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巢湖区域乡土名人资源的德育价值探究

2021-05-08唐艺王良胜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9期
关键词:德育

唐艺 王良胜

摘要:环巢湖区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涌现出大批仁人志士。这些乡土名人是促使德育工作生动有效的一手素材,具有良好的示范和激励作用。充分利用当地名人资源,组织丰富多样的课程和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德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环巢湖 乡土名人 德育

利用乡土名人资源开展德育工作,可以促使德育内容更加鲜活可感,增强学生的情景体验进而触发学生的情感升华。环巢湖区域历史名人资源丰富且集中,在德育工作中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乡土名人资源很有必要。

一、乡土名人资源的德育优势

(一)亲切感强

学校的德育课程长期以来停留在说教层面,课程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很难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将乡土名人融入德育课程,与学生出生于同一片土地的乡土名人能很快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其生长环境和成功轨迹,能够增加其对名人成长环境的亲切感和认同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德育教学效果。

(二)地域特色

环巢湖名人资源是环巢湖乡土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特色鲜明。地方名人资源具有不可复制性,是当地人民的骄傲。充分利用乡土名人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亲近感、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学生的爱乡与爱国之情。

(三)资源丰富

環巢湖区域历史悠久,英才辈出,乡土名人资源丰富。如亚父范增、儒将周瑜、清官包拯、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晚清重臣李鸿章等历史名人都生于斯,长于斯。在争取民主自由和民族独立的道路上,环巢湖区域更是涌现出一批批革命志士和爱国人士,如中共早期的革命先驱李慰农,“巢湖三将军”,抗日将领孙立人、戴安澜等。他们身上闪耀的爱国、奉献、俭朴等优秀品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乡土名人资源的德育内容

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榜样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至关重要。古今中外任何一代有为青年或对社会贡献卓著的成人,在其青少年时期,都曾不同程度地受到过榜样的影响。乡土名人的生长环境、成长轨迹和成功路径对于高中生来说具有直观的指导和教育意义,能较好地发挥榜样示范效应。

(一)爱国主义教育

无产阶级革命家加里宁曾说:“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故乡开始的。”环巢湖区域涌现出的大批爱国志士,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绝佳资源。真切感受他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能激励学生继承先辈的崇高理想和精神,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艰苦奋斗的理想。

“抗敌守土之责,断不容丝毫退让。”此乃七七事变爆发以后,冯玉祥将军致电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将士全文。抗战期间冯将军不断激励蒋介石坚定抗战到底的决心,坚定不移地拥护国民政府,奔走于南方各省,从事抗日救国运动,并在西南各省大力推行献金运动,捐献金额达黄金两万三千余两。冯玉祥将军在抗战期间印刷了大批的宣传品,宣传抗日主张以及毛泽东等人的革命作品,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艰苦奋斗精神

抗战期间涌现出无数爱国人士,他们不畏惧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大炮,凭着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打赢了抗日战争,迎来了中国百年来第一次对外来入侵战争的完全胜利,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有这样一位将军,他为国捐躯,他艰苦奋斗的精神影响至今。

戴安澜将军出生于安徽省环巢湖区域,是黄埔军校三期的优秀毕业生。戴将军曾为攻占昆仑关立下汗马功劳并击毙日本侵略军中村正雄少将。东瓜保卫战爆发前,戴安澜师长宣布:“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长战死,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在没有空军掩护的情况下,全体将士同数倍于己、装备精良的日军鏖战十二天。以纯步兵这一兵种对抗日本侵略军的地空立体进攻,掩护了英缅联军安全撤退,并歼敌五千余人。东瓜保卫战作为中国军队入缅首次战役,打出了中国军人的艰苦奋斗与百折不挠精神,也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戴安澜写给妻子的遗书影响至今,他最后写道:“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三)历史担当使命

奔流不息的时代浪潮赋予每代人属于自己的历史使命,而王朝更替的历史循环,使得每代人应有属于自己的时代担当。肩扛着那一份使命与担当,品尝着仅属于自己的磨难和幸福。既要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情怀,也要有“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的紧迫意识。“和平将军”张治中是扛起他那一代人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的完美典范。

辛亥革命爆发后,张治中将军受“三民主义”鼓舞,从巢湖跑到扬州参加反清起义。淞沪抗战时,张将军抱病率第五军加入上海英勇作战,挫败日军嚣张气焰,并给予日本帝国主义沉重打击。皖南事变后,张将军又向国民政府上书,希望国共继续合作,共同抵抗日本侵略。张将军还曾多次代表国民党政府前去陕西同中共代表谈判,主张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内问题。张将军审时度势,顺应历史与时代的潮流,体现出他对国家和民族的使命与担当精神。

三、乡土名人资源的德育路径

(一)学科德育渗透

学科德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载体,正如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所言:“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学科教学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和德育课程的显性德育不同,学科德育具有隐蔽性,不再是价值灌输,学科德育的影响往往是不可见的,却意义深远。例如语文课上通过欣赏唐代乡土诗人张籍的诗;历史课上了解环巢湖区域历史事件渡江战役、周瑜的传奇故事、巢湖三将军的英雄事迹;音乐课上巢湖民歌、庐剧及其代表人物的学习,更加深入地了解乡土名人,增强德育效果。

(二)开发校本课程

依托地域优势,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校本课程,构建学校特色,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陶冶情操。环巢湖区域乡土名人众多,通过对乡土名人资源的梳理和归纳,带领学生系统了解当地文化,提高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文化自信。课程的开发可以由教师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研究学习乡土名人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参与度,进而提升德育效果。此外,还可借助于家长、社会各界力量,提高校本课程水平和质量。校本课程要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将校本学习、传记阅读、专题报告、知识竞赛、朗读比赛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走访名人故里

环巢湖区域名人故居资源丰富,“巢湖三将军”冯玉祥、张治中、李克农,名将戴安澜等不仅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财富,还为家乡留下了众多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学习校本课程后,可设计研学路线,组织学生参观名人故居,使得书本所学知识生动可感,体会环巢湖区域在历史长河中的风雨变迁,学习革命先烈们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立志建设家乡、建设祖国。

(四)校园环境育人

校园的物质景观具有直观性,集中体现了学校和社会倡导的价值观,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乡土名人雕塑的设立可以增强学生对于乡土名人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于仁人志士的敬仰之情,融入学生的精神气质中。教学楼文化长廊可以张贴乡土名人的英勇事迹,还可结合校本课程展示学生的探究实践成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环境育人。

环巢湖区域蕴藏着丰富且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人资源,这些仁人志士生动诠释了应如何践行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担当历史使命,是进行德育的珍贵材料。开发利用好环巢湖区域的乡土名人资源,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育人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兆玲.高校名人档案与德育工作[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2(2):1821.

[2]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李其龙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21.

[3]叶飞.学科德育的实践意蕴及其实践途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9(8):4852.

猜你喜欢

德育
基于赋权增能的德育评价生态系统的构建
发掘动漫创编的德育意蕴——兼以“疫情防控”主题动漫德育剧为例
70年德育:在回望中前行
“阳光银行”德育活动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德育出希望之花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化理论为德性
德育理念的本质内涵及其形成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