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发挥群众作用开展农村地区火灾防控工作
2021-05-08余静
摘 要 随着农村经济建设和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建设良好的农村消防安全环境,不仅有利于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能够增强农村地区抵御火灾的能力。研究农村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寻找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措施,对保障农村建设和农民安居乐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农村消防组织与制度建设、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火灾隐患、宣传教育方面指出了目前农村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影响农村消防工作的人员、地域、文化和经济因素入手,深入分析了造成农村消防安全形势严峻的主客观原因。并围绕着增加农民群众参与消防工作的途径,从政府和职能部门的组织管理、宣传教育、用火用电、消防规划和消防力量建设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目的是更好地发挥群众在农村消防工作中的作用,提高其参与消防工作的积极性,为农村消防工作模式创新提供参考。
關键词 农村; 消防工作; 群众作用
中图分类号:R197.1;D252
近年来,尤其是在我国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重要时期,抓好农村的消防工作不仅是保障农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还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但是长期以来对农村消防工作投入的不足,使得农村消防工作基础薄弱的劣势对农村经济建设和村民安居乐业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在大多数农村,消防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消防组织不健全,消防设施相对滞后,消防宣传教育薄弱,火灾隐患多等问题显得尤为突出[1]。
2 农村消防工作的现状
2.1 农村火灾的特点
2.1.1 农村火灾发生率高,占比大
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严重缺乏消防基础设施,抵御火灾等灾害的能力低,用火用电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火灾。由于村民缺乏消防安全知识,住宅等建筑建造的十分紧密、柴草堆垛等可燃材料堆放随意性大、用火用电方式不合理等,都给火灾高发创造了条件。
2.1.2 火灾扑救成功率低,损失严重
农村火灾扑救成功率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农村远离城镇,交通不便,自身缺乏扑救力量和器材装备,消防水源建设也远远落后于城市。发生火灾后,城市专业消防力量无法及时到达火灾现场,即使到达现场火灾也已经发展蔓延或熄灭;另一方面,农民群众缺乏灭火救援和应急疏散的基本技能,使得火灾在初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势必给农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财产损失。
2.1.3 农民住宅火灾频次多,人员伤亡大
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使得独居老人和留守妇女儿童比例提高。这些弱势群体十分缺乏消防安全常识和逃生自救的能力,用火用电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火灾,并且很难安全脱离火魔的攻击。加上农村建筑耐火等级低,发生火灾后房屋容易垮塌,极易将正在抢救财物的村民埋压造成人员伤亡。据统计,平均每年农民住宅发生的火灾占农村火灾总数的36.3%,死亡人数占农村火灾死亡总人数的71.6%[4]。
2.1.4 农村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火灾突出
目前,许多村镇企业为了追求高利润采用住宿和生产、储存、经营合用的场所。这些“合用场所”、“出租房”、“农家乐”等企业在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支柱的同时,也由于其先天的不足,带来了许多非传统消防安全问题和火灾隐患[5]。许多村民在自办企业的过程中,往往为了逃避消防监督检查,以盖在农村的宅基地为由,未办理消防行政审批手续,先天留下很多隐患。虽然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多次开展专项行动检查,但由于其隐蔽性、分散性未能彻底消除这些场所的火灾隐患,加上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场所消防安全环境较差,使得火灾的发生几率大大增加,且极易引发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
2.1.5 农村火灾呈现复杂化、多元化
随着农村经济建设的步伐加快,以电器、化工业为主的农村产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这些产业生产流程中大多采用些易燃、易爆或有毒的化学物质,使得农村火灾的燃烧物不再单单是一些建筑和堆垛。这些物质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使得火场情况复杂多变,扑救难度增大。加之村民和工人对其认识防范不到位,缺乏扑救和逃生的技能,使得火灾损失进一步扩大。此外,农村火灾发生的原因也逐渐多样化:一方面,因缺乏消防安全知识,用火不慎引发的火灾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另一方面,电器、吸烟、放火、违章操作等引发的火灾也逐渐增多[6]。
