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1-05-08宋雪梅

考试与评价 2021年4期
关键词:质疑语文课堂思维能力

宋雪梅

【摘 要】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课堂教学的过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氛围,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鼓励学生质疑,提高思维意识;注重学法指导,培养思维能力。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思维能力  培养  质疑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是相互发展,相互促进的。语言的背后是思维。没有思维的支撑,读,读不通;写,写不通。语文教学如果不重视发展思维,读、写能力难以有质的飞跃。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中适时地“设疑”,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困惑,促进认知冲动,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创设氛围,调动思维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更重要。”要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教师首先要从情入手,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学中教师用亲切的微笑,和蔼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容、理解的课堂氛围,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保证学生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發挥。

二、鼓励质疑,提高思维意识

“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质疑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大胆探索、勇于批判的精神。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向书本挑战,敢于向老师挑战,敢于向权威挑战。并且要善于运用鼓励性语言,保护学生的质疑意识。对学生的提问,不要批评、指责,伤害其自尊心,而应用信任、期待的语气给予鼓励、表扬,对说错的学生给予谅解、帮助,绝不能训斥。这样,学生怕问的心理才会逐步消除,增强他们提问题的勇气,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宽松、和谐的质疑氛围。如教学《月光曲》一课,课文中有这么一处描写:“月光照进窗子里,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读到这儿,一名学生对作者连续使用“清幽”一词很不满意,认为应改动其中的一个词,理由是,应避免重复使用,不然语言太单调。教师当即肯定了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敢于质疑的精神,并积极引导学生深入读文,深化理解。这样的表扬、肯定,不仅可使质疑者在心里产生极大的满足,更能润物无声地保护、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三、学法指导,培养思维能力

1. 在课题处设疑,启迪主动思维

课题是教材资源之一,教师经常利课题让学生发现问题,启迪思维,便于学生在读文伊始弄清题目与课文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如教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老师可以围绕课题,引导学生质疑:“一百个问号”是什么意思?“一百个”是指具体的数量吗?真理一定会“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吗?是不是所有真理都要“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呢?在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阅读第1、2自然段后,用课文中的话解说课文题目的意思,在质疑、释疑中初步理解作者所表达的观点。

2. 在读文时设疑,发展辩证思维

“课文是学生习得知识、积累语言、形成技能、获得方法的凭借。”文本资源的深入探究,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学生经历充分阅读实践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究于课文的矛盾处、反复出现处、细微差别处及标点、重点词句、段落分行、谋篇布局等处。如教学《夏天里的成长》一课,全文围绕中心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选取了“有生命的事物”“无生命的事物”“人”这三方面的事物。教学时,引导学生回归整体,从全文的角度,帮助学生发现写法,可以组织学生讨论:2—4自然段的顺序可不可以调换?删去其中一段可不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领悟本文从三个方面层层递进地围绕中心意思写,把课文的中心表达得更全面、更充分、更深入。

又如福鼎的王小丽老师教学《剃头大师》一文,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但文中的“我”根本不是“大师”,甚至连剃头的经验都没有。在教学时,老师以“我”是不是“剃头大师”为思辨点,让学生展开思辨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评鉴能力及初步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思辨能力。先让学生默读课文7—18自然段,找出能证明“我是剃头大师”的句子,画上横线,再和同桌说一说你的推荐理由。学生交流理由:(1) “我先把姑父的大睡衣给他围上,再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2)“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一会儿,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黑头发。”接着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7—18自然段,找出证明“我”不是剃头大师的句子。小组交流合作将理由写在卡纸上汇报。让学生通过思辨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评鉴能力及初步的思辨能力。

3. 在“结尾点”设疑,拓展思维空间

对一篇课文的阅读,学生往往会随着对课文理解的加深和探究的深入,而产生新的信息、新的疑问。在学习结束时,教师如果能让学生谈谈新的发现、新的问题,就会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如教学《宇宙生命之谜》一课,在教学结束时我并不急于总结,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益然地谈发现、提问题:在茫茫宇宙中,人类是不是唯一的存在?除了人类还有没有别的生命形式?还有没有像地球这样美丽的家园?有的大胆设想:既然目前还没有发现其它星球能居住,那能否在海底建设城市……以便形成对知识的探究并没有因课堂教学的结束而终止的良好态势氛围。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设疑的时机,创设诱人深思的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质疑语文课堂思维能力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