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我国高校工会团队建设策略研究
2021-05-08梁红静
[摘 要]高校工会在推动高校改革、促进高校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力度和强度也在不断加大,这对高校工会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时代的新情况、新问题,高校工会团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只有不断加强工会团队建设,才能使工会工作更加顺应形势发展,更加有利于满足高校教职工的利益和需求。文章从重视高校工会团队管理者队伍建设、注重高校工会团队成员的培训、加强高校工会信息化平臺建设、注重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和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目的是加强高校工会团队建设,为高校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校工会;团队建设;培训机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0.096
1 前言
高校工会是党联系群众、高校联系教职工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推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力度和强度的不断加大,我国高校工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比如高校工会团队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工会团队管理者和成员缺乏系统性培训、由于教职工的工作时间弹性化使得工会活动时间难统一、工会工作范畴界定有限、工会工作内容和方法有待创新等问题,只有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推动我国高校工会团队建设,使高校工会能够更好地为高校教职工服务,从而提高教职工工作满意度,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我国高校整体水平的提高。文章就我国高校工会团队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2 重视高校工会团队管理者队伍建设
工会团队管理者是工会团队的核心,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优秀的工会管理者团队能保证工会团队更好地履行工会职能,为高校教职工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满足教职工相关需求。
2.1 构建高校学习型工会团队组织
高校学习型工会团队组织是一种只有工会管理者和教职工两个层次构成的扁平化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对工会管理者的要求比较高。首先,工会团队实行自上而下的终身学习理念,特别是管理者要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引领工会内部其他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其次,吸纳具有不同知识结构和年龄层次的人才加入。工会可以从基层工会吸纳具有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学历水平、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才加入,特别是青年人才的加入,赋予他们更多的独立自主权,让这些新人才为学习型团队建设发挥特长。
2.2 完善工会管理者选拔和培训机制
工会管理者队伍建设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并切实落到实处。首先,工会管理者的选拔和任用可以通过工会推荐、个人报名或领导推荐等方式进行。要选拔思想意识端正、办事能力强、群众基础好、工作热情高、有时间并有意愿为工会团队付出的人才,同时要关注管理者队伍的年龄、性别、学历学位、职称、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合理配置,在选拔和任用上适当增加青年教职工的比例,培养后备干部,这些都有利于学习型工会团队的建设。其次,要加大对工会干部的培训力度。定期开展各类形式的培训活动或进行挂职锻炼,加强工会组织与高校内部各部门和外部高校或其他组织间的沟通,从工会工作所需知识、工作方法和技巧、工作态度、工作关系等方面进行培训,提高工会管理者和工会团队的工作能力,提高工会团队在教职工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3 注重高校工会团队成员的培训,特别是青年教职工的培养
工会团队管理者和团队成员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素质能力才能更好地为教职工服务,因此对员工进行培训特别是加强青年教职工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3.1 对工会团队成员进行定期培训
培训不仅能够提高成员工作效率,还能有效激励成员,激发其工作潜力。工会团队成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还要掌握一些工作方式和方法,才能更好地为广大教职工服务,因此需要对工会成员定期进行培训。如相关法律法规、高校相关规章制度、工会服务宗旨、工会活动策划安排、工会财务管理、沟通和交际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培训应以在职培训为主,其他培训方式结合起来进行,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基础上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培训,目的是提高高校工会团队整体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广大教职工服务。
3.2 注重对青年教职工的培养
近年来,高校教职工队伍中的“80后”“90后”越来越多,青年教职工所占比例逐渐增加,青年教职工具有知识丰富、学历高、创新意识强、需求多样化等特点,是高校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推动我国高校工会改革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有一些不足,如收入较少、学习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时间不充足等特点,因此,要注重对青年教职工的培养,使他们成为工会团队的后备力量。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高校青年教职工自身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帮助青年教职工解决实际问题,如开展联谊活动让单身的教职工有更多的机会找到另一半,提供一定数量的学校宿舍解决无房教职工的住宿问题,帮助有孩子的教职工解决幼儿园小学的入学问题等。
4 加强高校工会信息化平台建设,促进“互联网+”机制改革
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实现高校工会信息化平台的构建,使相关信息可以有效沟通和共享,提高高校工会工作效率。
