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表达不同意见

2021-05-08蓝玻璃陈逖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21年4期
关键词:小伟观点意见

蓝玻璃 陈逖

十几岁的你,正处在花季雨季,

迷茫时,请和父母对对话,他们都是过来人。

女儿:蓝玻璃(初一学生) 妈妈:陈逖(初中教师)

女儿的话

升入初中的新鲜劲儿过去之后,各种不适迎面而来。最令我感到困惑的就是跟同学在一起时,我总会成为“话题终结者”。

女生们八卦起来,不免夸大其词、添油加醋。但我认为应实事求是、就事论事,便忍不住反驳,结果闹得大家都不愉快,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把天聊死的。

比如有一天课间,我听到几个女生议论凤云考试作弊,一个人义愤填膺地说:“她这个第一名就是抄来的!”凤云是我小学同学,小学时她确实并不突出,但是到了初中好像开了挂,总是考第一名。不过她跟那些用功读书的学生不一样,她很爱打扮,会偷偷地烫个刘海啦,从校服上面翻出一圈带有蕾丝花边的高领啦,等等,不过这又有啥呢?爱美有错吗?

见大家纷纷附和,我忍不住问:“谁看到她抄了哪一科?靠作弊能总得第一名吗?”可是没人回答我的问题,大家你瞅瞅我我瞅瞅你就散了。

还有一次,我和两个好友议论明星八卦时,我跟她俩意见相左,其中一个不高兴了:“你咋干啥都要跟人唱反调呢?显得你高人一等是吗?”我愣住了,什么叫“唱反调”啊?我谈自己的观点还不行吗?

我不想当“人民公敌”啊!我只是想说出我的看法,这到底有什么不对的呢?

妈妈的话

我能感受到你在提出不同意见时不被接纳甚至被孤立的难堪和无助,不过,我希望你明白,你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并没有错!这是你的权利,你不必怀疑。而且,如果你希望交到真正的朋友,就得坚持做真正的自己,这样也许会受伤,也许会被误解,但天长日久,你总会吸引志同道合的人来到你身边,认同你、理解你!所以不必为了讨好别人去随声附和、随波逐流。

同时,我也以过来人经验告诉你,你虽然拥有这个权利,但并不需要随时随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要知道,将军剑还不斩苍蝇呢!你想高谈阔论,也需要分时间、分地点,还要分人群。

人是以群分的,跟什么人才值得讨论,是你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避开无意义的争论,尤其当争论并不能碰撞出火花,反而是对自我的消耗时,保持沉默,离开才是上策。

二十年前,我半路接手两个班的语文,他们是上初三后重新编的班,小团体林立,学习氛围很差。其中一个班还出现一小撮男生无缘无故攻击一个女生的怪象——平时课间以小伟为首,他们对她各种谩骂侮辱。最奇葩的是,有一回午休时,小伟在教室里召集全班男生,要求大家统一战线,谁也不能搭理那个女生。小温当场表达了不同意见,觉得那个女生也没做什么出格的事,大家都是同学,何必闹得如此难看?可是小伟当众冲着小温叫嚣:“你是不是男生?是男生就跟我们一起!不要做叛徒!”

这些事都是小温通过周记告诉我的,他是个正直的孩子,但到了这时候他也无可奈何,迫于压力,不敢再为那个女生说话了,于是希望我能出面干预,防止事态恶化。

我私底下分头找了小伟以及那个女生,把这件事平息下来,但是当时小伟并没有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在他们毕业几年后,当我再见到小伟时,忍不住又提起这件事来,问他到底因为什么仇什么怨非要跟那个女生过不去?小伟却不好意思地说:“那是年轻不懂事。”然后避而不谈。

可是年轻不懂事不是伤害别人的理由。像小温就曾经是血气方刚的少年,要按他以前的脾气,当时肯定要跟小伟辩一个是非黑白。可是在那样的场合,即使他跟小伟关系再好,也难保他能独善其身,甚至搞不好会跟那个女生一起成为“绯闻主角”。

幸好,小温当时是复课生,性格趋于沉稳,他发现小伟根本不讲道理,而周围的男生要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么害怕成为众矢之的,就随声附和,甚至一些闲得发慌的男生干脆就做了帮凶。所以他争论了两句之后便沉默下来,然后偷偷地告诉了我。

也幸好,我这个老师得到包括小伟在内所有学生的喜爱,由我出面,这出闹剧才中止。

人们常说:“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因为很多人争论,并不是要讲道理,而是不讲道理,只想要占上风,因此不附和他们就等于跟他们为难。当你发现对方表现出回避講理甚至有上升到人身攻击的趋势时,最好的做法就是回避争论,赶紧离开现场。

不过,有时候,也可能是我们表达意见的方式不对,激起了对方的防御本能。

比如当众指出对方的错误,令对方下不来台,恐怕你的意见再正确,也不太可能让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反而会恼羞成怒攻击你。

再比如你在跟好友聊天时,如果总是发生像你说的这样当你提出不同意见时遭到对方大力反驳的情形,那可能就是你与人交流的思路有问题。

这里教给你一个交流的小技巧:你可以认真听完对方的观点之后,先重复一下对方的话,问对方是不是这样,然后再说“我也说一点我的看法……”或者“对这个事,我的想法是这样的……”

重复对方的观点,表达了你的尊重,对方肯定也会尊重你,在彼此尊重的氛围中,就能友好平等地进行交流。

在争论时,不可执着于输赢,没必要非要说服对方不可。争论是思想跟思想的碰撞,求同存异就是争论的最好结果。

孩子,继续保持你爱思考的习惯,同时学会判断,什么时候发表意见,什么时候保持沉默,这将是你一生的功课!

猜你喜欢

小伟观点意见
一个劳动委员的心声
评“小创”,送好礼
没有反对意见
评“小创”,送好礼
观点
屋顶上长大的孩子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