2.2 农村消防工作的薄弱环节
2.2.1 村镇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消防安全组织和制度建设不完善
2.2.1.1 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一些地区的乡镇、村干部对消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认真履行肩负的消防管理职责,也没有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合理的消防工作制度。加之管理机构没有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使得农村消防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缺乏领导、缺少规划。
2.2.1.2 组织网络和制度建设不完善
一些地方县、乡镇、村三级消防安全组织网络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尤其是村一级没有建立消防安全组织,没有制订防火安全公约,造成应当开展的群众性消防工作没有开展。部分地区在乡镇撤并或机构精简过程中,把消防、安全人员作为重点精简对象,造成专兼职安全人员减少,消防安全管理队伍萎缩,影响了农村消防管理的力度。在派出所监管方面,民警消防专业知识缺乏,发现火灾隐患能力不强,特别是对一些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问题更是难以察觉,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消防监督管理职能的发挥。
2.2.2 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缓慢
2.2.2.1 消防车道不通畅
由于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落后,乡镇、村道路建设经费较为缺乏,许多地区的消防道路和通道不规范或者根本没有。村民在道路两边随意堆放杂物(柴草、麦秸等)、部分道路中央还有大小不一的深坑,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消防车的正常通行。这些地方发生火灾后,消防车辆无法到达现场,或者到达后由于道路条件差,消防车很难靠近火灾现场实施灭火救援。
2.2.2.2 消防水源严重不足
随着气候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缺水的地区也在逐渐增加,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用水异常缺乏。缺少河流、湖泊的农村地区只能依靠地下水来生产生活,消防水源建设十分困难。我国部分农村缺少天然池塘之类的水源,也无必要的取水设备,一旦发生火灾,仅仅靠锅、碗、瓢、盆取水灭火,往往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2.2.2.3 消防力量和装备建设缓慢
长期以来,受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大环境制约,我国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队伍主要集中在城市,致使广大农村的消防力量和装备建设严重落后[8]。随着农村各项建设的逐步开展,一些乡镇、村也陆续建立了自己的专职和志愿消防队伍,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扑救当地火灾的需要。
2.2.3村民生产生活中火灾隐患多
2.2.3.1 村民建筑材料和布局不合理
由于受经济实力、建筑风俗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农村地区的建筑为砖木结构,建筑材料的耐火等级很低,加之村民家中随意堆放的家具、柴草等可燃物,火灾发生后很容易造成房屋坍塌和人员伤亡。尤其是北方和一些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建筑布局十分紧密,房前屋后几乎不存在防火间距,发生火灾后极易造成火烧连营的局面。
2.2.3.2 火源使用不科学
在农村,村民大多使用明火做饭、取暖,在很大程度上给火灾提供了火源。由于缺乏基本的防火常识,农村日常性生产、生活易燃物的管理不规范,柴草堆放以及灶台、烟囱的设置随意性大,致使火灾隐患到处可见。此外,一些地区村民受封建思想和民族风俗的影响,在“清明节”、“春节” 等节日经常在室内室外焚烧“纸钱”,这些行为都极易造成火灾事故。
2.2.3.3 用电和电气火灾隐患增多
近几年,虽然农村地区进行了电网改造,但村民住宅内部电线陈旧老化、绝缘破损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许多村民缺乏安全用电常识,电气线路私拉乱接、违章用电的问题比较突出,存在着诸多诱发火灾的隐患。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等用电设备也逐渐增多,造成了电气线路超负荷运行。一些农民还贪图便宜使用劣质或不合格的电器,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电气火灾发生的几率。
