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树种林下套种黄精种植技术初探

2021-05-09陈风雷孟德玉王洪军李彩虹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黄精栽种套种

陈风雷,孟德玉,王洪军,李彩虹

(1.湖北仙草谷中药材有限公司,湖北 丹江口442700;2.襄阳市中医医院,湖北 襄阳441000)

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隶属于百合科(Lil⁃iaceae)黄精属(Polygonatum),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广西等地,是中国传统大宗名贵药食两用的中药材[1]。据《本草纲目》记载:“黄精补诸虚,填精髓,平补气血而润”[2]。现代研究表明,黄精根茎含有多糖、甾体皂苷、三萜、生物碱、木脂素、黄酮、植物甾醇及挥发油等多种化合物,在抗衰老、调节免疫力、调血脂、改善记忆力、抗肿瘤、抗菌等方面显示出潜在的药用价值[3,4],市场需求量很大,是中国发展林下经济产业重要的经济植物,也是工厂化规模生产药品、保健品的重要原料[5-9]。多花黄精属阴生植物,喜温暖湿润的环境,一般分布在海拔500~2 100 m的林冠下、山边、沟谷边、林缘等土壤湿润疏松肥沃地带[9-11]。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天然多花黄精资源掠夺性的采挖,导致野生多花黄精资源近乎衰竭,仅靠野生资源供给已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开展人工仿野生栽培是解决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为此,本研究对武当山地区大面积生长的林木进行品种筛选,选择花栎木、柑橘、侧柏、松树、桃树和桂花树等6个代表性林木品种进行黄精林下种植试验,比较黄精的成活率、生长势、病害和产量4个指标,选出黄精套种的最佳树种,以期为今后黄精林下种植推广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地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习家店镇封沟村。多花黄精种子由湖北襄草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购自襄阳市南漳县。播种成苗后,选用黄精直播苗4 800株,平均高度20 cm,块茎1.3 cm,均带有侧芽,须根平均为6条。

1.2 试验方法

在封沟村选取花栎木林地、柑橘树林地、侧柏树林地、松树林地、桃树林地、桂花树林地各300 m2。地块要求平整、不积水,大致处于同一纬度和海拔,均选择向阳坡。对选择的林地进行侧枝修剪、土壤翻耕、消毒等前期准备工作。2018年4月下旬在整理好的6块试验地块内进行黄精栽种,按照株距25 cm、行距30 cm、栽种深度5 cm的标准进行栽种。每间隔3 m留足一条宽60 cm的作业观察道。每试验地块均栽种800株黄精苗,栽种后浇透定根水。栽种5 d后,统一喷施一次生根剂和多菌灵混合液。种植区域内,每3 m2范围内悬挂一张粘虫板。雨季前统一撒施一次四聚乙醛颗粒,用量为50 g/m2,预防蜗牛、蛞蝓等虫害。每年9月中旬撒施一次15∶15∶15的平衡复合肥,用量均为200 g/m2。每年6月、8月、9月进行统一除草。2019年11月集中采挖试验地块内的所有黄精,进行测产。

1.3 指标测定

2018年4月至2019年11月,每年6月下旬测定6个试验地块的黄精生长高度和黄精叶面长度,每个地块测量30份数据。每年9月中旬清点6个试验地块内的黄精种苗数量,统计成活率。每隔15 d,观察试验地块内的黄精病害发生情况。采用不锈钢卷尺测量多花黄精株高和叶面长度。待多花黄精地上部分完全凋落后,2019年11月,将对应生长年限试验地块中的多花黄精全部挖出,洗净晾干称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树种林下套种对黄精成活率和生长势的影响

不同树种林下套种对黄精成活率的影响见表1。表1为2019年6月21日记录的数据。从表1可以看出,花栎木林下成活率最高,死亡数量最少,平均高度最高。桃树地成活率排第二,平均高度排第三。四季常绿类的树种侧柏、松树和柑橘数据均不太理想。柑橘作为丹江口的支柱产业,由于其种植密度较小,土壤含水性较差,杂草较多,黄精的林下成活率较低。由此可见,林下光照和林下土壤含水量对黄精成活率和生长势影响较大。冬季林下光照强,夏季林下光照弱的树种,成活率较高。缺水容易导致黄精提前倒苗。

表1 不同树种林下套种对黄精成活率和生长势的影响

2.2 不同树种林下套种对黄精病害的影响

不同树种林下套种对黄精病害的影响见表2。为保证试验数据的可靠性,黄精栽种试验开始前均进行了林间杂树清理和侧枝修剪工作。整个试验周期为2018年4月至2019年11月。随着种植时间的推移,各树种发芽、长叶、抽枝、落叶等生长因素对林下的黄精光照度带来了不同的影响。光照和林间通风对黄精病害发生的影响较大。由于种植过程中采用不同的防虫技术和措施,各试验地块林下黄精虫害发生较少,因此试验未将虫害引起的病害数据计算入内。此次试验选择的地块不连片,不在同一地点,因此排除试验地块病害相互传染的情况。由于2019年6月中旬连续降雨,造成所有地块种植的黄精不同程度感染了根腐病。花栎木因树干较高,林间通风顺畅,病害感染面积仅为1.5%,病害发生率最低。侧柏和柑橘感染面积比例排第一和第二,分别为5.3%和5.1%。通过分析,这两种树种为常绿树种,林间通透性较差,其树干侧枝较多,树冠冠幅大,树林郁闭度较高,林下地块土壤含水量较高,因此黄精发生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较多。

表2 不同树种林下套种对黄精病害的影响

2.3 不同树种林下套种对黄精产量的影响

不同树种林下套种对黄精产量的影响见表3。2019年11月16日采挖黄精,同一地块的黄精晾干后,分别装袋,称重记录。表3数据显示,花栎木林下栽种的黄精总产量最高,总产量由高到低为花栎木、松树、桃树、桂花树、柑橘、侧柏。其原因可能与黄精喜欢阴凉环境又怕强光照射的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有关,但是林下郁闭度高到一定程度后,林内光照条件比较差,而黄精在生长过程中仍然需要一定的阳光,通过光合作用积累营养物质[8]。花栎木叶繁期正处于黄精出芽生长期,给黄精带来较好的遮阴效果,其落叶期处于黄精生殖增长阶段,为黄精带来足够的光照条件。同时花栎木每年落叶,叶子腐烂后形成较厚的有机质,为黄精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侧柏冠幅大,郁闭度较高,落叶少,因此黄精光合作用较少,产量低。

表3 不同树种林下套种对黄精产量的影响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武当山地区以花栎木为代表性的落叶类乔木林下种植黄精较为合适。落叶类乔木树干直,林下通透,通风效果较好,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病害的发生。落叶乔木树叶生长期与黄精出芽生长期较为吻合,黄精从营养生长期转为生殖生长期时,落叶乔木进入落叶期,这为黄精提供了充足的光合作用。落叶乔木林下通常会形成较厚的腐殖质层,不仅为黄精带来营养供应,也可有效地保持林下土壤湿度。因此,在花栎木等落叶乔木林下种植黄精成活率高、生长势强、病害少、产量高。

猜你喜欢

黄精栽种套种
朝天椒套种芝麻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草莓大棚套种西红柿亩增收2万元
北方落叶果树最佳栽种时间及栽植技术要点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inoleic Acid in Polygonati Rhizoma
黄精、滇黄精、多花黄精物候期差异化研究
“凭空”栽种的绿色宠儿
栽种了一个长在心尖尖上的花园
果园套种蚕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黄精新鲜药材的化学成分
洞庭湖区莲藕套种晚稻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