4.1 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高校工会信息化平台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对当代高校工会团队建设是有力的保障,通过互联网技术,利用信息化数据,搭建工会信息化平台,可以有效实现教职工之间的信息沟通,使工会和教职工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使教职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师德师风建设。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手机App、微博、网站、QQ等各种方式实现平台信息化的搭建,利用平台实现无障碍的沟通和交流,为工会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利用互联网实现工会工作的途径很多,需要不断探索和发展,进一步加强工会团队建设。
4.2 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工作思路
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思路创新等,通过信息化平台使工会团队与广大教职工紧密联系起来,使工会团队与外部高校和其他组织联系起来,扩大沟通范围,实现全方位的零障碍沟通,将工会团队改革推向新高度。信息化平台的搭建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模式,提高了工会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使广大教职工体验到了互联网带来的改变,收获了知识,积累了人脉,从而提高教职工参加工会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5 注重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传统的工会工作方式很难满足现阶段高校教职工的需求,因此要注重创新高校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工会工作效率。
5.1 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增强归属感
具有创新特色的工会活动可以有效吸引教职工积极参加工会活动,在活动中进行交流和合作。第一,工会可以开展对教职工工作有帮助的实践活动。如定期举办科研研讨会,邀请知名学者讲座,对青年教职工进行课题申报等指导,可以提高教职工参与工会活动的积极性。第二,可以定期开展基层工会活动交流,如篮球友谊赛、乒乓球比赛、棋牌比赛、书画展览等活动,可以给教职工提供交流平台,营造和谐氛围,增强组织凝聚力。第三,可以利用闲置的空地设置高校教职工休闲活动区域,如棋牌活动区、学术研讨区、心理咨询区、运动休闲区等,丰富教职工的课余时间,缓解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5.2 使不断创新成为工会工作的特色
不断创新工会工作内容和方法可以提高教职工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一方面,工会团队成员要实时了解新的工会相关理论和政策法规,认真研读中央和地方的工会工作精神,用创新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工作实践;另一方面,根据工会工作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进行改进。同时,要注重工会活动和教职工本职工作的衔接,在不影响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等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有特色的工会活动,提升教职工的参与度,提供对教职工有帮助又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活动。通过不断创新,提高工会团队整体工作能力和水平。
6 结论
高校工会将高校和教职工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提高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推动了高校发展,对高校建设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時代下高校工会要坚持党的领导,正确认识高校工会发展中的不足,切实加强高校工会团队能力建设,认真履行高校工会各项职能,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创新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为高校教职工做好服务。文章从重视高校工会团队管理者队伍建设;注重高校工会团队成员的培训,特别是青年教职工的培养;加强高校工会信息化平台建设,促进“互联网+”机制改革;注重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和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加强高校工会团队建设,为高校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梁红静,周媛媛,宋雅嵚.“场”效应下的高校创新团队建设[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1):56-60.
[2]崔恒良,杨晓岚,郭文韬.依法治校背景下着力加强高校工会工作法治化建设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4):166-167.
[3]张小斌,马慧.加强高校基层工会活力建设的对策和建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23):228-229.
[4]郎增坤.浅议新时代高校工会能力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7):102-103.
[5]赵敬予,高芳.浅析信息化条件下高等学校工会自身建设[J].中外企业家,2018(18):186.
[6]梁彧文.新形势下高校“学习型”工会建设路径研究——基于青年教工发展视角[J].丽水学院学报,2018,40(3):55-59.
[7]申美兰,吕静波.高校工会建设存在问题的研究与对策[J].科技风,2018(1):244.
[8]郑雅.“互联网+”下高校工会工作创新研究[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
[9]钟晓军.高校基层工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6Z):13-14.
[10]赵雪君.自媒体背景下高校工会“互联网+”的工作机制研究[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8,37(3):36-39.
[基金项目]2020年度南京工程学院社科联基金项目资助“基于IPO理论的新时代高校工会团队建设研究”(项目编号:SKLGHA202001);南京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课题“江苏省高校科研团队智力资本测度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20YB24;南京工程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创新团队增效机理及激励机制研究”(项目编号:QKJ201706);2020年度南京工程学院社科联基金项目资助“协同治理视角下的高校工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项目编号:SKLGHA202002)。
[作者简介]梁红静(1984—),女,讲师,南京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经济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