2.2.3.4 乡镇私营企业火灾隐患较多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乡镇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迅速。这些企业多数管理水平和厂房建筑条件较差,建筑布局不符合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加上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职工素质较低,往往是重生产、轻安全,违章作业现象特别突出。企业地点的隐蔽性,使得行业主管部门很难及时予以消防监管,许多火灾隐患得不到消除。
2.2.4 农村消防监督检查和隐患整改难度大
目前,农村的消防安全检查、监督和火灾隐患的整改工作主要由村民委员会和基层派出所来组织实施。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缺乏农民群众的积极配合,加之群众对法律法规和消防工作的不了解,使得火灾整改难度十分大。派出所管辖面积大,工作量杂而多,但人员少,经费缺乏,对农村的消防监督工作很难到边到位。村委会虽不时的组织检查,由于检查人员对消防知识的掌握不多,人情、懒惰思想普遍存在,很难发现存在的隐患问题,或对发现的隐患没有督促改正。长时间来,隐患问题一堆再堆,悬而未果,最终酿成后患。
2.2.5 农村消防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虽然近几年全市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大力开展消防宣传“进农村”活动,但由于部分地区对消防宣传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之农村地理位置远和传播媒介少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消防宣传工作的力度仍非常薄弱。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缺乏统筹安排,各自为政,使得宣传的覆盖面和效果大大降低。尤其是在当前,大多数农民的文化程度还较低,文盲、半文盲还占有一定的比例,一些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的接受能力较差,这些因素更加使得农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3 从发挥群众作用入手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措施
从以上对农村消防工作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地区消防安全环境薄弱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善,许多地区的火灾损失依然十分严重。要想进一步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很重要的一方面是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消防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打牢群防群治的群众基础。根据当前农村消防工作的现状,结合以上对农村消防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农民群众对消防工作的认识程度和参与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农村消防群防群治网络。
3.1 建立群众参与制度,保障资金落实
3.1.1 加強领导,建立群众参与制度
消防法提出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为建立社会化的消防网络指明了方向。在农村建立社会化的消防网络时,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应健全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完善消防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强同农民群众的联系。在日常的消防工作中,不能只发个文件、提个口号进行消极应对。
在措施上,县、乡镇政府和派出所建立与村委会和农民群众互动的制度,定期听取汇报,解决农民群众在参与消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消防工作制度和奖惩措施,明确村民的权利、义务,让农民群众认识到参与消防工作的重要性,自觉按照规章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消防部门应定期研究本地区农村消防工作现状,积极向政府部门进言献策,发挥好参谋助手的作用。
3.1.2 多方筹集,保障资金落实
农村消防工作的开展,需要大量资金的扶持。当前,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之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农民群众的收入也不高,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筹集资金制度。在经费方面,应坚持以县、乡镇两级政府财政经费保障为主渠道,以社会受益单位经费筹集为补充,通过整合社会公共资源,保障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组建及运行。
3.2 强化消防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
3.2.1 开辟消防宣传教育基地
3.2.1.1 依托消防站建立消防宣传教育基地
各级消防救援机构具有资料齐全、设施完备的宣传优势,应当贯彻“请进来”的宣传理念,充分利用好消防站这一宣传平台,进一步加大宣传深度[13]。各级消防救援机构可每年分批次将乡镇、村和企业的消防安全员请进来,通过实地观摩、培训技能、图片影片等宣传方式,提高这类人员的消防责任意识和防灭火技能;将乡镇、村干部和派出所民警请进来讲解消防监督的各种知识、火灾等灾害的处置程序等,增强他们在消防工作中的知识储备和管理能力。
