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技术背景下粤西地区生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05-08黄景平
黄景平
[摘 要]随着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人民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生鲜产品的冷链物流需求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同时随着物联网信息技术在冷链物流行业的普遍应用,冷链物流的管理取得了质的飞跃;粤西地区是广东省内重要的农产品等生鲜产品的产地,文章在对冷链物流以及物联网技术进行简要介绍的背景下,对粤西地区目前的冷链物流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物联网背景下粤西地区生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促进粤西地区冷链物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冷链物流;生鲜产品;物联网;粤西地区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0.157
1 冷链物流与物联网技术的内涵
1.1 冷链物流的内涵与特点
冷链物流是指在原来的物流运输方式下,重点突出“冷链”的功能,即保障物流运输过程中特殊商品或者消费品的质量,采用低温、快速的运输模式,使用冷链运输车以及其他必要的冷链运输系统,构成统一完整的冷链运输供应链和供应网络。冷链物流针对的运输品大多保鲜时间短、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且通常需要在短时间通过低温冷藏的方式运输到客户的手中,大多为生鲜类产品,例如水果、生鲜肉类、海鲜水产品等生鲜产品。
冷链物流相比于传统的物流运输方式,具有以下多个特点:首先,冷链运输的货物具有极高的保存要求,即需要在运输的过程中保存在零摄氏度或者更低的环境温度下,一旦超过设定的保存温度,极易导致商品的变质或者腐烂,因此冷链运输最大的特征便是具有很高的时效性;其次,冷链物流运输相比于传统的运输方式,需要使用特殊的、专用的运输设备,例如冷藏保鲜设备,如冷链运输车辆、低温冷库以及零售端或者消费端的冷藏室等,而且在运输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专业的冷链管理人员对冷链运输货物的状态进行管理和实时监控。除此以外,冷链物流具有较大的复杂性,也就是管理上的困难性。冷链物流不仅仅是指单一的物流过程,而是在一定冷链设备、运输方、货需方、接收方、冷链管理系统条件下组成的冷链物流运输网络和供应链,且由于冷链运输的货物(如生鲜产品)的时效性和保存难度较大,在运输的每一个细微环节和流程中,都需要时刻对信息进行把控,否则将会导致物流成本的加大以及运输风险的产生。因此,冷链物流需要管理团队与运输团队之间具有较好的协调性和配合性,更要求信息实时传递和应急处理能力。
1.2 物联网技术的内涵与特征
物联网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互联网的概念提出的,互联网的本质是将不同时空环境下的不同的人与人之间进行实时连接,而物联网则是对物与物关系和状态的连接,以实现对基础设施、设备的互联互通要求,达到万物互联的目的。应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冷链物流的管理,具有以下多个特征:首先,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冷链物流运输中具有较强的智能性,如RFID技术可以对冷链运输过程中货物运输的状态、冷藏设备的工作强度以及运输进度等实现实时的监测和同步的信息传递,冷链运输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冷链物流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实时把控;其次,物联网硬件中的传感器以及处理器可以对冷链运输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或者货物的异常状态进行判断,并提供相应的处理建议,帮助管理人员更好地做出决策;最后,物联网提供了一个信息共享的大数据平台,通过联通冷藏库、终端消费数据以及运输设备,供应链上下的各方都可以根据物联网反馈的信息数据进行生产管理活动的调整和安排,使各个企业能够及时了解货物的运输状态、库存信息以及其他必需的冷链运输产品信息,加大了信息流通的效率和速度,实现了冷链管理的透明化。
2 粤西地区生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粤西地区从经济发展规划上来划分,包括湛江、阳江和茂名三个地级市,随着近些年来广东地区农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粤西地区农产品产量的大幅度提升,粤西地区的生鲜产品的冷链物流运输需求得到了较大的增长。
根据广东省统计局与广东省农村农业厅公开数据,2018年粤西地区农林牧渔总产值达3608.92亿元,其中农产品产值达1172.54亿元;2018年粤西地区(包括湛江、阳江、茂名)水果种植面积达到562.19万亩,水果总产量达到676.62万吨,占广东省全省地区的38.15%和43.71%。
在冷链运输基础设备方面,广东省全省目前拥有符合冷链运输标准的冷冻仓库约1700个,2018年粤西地区冷库數量不足全广东省的3%,冷链运输车占有量也不足全省的4.5%;由此可见目前粤西地区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设备水平很低,不能满足当前冷链物流的需求。冷库容量不足导致大部分蔬菜水果只能在产地以原始产品卖出,所以不得不在六成熟时被采摘,而冷藏车不足也导致大多数农产品用普通卡车运输,产生大量损耗,无法保证质量和安全。粤西地区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但由于冷链物流发展滞后,农产品“卖不了、运不出、储不行、成本高、亏损大”现象普遍存在,冷库规模小、冷链功能单一、运储条件差等短板明显,制约了茂名农业由“大”向“强”的转变。
在生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政策推进方面,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2018—2020年,省财政每年安排25亿元支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2018年、2019年扶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建设10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珠三角地区19个自筹资金建设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基本实现主要农业县全覆盖。
