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对农村食品商贸流通效率的影响
2021-05-08陆剑峰金立民
陆剑峰,金立民
1.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 100871);2.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兰州 730020)
农村商贸流通信息化建设是促进农村食品商贸流通业效率提升的重要路径,是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和要求;同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明确农村经济发展信息化的基本方向。商贸流通业是商品贸易流通行业及服务于该行业的运输、餐饮、住宿等系列行业,是连接企业生产和市场消费的中间平台[1]。商贸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对社会各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并成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内容,特别是在当前物流体系的完善和农村电商的不断发展下,农村商贸流通业迎来全新的发展时期,促进食品的流通效率和流通安全的改善。与此同时,基于传统的物流方式和贸易模式,中国农村食品商贸流通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随着农村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开展,农村信息化水平提升将有助于推动中国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效率,成为持续推动农村食品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1 中国农村商贸流通信息化发展现状
1.1 信息化概念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促进农业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擎。随着互联网与农业农村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信息化应用水平已成为衡量农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对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化既指程度,也指过程,总体上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联[2]。从农业发展角度看,信息化是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通信技术对现有生产方式的变革,并促进生产模式的不断创新,以局部或整体性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能。研究表明,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支撑,是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动能[3]。而农业信息化则是指信息和知识日益成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资源和动力,在农业生产、流通、销售及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里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从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高效、精准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生活便捷、开放和全面进步[4]。具体而言,信息化将对农业产业链再造优化、农业交易线上线下融合、农业要素市场深化改革、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发挥着重要作用[5]。
总而言之,信息化作为农村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主要通过信息技术的扩散效应推动农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进而达到技术引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的功效。同时,信息化所带来的营销模式、管理模式、运营模式的变革,有力推动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
1.2 农村信息化发展情况
1.2.1 信息技术与应用
中国是互联网大国,互联网在区域层面、产业层面逐步实现全覆盖,信息化程度世界领先。2003年,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为6.2%,截至2018年底达到59.6%,普及程度大幅提升,见表1。与此同时,中国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并取得良好成效,农村网络(光纤宽带)、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4G(5G也已开始推广)信号覆盖等不断普及和发展,构成农村典型的移动互联生态发展模式,成为农村信息化的重要内涵。
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大范围使用,为促进中国农村食品商贸流通效率增强提供智力支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互联网通信技术和通信手段大量使用,农村信息化程度加深。中国农村地区基本实现网络全覆盖,通信基站建设大力推进,光纤接入千家万户。截至2019年6月,中国农村网民规模2.25亿人,占网民总数的26.3%,较2018年年底增长305万人,见表2。智能手机大量普及,农民手机普及率达到32%,利用手机上网占比超过60%,通过手机进行支付比例达到47.1%。
表1 中国互联网普及率(2003—2018年) 单位:%
表2 中国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
表3 2018年中国移动应用活跃用户渗透率TOP 20
2) 新媒体进入农村,引领农村生活、生产新面貌。新媒体营销以其社会化、低成本、交互性的优势颠覆了传统营销模式,让长尾商业模式成为可能,进而改变传统营销模式[6]。随着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的不断传播,以及各类直播平台搭建(见表3),农民开始利用这些新媒体过上时尚生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农民开始利用新媒体开展商业活动,以增加自身收入,例如利用直播、电商销售农产品。
3) 移动互联网技术大量兴起,商贸流通模式极大改变。移动互联改变农村的营销方式,农业营销模式得以全天候、广渠道、个性化面向农村所有用户推广[7]。受移动互联发展模式的影响,城乡之间的商贸形式发生改变,城乡一体化发展更加紧密。受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在线交易大量兴起,并在某些领域成为主流,农民增收渠道拓宽,收入水平提高,显著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1.2.2 农村电商发展
信息化在农村一个最直观,也是最佳的应用便是农村电商。2018年,中国农业数字经济比重7.3%,较2017年提升0.72%,农业数字化水平逐年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农村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手机、智能电视、电脑等互联设备大量出现,使得农民有机会触网,了解到外界的市场需求信息,进而完成供需之间的匹配,以促成交易。一类是城乡之间商品和服务的零散型交易,规模小、频次高;另一类是逐步兴起的农村电商平台,专注于农村经济发展。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中国农村电商超过980万家,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交易额2 305亿元,比上年增加33.8%。如此规模庞大的农村电商,为农村经济发展增添巨大活力。与此同时,伴随着中国信息化建设与供给侧改革进程的逐步推进,农村商贸流通体系日趋完善,流通结构也日益完整化、网络化与产业化[8]。
表4 2018年全国各地淘宝村数量统计
2 信息化对农村食品商贸流通效率的影响
2.1 提升农村信息传播能力
信息化有效提升农村信息传播能力,缩小城乡发展数字鸿沟。信息化与农村的深度融合,使得农村信息传播效率大为提升[9]。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等现代通信设备全面进入农村地区;微信、微薄、抖音等社交媒体软件开始大量使用;以4G、5G为代表的通信技术逐步普及,极大改善农村的互联互通效率,提高农民信息接入能力,解决信息获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农民提供有效的食品交易信息,以搭建食品流通渠道与平台,而逐步拓宽农民增收能力。与此同时,信息化充分缩小城乡之间数字鸿沟,信息获取渠道和获取成本趋于一致,并促进城乡之间的商贸流通发展,全面改变农村食品工业经济发展面貌。