3.2.1.2 依托中小学建立消防宣传教育基地
乡镇政府和消防救援机构落实好“上消防课、开展逃生疏散演练、参观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完成家庭消防作业”等“四个一”活动,努力实现一个学生带动整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
3.2 引导村民科学用火用电,消除火灾隐患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存在许多不合理的用火用电方式和涉及用火的风俗(包括一些带宗教或迷信色彩的),村民又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识,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火灾事故。因此,必须在措施上加强对村民正确用火用电的管理,引导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采取正确合理的用火用电方式。
3.3.1 移风易俗,强化用火管理
当前,不少地方的村民依然沿袭着在房内使用柴草生火做饭、取暖和在院内以及房前屋后堆放柴草的习惯。部分村民至今还在用“柴火灶”、“烧吊锅”等传统的生火用火方式。这些落后的用火方式和习惯存在着诸多火灾隐患,极易引发火灾事故。村委会在发挥管理作用的过程中,应制定村民用火规范、规划柴草堆放地点、通过广播教育和提醒村民用火注意事项。如做饭、取暖时安全用火,睡觉或人离开时熄灭灯火,点燃的蚊香放在不燃支架上,吸剩的烟头及时灭掉,大风天气不生火,教育孩子不要玩火等等,从点滴做起,逐渐改变村民不合理的用火习惯。
3.3.2 加强教育,规范用电方式
乡镇政府聘请电工定期对村民的电线、电器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利用收取电费的时机,了解村民用电情况,宣传科学用电方式,使村民认识到违章用电的危害。同时,县、乡镇政府也可安排技术人员每年对村里道路两旁、村民住宅内部的电线或电器设备进行检查,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供村委会和村民参考执行。
3.4 积极开展农村消防规划工作
3.4.1 合理规划建筑布局,推广难燃材料
推广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混结构和难燃材料,规划各建筑的间距达到防火间距要求。具体措施有增设防火墙,划分隔离带;对原有木结构、竹木结构的建筑在关键部位进行抹灰处理。目前,已有许多农村地区开始实施规划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3.4.2 全面规划落实消防基础设施和装备
着重在消防通道、消防水源和消防装备上下功夫。具体措施有:在规划过程中, 应使道路的宽度、回转半径、过路桥梁、线路的净高等方面满足消防车通行的要求,保障消防车在火灾发生时畅行无阻;对有供水管网的农村, 要设置公共消火栓;对无供水管网的乡村,要利用水库、蓄水池、地下水等水源修建消防水池,设置消防取水口[15]。此外,在消防规划时, 考虑农民扑救火灾时的装备需求,在农居聚集区配置一些必要的消防装备, 如手抬机动泵、灭火弹、火钩、灭火器和消防斧等装备, 以达到“救早、救小、救及时”的效果。
3.5大力发展以群众为主的消防力量,建立农村的自防自救体系
3.5.1乡镇建立治安联防消防队
乡镇以派出所干警和乡镇政府人员组建6~8人的治安联防消防队,在治安巡逻的过程中进行消防宣传、指导和检查,对出现的火灾隐患及时督促改正。同时,巡逻车上配备简易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火钩、手抬机动泵等,一旦村里发生火灾,可以第一时间扑救。此外,消防部门应定期开展对治安联防消防队员的消防培训,提高队员的消防业务水平和基本技能,提高其扑救火灾的成功率。
3.5.2村内建立义务、志愿消防队
村委会依托村干部、村民组织成立10~15人的义务、志愿消防组,采用手抬机动泵、拖拉机安装水罐等设备,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负责扑救本村的火灾。
3.5.3鄰里建立消防联防户
邻里之间以街道或户数划分基本单位,连片落实联防户,明确中心户长。户长主要负责火灾隐患的督促整改,安全用火用电的检查等工作。另外,一旦发生火灾,联防户能够迅速到达火灾现场,小火及时同村里的义务消防组、乡镇的治安联防队联系,大火可及时向县城的公安消防队报警。
4结束语
农村消防工作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广大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人身安全,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战有着重大意义。当前农村消防工作还有诸多薄弱环节,但只要落实好农村建设和消防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充分提高社会各界对农村消防工作的重视程度,调动起农民群众参与消防的积极性,就能逐渐转变农村消防工作被动、落后的局面。通过本文的剖析,体现了农民群众参与消防工作的重要性,为农村建设中消防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参考性的意见。
西宁市消防救援支队 青海西宁 810000
作者简介:姓名:余静(1990.02-);民族:汉,性别:女,籍贯:青海西宁,学历:本科,毕业于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现有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消防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