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散月明:我与南开大学
2021-05-08蔡雯
蔡雯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南开大学对于南开人德才兼备、砥砺创新的期许将在前行的道路上,不断激励着我,也希望能给看到这些文字的你带来些许能量和微光。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天津人,对南开大学多少都有一些情结,但是我与南开大学的缘分却兜兜转转,直到在求学的最后阶段,才终于踏入了南开的校园。
高考是我人生的低谷期。因为种种原因,加上高考前一天去给同班同学补课,回来后就开始感冒发烧,高考三天都昏昏沉沉,估分填报志愿时我以为已经考不上南开大学,就填报了天津的其他学校,谁知其实可以考上,就这样我与梦寐以求的大学失之交臂。南开大学是天津最好的学校,也符合父母希望我留在天津的愿望。但到了考研的时候,我又因四年身在天津,深感自己自理能力不足,也就选择了北京的高校锻炼一下。至此,我以为我不会再和南开有什么缘分,直到遇到了叶嘉莹先生。
2008年,我的博士生导师张宏生教授主办“两岸三地清词学术研讨会”,邀请叶嘉莹先生来南京参会,而我作为一名刚刚入校的学生,就被分配了照顾叶先生的工作。我诚惶诚恐,看先生的书,听先生的课,内心私淑先生已久。但是自己一贯笨手笨脚,生怕照顾不周。谁知先生为人特别谦和,两三天的时光稍纵即逝,先生听说我是天津人很高兴,真诚地邀请我在津的时候可以常到她家里坐坐,毕业后去做她的博士后。
于是2011年我终于正式迈入了南开大学的校园,时隔十年,想到儿时的设想和期许,想到竟然有机会追随叶先生读书,不禁有梦境一般的感觉。
南开大学主校区位于八里台立交桥旁,如一条玉带一般东西长而南北短。校园内外的水源又将校园点染得格外灵秀。代表天津的人工河——津河,如一条丝带勾勒着校园的东面和南面,北面则一墙之隔,连接着天津大学。
进入校园,书香气扑面而来。校园内植被丰盛,水光潋滟。从正门进入,不远处就可以看到两汪湖泊。相比于开阔的新开湖,我更钟爱办公楼前的马蹄湖。它因形状酷似马蹄而得名,湖内遍植荷花,每逢夏日熏风拂过,丰姿绰约。
先生每年秋日归来,都只能看到红藕相残,枯荷听雨,深感惋惜,所以就写作了一首很有名的《浣溪沙·为南开马蹄湖荷花作》:“又到长空过雁时,云天字字写相思。荷花凋尽我来迟。”
自1979年始,先生就过着候鸟般的生活,过完春节,春季学期去加拿大,秋天回到南开,大雁也是在秋天迁徙,所以先生用“长空过雁”是在比喻自身,义兼比兴。大雁在迁徙中,有时排成“一”字,有时排成“人”字,这就是它们的“文字”,而云天就是它们的“纸”。它们之所以迁徙,是因为它们对于故乡的感情,所以先生说大雁书写的是他们对于故乡的相思,而先生何尝不是一样呢?可是每次回到故乡来,却发现马蹄湖荷花凋尽,自己来晚了。而在这首词的下阕,先生说“莲实有心應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这也是先生最有名的句子之一。她说她看到报道,千年以前的莲子居然在精心培育下生根发芽,而她也有这样一颗不老不死的心,要将她最爱的诗词用最恰当的方式吟诵来传承下去。她要做这件事,这是她的心、她的梦、她的痴。虽然生命有限,人生易老,但是她会拼尽她的全力,那是“春蚕到死丝方尽”。
从东一路往西,腹心地带就是文科楼了,二楼是先生的古典文化研究所,三楼是文学院。而两年多的博士后生涯,我最熟悉的当然还是先生的家。当时,先生已年近十秩,不方便去教室上课,所以我们都是在晚间到先生家中上课。而在津的半年,先生每周为学生授课两次,每学期会选定一个主题,比如《论语》,一次课一起读《论语》,另一次课则是学生的读书汇报时间。一般每次课上两个小时,因为没有铃声,讨论最激烈的一次直到十一点多才下课。我非常喜欢这样的方式,后悔自己没能早点儿考入先生门下。每一次读书报告,我都会认真准备,也收获了先生很多鼓励和肯定。
后来,先生决定留在南开大学,不再往返温哥华了,学校及社会人士为先生筹建了迦陵学舍,东临始建于1923年的思源堂,西临数学家陈省身故居,西北方还时不时传来幼儿园内孩子们的读书声。先生高兴地赋诗说:“结缘卅载在南开,为有荷花唤我来。修到马蹄湖畔住,托身从此永无乖。”从此,她再也不会错过马蹄湖的荷花了。
于我而言,南开大学有我最敬佩的老师、最难忘的风物,藏着我少年时代模糊的向往,也记录着我求学最后阶段度过的接近理想的读书生涯。“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南开大学对于南开人德才兼备、砥砺创新的期许将在前行的道路上,不断激励着我,也希望能给看到这些文字的你带来些许能量和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