2018年6月京东冷链云仓与阳江特色农海产品企业对接推介会在市区举行,项目集水产品与农副产品加工、线上线下销售、冷链仓储、冷链物流等业务于一体,重点解决行业储存难、运输贵、销路窄等痛点问题,助力优质农产品走出原产地;2019年4月,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新墟镇华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利用福建商人成熟的销售网络,解决了毛豆销路问题,通过冷藏技术,保证了毛豆的质量,使毛豆的生产销售走向顺畅。2020年6月19日,阳江供销社召开推进广东供销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进一步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2020年6月,茂名市高州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产业园开建,分期建设库容10万吨大型冷库、农产品加工中心、信息化中心、研发中心等所需的配套设备。
3 物联网背景下粤西地区生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3.1 物联网基础设备建设较慢,冷链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目前粤西地区在冷链物流基础设备方面存在建设进度慢、基础设备缺乏的问题,物联网相关技术的应用建設也没有达到冷链运输的标准,同时由于冷链物流信息共享的水平较低,在冷链运输过程中极易导致生鲜类产品腐烂和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导致客户对冷链物流的信赖程度降低。同时,部分冷链运输车并不具备温度监控、货物状态实时监测等物联网信息共享功能,不利于冷链运输的信息化管理流程。建设物联网基础设备对生鲜产品的冷链物流运输成本的降低和管理效能的提升,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2 冷链物流第三方企业缺乏,全产业链集中度仍不高
冷链物流第三方企业在冷链物流整个行业当中,起着整合行业资源、实现冷链设备、运输过程、货物买卖方以及消费者之间的信息资源对接作用。目前粤西地区的冷链物流企业大多只负责冷链物流中的运输环节,冷链物流需求方需要自己对比不同企业的运输能力,与客户进行物流沟通等,效率较低。同时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在粤西地区的市场占比较小,对整个行业的资源把控缺乏应用的能力,不具备相应的规模效应;由此,全冷链物流产业链的集中度不能得到有效提高,且市场分散、冷链运输体系的不完备都会导致冷链物流行业的运行效率降低。
4 提升粤西地区生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4.1 加快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冷链运输过程信息化
首先,应当积极推进物联网技术在生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的应用,大力推广RFID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对生鲜产品冷链物流的信息共享与实时监控,提高配套基础设施的协调性和完整性,保障冷链运输过程的一体化进程;其次,加强对生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中的信息共享,实现货物买卖双方、仓储方、运输方和第三方管理平台对冷链运输信息的全方位掌控和信息共享,提高生鲜产品的冷链物流管理水平,降低信息传输成本,不断完善高效、绿色的冷链物流信息系统。
4.2 鼓励第三方冷链企业发展,促进全产业资源对接整合
冷链物流第三方企业作为行业发展的核心主体,应当受到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实现快速发展。粤西地区目前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匮乏,加强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可以有效提高冷链物流行业的运作效率,在信息对接自由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规模效应,让第三方企业参与到生鲜产品的存储、冷链运输、配送以及需求方、买方的资源对接中,降低产业链信息匮乏带来的资源损耗,积极提升产业运转效率,实现生鲜产品全产业链的有效资源整合与对接。
4.3 建立健全冷链物流业标准,培养专业化冷链管理人才
广东省农业厅、交通运输厅以及粤西地区的各市、县单位应当积极探索生鲜产品冷链运输的政策与运输标准制定,结合地区发展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适合当地发展的冷链物流行业标准,统一全地区的运输规范,保障冷链运输行业的健康和绿色发展;同时积极引进专业化的冷链管理人才,与京东冷链云等头部冷链物流企业进行对接,定期对冷链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冷链物流行业的就业人员素质与职业技能。
5 结语
冷链物流是未来生鲜产品物流运输的主要方向,粤西地区通过不断完善目前的冷链物流建设体系、加强物流网信息化建设,一定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全冷链物流产业链的效益提升和生鲜产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娟.湛江市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路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6):86-88.
[2]刘浩.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3):184-186,232.
[3]杨胜平,谢晶,高志立,等.冷链物流过程中温度和时间对冰鲜带鱼品质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24):30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