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往事
2021-05-08晴夏
晴夏
想想我的高考已经是九年前的事了。那时江苏地区的高考和其他地区不一样。我印象里的关键词是“3+小综合”模式、“3+1+1”模式、“3+学业考+综合素质评价”模式,总分永远和其他省份不一样,而且考试要考三天。我仍然记得大学报到时舍友们对我的高考成绩不到480分的惊讶。因为江苏地区的高考只算语数外三门分数,两门选修算等级,其余科目早在高二阶段就考完了。
准备高考辛不辛苦呢?我想大多数学生的答案和我是一样:辛苦。我不属于那种无心向学,考试一塌糊涂,老师直接放弃的学生;我也不是那种每次考试发挥都很稳定,成绩一直走在前列的学生。我属于大众眼中的“中等生”,需付出努力,才有希望考上大学。
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骑车上学的路上念念有词,背古诗或英语课文,那是我无意间学会的“一心二用”。白天除了上课,课间要么和同学讨论题目,互相抽背政治、历史考点,要么窝在座位上看书做题。
午间吃饭是我们难得的给自己全身心放松的时间,我和小伙伴会研究中午是去食堂吃,还是去校门附近的沙县小吃或兰州拉面。食堂的菜很丰富,餐盘里总是装得满满的,但是天天吃也还是想要换换口味。沙县小吃地理位置好,就在校门旁,加上确实美味,总是要排队。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多是去离校门三四家门店的兰州拉面吃。这家的红烧牛肉面、土豆鸡肉盖浇饭因为分量十足,口味不错,受到了学生們的热烈欢迎。
晚上写完作业加上复习,结束时已经十一点多了。即使这样高强度的学习,十八岁的我仍不觉疲倦,还想再多挤出点时间继续学下去。语文、历史和政治,兴趣所在,学起来劲头十足,成绩不差;但是对于苦手的数学,就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去应对。
很幸运的是,我的班主任并不是唯分数论的教师,他更看重学生的品质和性格。如果学生努力上进,成绩再差他也不会责骂,而是会和学生一起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协商如何解决问题。他喜欢鼓励学生,挖掘学生潜力,通过谈心减轻学生考试的压力,让其保持平和的心态。班上很多如我一样的“中等生”,都得到过班主任的鼓励和引导。他不像有的老师是“打压派”,时不时就批评学生如何如何。他总会找到我们身上自己都未察觉的优点,不吝啬表扬。尽管我成绩不拔尖,但是班主任看到我热爱阅读,就鼓励我坚持这个爱好。我的语文成绩也从未让他担忧过,一直都很不错。
整个高三阶段,大大小小的考试很多,我仍然记得高三的那三次模拟考试。很不幸,我的一模考试成绩很差,年级排名掉到了我无法想象的位置。事实上,这次考试题目并不难,是我的心态出了问题,想当然地以为做不到就“自暴自弃”。
那次的家长会,爸爸回来后和我说,班主任并没有批评我,更没有像有的老师一样给出“不然就准备考大专吧”的建议,只是叮嘱考试心态要多调整。那年的寒假我过得十分“刺激”,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坐在桌前,白天复习刷题,晚上做稀奇古怪的梦,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状态。到了二模和三模考试,准备更加充分的我,每次都进步很大,心态愈加平和。
从冬到春,我们脱掉了厚厚的冬装,换上春装;从春到夏,我们换上了轻便的夏装,而高考的时间渐渐临近。我很幸运,分到的考场就在本校。学校离爸爸的店不远,所以我也不用担心考场接送以及中午休息的事情,考试结束后可以直接走回店里。更幸运的是,我分到的考场就是自己班的教室,考试座位也离自己原来座位不远,可谓是真正的主场作战。那天答疑结束后,我留下来打扫教室,整理考场。我望着教室里摆放整齐的桌椅,想着:这是陪伴了我高三生活的地方,也是我即将进入的战场了。
第一场考语文,据考试结束后的大部分学生回忆,题目并不简单,许多擅长此科的学生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更有甚者影响到了下一场的数学考试。而我当时的状态很平静,带着平和的心态完成了所有的考试。
如今,我已经记不太清当年的心情了。兴奋?好像没有。难过?好像也没有。我大概只记得考试的最后一天,原本是多云的天气。考试间隙,我抬头看向窗外,天色发黄,考试结束后,刮起大风,后来还下起了雨。我坐在回家的公交车上,看着窗外那些家长载着学生的身影,心想:我的高考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