2.2 有效转变生产发展思维
信息化有利于转变生产发展思维,提升农民综合信息素养。农民是乡村产业兴旺的发展主体,是农业信息传播的受体,农民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信息传播的有效性与农业信息化的实现程度。具体而言,互联互通设备的大量使用促使农民获取信息的效率大幅提升,如智能手机在农村地区的普遍应用,成为农民的获取信息的“新媒体”、开展生产的“新工具”、创业增收的“新载体”、搭建交易平台的“新渠道”。信息化促进食品类电商的大发展,使得城乡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开始逐步缩小,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效卓著。更为重要的是,信息化使得农民信息素养得以提升,促进农民思维观念的极大改善,这对农村发展的潜在影响巨大。
2.3 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信息化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从生产、流通到消费各个环节的运营模式发生改变。生产环节,信息化通过精准作业、物联网、电商平台等技术体系,依托“互联、互通、互惠”的特点,在农业生产环节促进农业小规模、粗放式的经营向适度化规模、智能化经营转变;流通环节,信息化促进多环节、多主体、多渠道向扁平化、直供直销方式转变,最终实现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销售环节,信息化促进交易双方供需匹配效率提升,市场需求得以及时反馈至生产环节,以协助生产改进;服务环节,信息化促进服务效率低、内容单一向便利化、多样化转变,最终实现农业服务的普惠便捷。
3 制约农村食品商贸流通信息化的主要因素
3.1 商贸流通发展水平层面
3.1.1 农村经济发展
尽管农村信息化水平较以往有大幅度提升,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信息化程度逐步提高,但相较于城镇地区而言还有很多差距,其中一个很重要因素就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性。城乡经济发展差距问题由来已久,农村既有的经济基础决定其很难构建出体系完备、配送及时、服务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无法为实现快捷、低成本、高效率的食品商贸流通业发展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3.1.2 交通物流基础
农村大多位于城市边缘地区,地理环境特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难度大,影响到农村物流效率。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依赖于便捷的交通运输环境,中国农村地区山路多,高速公路少,城乡之间的通勤里程长、时间久,食品物流配送多有不便。农村经济可持续性相对不足,社会资本尽管有意投资,但受阻于交通物流条件而降低投资意愿,或因交通物流因素影响而使得利润降低,导致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3.2 信息技术发展建设层面
3.2.1 信息利用效率
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既包括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更包括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效率,尽管中国农村地区移动互联网普及率逐步提升,但实际使用效率并未有效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表现为农民信息获取意识不是很强,信息获取渠道比较单一,不能满足生产经营需要[10]。另一方面表现为农民未将移动互联网作为致富的工具,有效利用率很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表明,中国有74.1%的网民通过使用短视频来满足碎片化的娱乐需要,而用于商业活动的占比不足20%,信息化的致富效应并不明显。
3.2.2 人才队伍建设
农村高素质人才的缺乏是制约农村商贸流通业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在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价值的基础上,农民整体受教育程度低,对信息技术的接受度和使用效率均有不足。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大城市,农村多以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为主,农村空心化、老龄化、低素质化等问题愈发突出。尽管大幅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农村互联互通条件大为改观,但实际利用效率却很低,农村网络更多被用于娱乐消费,实际用于产品和服务交易的商业活动很少。
4 基于信息化建设的农村食品商贸流通效率提升策略
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有效推动农村食品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支撑。中国农村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农民利用现代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脱贫致富成为普遍现象。信息化发展对农村食品商贸流通业而言,有助于提升农村信息传播能力、有效转变生产发展思维,并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但同时,农民对信息技术使用效率的不足使得信息化建设成本收益不匹配,商贸流通发展水平和信息技术发展建设方面存在的诸多不利因素导致我国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效率不足。为此,从几个方面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4.1 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筑体系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
以往农村经济发展经验中,所提出的“要想富、先修路“这一基本举措依旧具有价值,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是促进农村食品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必然之路。同时,应加入物流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构筑高效便捷、低成本、高收益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促进食品商贸流通业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4.2 政策向农村倾斜,资源向农村匹配
有利政策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持续推动农村整体信息化建设,并实现与城镇地区之间食品商贸流通的有效互动;另一方面则是要出台更加具体可行、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扎实推进农村食品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
4.3 加强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信息素养
农民素养与农村食品商贸流通业发展之间的不匹配将导致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失败。为此,应在农村地区建立起职业技术教育机制,在电商、农业生产、信息技术等领域加强培训,全面提升农民信息素养,并增强农民职业技能,成为推动农村食品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4.4 充分利用电商平台,推动农村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
电商平台拓宽农村食品商贸流通发展的边界,促进城乡之间的紧密互动。充分依托农村信息化建设基础,大力搭建各类电商平台,实现产品和服务“上网”、交易“上网”、信息匹配“上网”,进而提高农村食品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效率。同时,着力培育现代化电商人才,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村食品电商交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