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2021-05-08龚华玲
书 名:中国饮食文化
作 者:茅建民
ISBN:978-7-303-11015-5
出 版 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9-01
定 价:¥24.80
在全球一体化发展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各式各样优秀的传统文化纷纷向外输出,传统文化依托英语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英语教学中一直推崇对西方文化思想观念的学习领会,尚未重视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现象一定程度上造成英语教学转变成西方文化传播的工具,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渐行渐远,从而使得学生无法使用英语来准确、全面地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在此背景下,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在正视认同异域文化的基础上,在英语课堂中融入中国饮食文化十分迫切。由茅建民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饮食文化》一书,为读者全面阐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相关知识内容,本文将基于对该书相关内容的借鉴,对中国饮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进行探讨研究。
《中国饮食文化》一书共分为九个项目,各项目都设置有相应的任务。项目一为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简史,设置有八个任务,任务一介绍了饮食文化的起源,其他任务则介绍了其他不同历史时期的饮食文化。项目二为中国饮食文化现象,设置有五个任务,分别为饮食文化的区域性、饮食文化的层次性及饮食文化的社会性等。项目三为中国饮食民俗民风,设置有六个任务,分别为居家日常食俗、中国年节食俗、人生礼仪食俗等。项目四为中国饮食烹饪文化,设置有四个任务,分别为中国烹饪技艺、中国烹饪文化、中国菜品的属性及构成等。项目五为中国饮食筵宴文化,设置有四个任务,分别为筵宴的起源与发展、筵宴的特征等。项目六为中国酒文化,设置有五个任务,分别为酒的起源和发展、酒的种类和名品、酒文化的现象等。该书体系完整,注重展现中国饮食文化学科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以及完整性,以此可充分满足读者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需求。
当前中国饮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融入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英语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英语元素,不论是哪一本英语教材,处处可见英美文化的身影。比如,教材中展示的食物大多为西餐冷饮。同时,教材中的例题、练习或考试题等普遍将西方文化作为背景,而鲜有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子。特别是阅读理解部分,用英语阐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内容更是少之又少。其次,近年来,我国教育行业不断提高了对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视度,然而一些教师片面地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西方国家的文化意识。而实际情况是,不管如何向学生灌输西方文化,培养其文化意识,始终难以为大部分学生创造理想的语言环境。究其原因在于文化是通过漫长历史发展所积淀的,在人们生产生活、意识观念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并与人体血液实现了充分融合,而这必然是异域文化所难以取代的。并且,一味强调对西方文化背景的学习导入,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英语教学目标,还会造成学生对本国文化的失语。再次,传统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中西方文化内容比例不均衡的情况。教师教学过程中过于推崇英美文化,而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有效重视,使得不少学生崇尚英美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这些学生喜欢吃肯德基,听欧美音乐,过圣诞节;而对中国的传统美食、中国的传统节日等则鲜有兴趣。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了解接触其他国家的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但更应当推行的是文化交流。人们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在长期的英语教学中,由于对中国饮食文化渗透的不重视,使得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产生疏离感、陌生感,以此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最后,师资力量不足。长期以来,一些学校对于英语教师的引进普遍关注的是他们的学历水平,而很少会考虑他们的专业能力及实践技能。所以,英语教师大多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他们往往只会从理论层面着手对学生开展灌输式教学,而不善于从实践应用层面出发对学生开展实践教学。因为自身综合素质有限,使得英语教师难以秉持新的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因此必然会影响中国饮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从《中国饮食文化》一书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历史底蕴很厚,博大精深,涉及范围十分广泛。涵盖了饮食民俗文化、饮食烹饪文化、饮食宴席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等各个方面。将中国饮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对于实现英语教学目标,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助于提升英语教学的人文性。我国一些传统文化的固有文化属性在进入世界后并未得到有效保留,不论是其民族精神还是其传统理念、文化内涵都逐渐丧失了原本的中国意味。与此同时,英语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不关注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建设,这样不仅会对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还可能会造成学生英语学习一味追求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其中,饮食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凭借其所蕴含的丰富人文知识及深厚的文化内涵,将其渗透进英语教学中可为学生带来诸多益处。中国饮食文化崇尚“吃”德,崇尚节俭,崇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等,这些宝贵的精神品质能够对学生价值观、道德品质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饮食文化中的思想理念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领悟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实现人文素养的提升与情感目标的实现。其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沟通交流能力。虽然当前英语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但英语教学质量却有待进一步提升。通过英语教学,大多数大学生只能掌握英语的基本读写,而不具备良好的听、说能力,进而难以做到对英语的实践应用。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而因为母语文化导入不充分,使得学生英语表达无法有序开展。通过将中国饮食文化渗透进英语教学中,可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帮助学生对英语学习展开联想记忆。通常情况下,人们在接收新事物时,会受到其固有知识框架体系的影响,而学生即可通过中国饮食文化对英语学习产生共鸣进而推动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强化提高。
