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引航 课程支撑 课堂融合

2021-05-08周建章侯立杰

天津教育·中 2021年3期
关键词:课程育人课堂教学

周建章 侯立杰

【摘  要】如何将学校办学思想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我校作为一所民办普通高中,积极探索厚德教育办学思想下的特色发展之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特色建设中的主渠道作用,将特色建设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将教学内容与厚德教育有机结合,发挥课堂教学育人功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特色建设;课堂教学;课程育人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08-0059-02

【Abstract】How to embody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i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is a topic worth studying. As an excellent private high school, we actively explore moral education and apply it to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Classroom teaching plays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in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With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and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ing content and moral education, we can cultivate the students by course education and practice the basic task of moral integrity.

【Keywords】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Classroom teaching; Course education

特色建设与发展是普通高中多样化、优质化、特色化发展的新路径,课堂是特色建设彰显课程育人作用的主渠道,如何将两者有机融合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课题之一。大连渤海高中建校以来,积极探索与实践“厚德教育”文化特色建设,充分发挥课程与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作用,从顶层设计到具体落实,多维度、多层面推进课程育人、课堂育人,走出了一条民办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新道路。

一、顶层建构,有序推进特色建设工作

学校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再次明确指出的“鼓励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挖掘自身优势,提出符合校情的“厚德教育”办学思想,以此打造学校教育特色。“厚德教育”办学思想,即培养高中生必备品格素养的教育,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和丰厚学生的道德品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夯实基础。在此办学思想下,学校提炼出“求真、务实、守正、创新”学校精神,和“责任、担当、勇气、正义、公正、真情、真爱”的培养目标,完善了学校的文化理念体系和实施策略。

学校为确保厚德教育特色有序推进,建立了特色建设领导小组,组建专家顾问组,邀请高校、教科研等专家指导学校特色建设工作;制定了《渤海高中厚德教育特色建设与发展规划》,启动了与特色建设配套的实施方案,积极向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宣传学校特色建设的目的、意义,取得各方人员的认同和支持。组织教师进行了特色建设的办学理念和常识等培训,进一步转变了教师重知识轻育人、重活动育人轻课堂育人等传统观念,增强并提高了教师“课堂即是育人阵地,每节课都是育人过程”的育人意識与自觉性,提高了教师践行“厚德教育”办学思想的能力。学校加强特色建设的过程性管理,对实施厚德教育特色的情况进行检查指导,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课程构建,有效落实特色建设工作

课程育人是落实学校办学思想的有效途径。学校把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将内容与形式的统筹,将厚德教育特色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将教学内容与厚德教育有机融合,将学科核心素养与立德树人有机结合,构建立体全方位的育人课程体系。第一,课程理念。“厚德教育”特色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支撑在课程建设与实施。学校提出了课程建设理念,即贯穿一条主线——立德树人、实现一个目标——全面发展、突出三全——全员参与、全方位渗透、全过程体现、建立三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六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达成四会目标——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会劳动、养成四种好习惯——良好的文明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第二,课程开发。在此理念下,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了《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资源整合概览》,涵盖了14个学科。在学科教学中,结合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贯穿、渗透、融合厚德教育特色,对现有的国家课程,结合高考综合改革要求和实际情况做了校本化的有效整合。学校拟定了《渤海高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组织教师自主开发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常”思想为文化根基的系列校本课程,形成了“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系列。“人与自我”系列中七年级的《礼仪与素养》、八年级的《仁爱与素养》、九年级的《诚信与素养》,突显了渤海高中校本课程立体化的特点。“人与自然”系列,注重自然学科与生活的关系,重视地域文化特点,从“渤海湾”切入,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归属感和文化自豪感,做到课堂蕴德,学科育人。“人与社会”系列,以《十韵》为主体,包括社会实践育科学实践,多角度、多层面地提高学生社会活动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三、课堂融合,全面提升学校教育品质

学校在课程内容整合、优化教学方式、教会学生学习、加强教学管理等方面基础上,尽情释放课堂教学育人功能的魅力,突出学科教学的独特育人功能,将“厚德教育”办学思想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进一步提升数理学科等课程的育人价值,同时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第一,备好课,关注目标点。确立课堂教学目标,组织各科教师对各种课型的“立德”学习目标进行研究,目标中要体现“两点”:一是挖掘“教育点”,二是建立“联系点”,并形成分科分课的《学习目标册》。第二,明路径,注重结合点。选择适合的“厚德教育”途径和方法,厚德教育随机发生在任何课堂的任何时点和环节,不仅人文、自然科学,甚至音体美等学科都结合教学环节,讲究融合艺术,渗透厚德教育的相关内容,使学科素养、学生核心素养、厚德教育等思想品德与知识和技能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第三,定策略,明确教育点。基于课程与课堂的“内容点”与“对应点”,“教育点”与“联系点”两组切入点的定位,带领教师对新课程标准、课程方案、教材进行深入学习。在实践基础上总结提炼出对学生实施“厚德教育”有意义的真方法、好方法,并建立“厚德教育”常规要求。第四,上好课,把握对应点。教師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实发掘的课程教材蕴含的“厚德教育”特色对应点,依据《厚德教育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资源整合概览》的要求,将学科中发掘出的育人内涵寓于本学科教学过程的始终,使育人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四、素养为重,建立多样化发展评价机制

评价是育人过程的重要环节。我们树立评价即育人的理念,在评价上把综合素质评价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学校制定《大连渤海高中关于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改革意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和《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对《课堂评价表》中“厚德”项目的权重进行评估,紧紧把握“两点”,即对学生厚德实施的教育点和联系点,作为“厚德教育”实施的标准,以评价为杠杆促进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总之,学校在践行“厚德教育”办学思想,打造学校文化特色的过程中,一路前行,一路收获着独特而亮丽的风景。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有了显著提升。我们坚信,“文化提升教育品质,特色树立学校品牌”是我们需要坚守的理念,“课程整合,课堂融合”是我们收获的宝贵经验。我们将在此道路上继续探索,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校长阅刊,2006(08).

[2]余文森.论核心素养导向的三大教学观[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9(02).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课程育人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开发校本德育课程扎实推进课程育人研究
课程思政:大学通识教育改革新视角
五项教育,推进中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育人
生态育人之初探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