手术后疼痛程度、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手术前后疼痛程度、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水平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pain degree,anterior height of injured vertebra and Cobb angle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s)
表2 两组手术前后疼痛程度、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水平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pain degree,anterior height of injured vertebra and Cobb angle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s)
?
表3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total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综上所述,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技术进行治疗,可降低操作期间出血量,减小操作切口,缩短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疼痛程度以及伤椎状态,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