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探讨
2021-05-08成建英
成建英
【摘 要】 在目前的教学形势下,自主学习与探究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明确学习目标的情况下,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适量的学习内容。并根据教师的引导,适时地进行自我调节,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自主学习 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在现阶段的学习方式中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对于考查一个学生的自律性、主动性、创新性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对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很多教育学者认为,自主学习可以定义为主动学习。什么是主动学习?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自己“我想学、我要学”。那么主动学习在于学生内心对学习有着极大的需求,形成一种内在需求。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在需求,一方面主要表现为对于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成为自身的责任,学生必须能够自觉地去承担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才能真正地进入到自主学习的状态中去。
那么教学中运用情景的创建引起学生对于个人认识的矛盾,通过课堂问题和任务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直接的途径。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到最后解决问题是很好的做法。例如,学生在学习“概率”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进入新课:“请同学们和教师一起思考生活中一些事情的发生是否和概率相关,然后,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概率到底是什么?接下来,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彩票的中奖是否和概率相关?到底有多大的概率中奖?什么样的情况可以用到概率计算中奖概率?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进行小组同学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可以不断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并通过合作讨论解决问题,获得新的知识。教师把课堂时间充分地留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二、教师引导学生充足的认知方式
自主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指导进行的,更多的时候它是由学生独立进行的。因此,引导学生拥有充足的认知方式并能够熟练地驾驭运用这些方式是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保障。经过研究表明,以下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充分的提高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1.阅读方面的能力。教师需在课前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性学习,预习时粗读,只需要大致地掌握教师在课堂上要讲解的内容。然后可以仔细地阅读自己不是很理解的部分,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学生逐字逐句地进行理解阅读,思考与接下来的学习有着怎样的联系。
2. 记忆方法。它应用于一些事实性的内容,比如复述性、表象性、记忆性的内容等等。
3. 解题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具体的解题步骤:首先,理解本题题意;其次,制定解题方案;接下来,执行解题方案;最后,回顾自己的解题过程。与此同时,还要归纳总结一些数学思维方式,例如:建模思维、分类讨论、方程思维等等。
三、保护学生的课堂自主学习空间
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注重课堂气氛的调节,营造一个融洽的课堂氛围。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做到师生感情和谐。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才能够最大程度地放松心情,提高学习效率。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不但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师生关系更加良好,为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礎。
教师在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也要注重课堂的民主性和活动性。就是通过课前的自主预习,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主动权,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起到引导和点拨的作用。这样能够充分地保护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空间,实现课堂的教学民主性和活动性。
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充分地听取学生的想法,而且对于学习内容要有充分的认识和分类,以基础知识为主,提高知识为辅。并且根据学生个人的实际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合理的调整,保护学生学习自由,维护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学生自评,自我改进
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也要学会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过程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在反思的同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查漏补缺,及时改进。针对于个别的同学进行适当正确的指导,教师也可以尝试性地组织一些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数学自主学习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时时记录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班会上同学也可以自由交流,同学们互相讨论启发,真正地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结束语:
新的教学课程理念着重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趋势,所以,教师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挖掘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的潜能。更加积极地帮助学生改变学习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宋士华.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31):107-108.
[2] 陈越.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7):104.
[3] 张丽敏.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J].数码设计,2017(10):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