新时期,英语教学工作者应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依据中国饮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的现状及重要意义,为切实推进中国饮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可从以下几方面内容着手:第一,基于中国饮食文化思想内涵建立饮食文化英语教学体系。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有着十分丰富且深厚的思想内涵,可以作为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有力补充。对于中国饮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可以从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入手,通过推进饮食文化核心思想与英语教学目标、要求的有效结合从而建设能够实现高校人才培育目标之一的中国传统文化英语教育体系。分析如下,首先,应加强对中国饮食文化思想内涵的开发提炼,且实现与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融合。建立与英语教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其次,推进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深入研究,引入多样丰富的中国饮食文化内容,结合英语教学目标要求开展分层教学设计,使中国饮食文化渗透适应英语教学多元需求。再次,在中国饮食文化基础上建立递进式英语教学体系,结合学生学习水平、兴趣爱好设计不同层级的教学课程,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最后,确立中国饮食文化与英语教学相互间的契合点,推进饮食文化思想内涵与英语教学的有机融合,提升英语教学内容丰富性。第二,开展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教学。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巨大,不论是饮食理念、饮食习惯,还是饮食禁忌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表现。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效了解两种饮食文化的差异,进而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借助图文、音视频等方式渗透相关的中西方饮食文化知识,引导学生交流探究,帮助学生掌握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差别,进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比如,在中西方茶文化差异比较中,教师可以通过具体案例来教授学生中英文对茶文化的不同表述。中国茶叶类别众多,根据不同颜色可以分为绿茶、黑茶、白茶等,而运用英文表述中国茶时应防止颜色词的误导,如红茶应表述为“black tea”,黑茶应表述为“dark tea”,青茶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茶叶种类,亦可称做乌龙茶,所以可表述为“oolong tea”。在英语教学中,通过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比较,不仅可调动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促进叙事对特定词汇与文化的理解掌握。第三,采用多元适用的教学方法。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推进中国饮食文化与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兼顾知识技能传授和思想文化教育,促进收获更理想的教学成效。首先,教师应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开展好教学设计工作,营造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组织开展系统完善的教学活动,以此为培养学生用英语传达中国饮食文化的能力奠定有力基础。其次,教师可将英语教学划分成课前、课中、课后不同教学阶段,切实落实教学任务及活动。比如,在课前教学准备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为各组布置中西方饮食差异的相关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查找学习资料,制作学习报告。在课中教学阶段,教师可引入展示法,让各小组代表在教学课堂上通过PPT对学习报告进行展示,展示完毕由师生进行总结评价。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教学阶段教师还可应用操练法、竞赛法,组织学生开展对话操练、搭配训练、角色扮演等;亦或应用表演法,引导各小组自主创设向国外友人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场景,然后展开具体表演。另外,在这过程中教师还可通过各式各样途径渗透中国饮食文化,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应用能力。在课后自主学习阶段,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式各样的相关赛事及社会实践,并依托语言实践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综上,在英语课堂中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方法,组织多样丰富的教学活动,推进中国饮食文化与英语教学词汇、句式、情景等的有机融合,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收获理想的英语教学成效。第四,加强英语师资队伍建设。英语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重要影响着英语教学的质量、成效。因此,为实现中国饮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必须要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首先,应加强岗位教育培训,基于英语教学目标要求,向英语教师传授相应的中国饮食文化、教学技能等,以此同时提升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饮食文化知识。其次,对英语教师开展创新教育,增强教师的创新教学意识,可将中国饮食文化与英语教学作有效融合,进而推动英语词汇、句式等的本土化发展。除此之外,还需要培养、引进高素质的英语教师人才,弥补教学岗位师资不足的缺口,建设拥有高水平教学技能的英语教学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