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BT/MEBO 联合脂肪源性干细胞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疗效研究
2021-05-08梁红伟王廷金
段 琼 王 剑 梁红伟 王廷金
国际创伤愈合联盟将慢性难愈合创面定义为无法通过正常、 有序、 及时的修复过程愈合的创面或经修复也未能恢复解剖和功能完整状态的创面[1]。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形成机制较为复杂, 患者年龄较大、 基础疾病较多、 创面反复感染等均可导致创面组织内的潜能再生细胞不足或无法被激活而形成难愈合创面[2-3]。 目前, 随着细胞和分子生物学以及再生医学的不断发展, 具有再生功能的脂肪源性干细胞及具有激活创面再生潜能的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moist exposed burn therapy/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 MEBT/MEBO) 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并逐渐被应用于慢性难愈合创 面 的 临 床 治 疗[4-5], 但 脂 肪 源 性 干 细 胞 与MEBT/MEBO 联合应用的研究报道较少。 故笔者于本研究中对比观察了MEBT/MEBO 联合脂肪源性干细胞对慢性难愈合创面疗效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9 月至2019 年8 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72 例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6 例。 两组患者性别、 年龄、 创面面积等一般资料对比,P均>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表1)。 本研究经郑州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且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一般资料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fractory wound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 符合慢性难愈合创面的诊断标准; (2) 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血管性疾病患者血管未完全闭塞, 放射性溃疡患者已结束放疗或接触射线, 感染性创面患者感染已得到控制; (3) 对本研究知情, 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1) 合并有心、 肝、 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 (2) 合并有恶性肿瘤、 白塞氏病、 严重贫血、 克隆氏病、 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3) 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4) 入选前3 个月内使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 免疫抑制剂等治疗。
2 方法
2.1 脂肪源性干细胞的制备
患者供脂局部麻醉10 min 后, 将针孔直径为3.0 mm、 侧孔直径为1.0 mm 的多侧孔吸脂针与20 mL注射器连接, 放射状抽吸脂肪颗粒; 抽吸完毕后将注射器直立于冰水混合液中静置10 min, 弃去液体, 上层脂肪组织1200 g 离心3 min 后, 再次弃去上清液, 保留脂肪组织; 离心后脂肪组织内加入0.1%的Ⅰ型胶原蛋白酶消化60 min, 待组织成糊状后加入磷酸盐缓冲液终止消化; 吹打后用70 μm滤网过滤, 滤液2500 g 离心10 min, 弃去上清液后加入10%胎牛血清培养备用。
脂肪源性干细胞制备成功标准: 经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抗CD34 为阳性、 抗CD45 为阴性;经成骨诱导分化后, 细胞由长梭形逐渐变为多边形、 不规则形, 且逐渐呈簇状生长, 聚集成团, 4周时可见明显钙结节形成, 镜下可见红色钙结节;经成脂诱导后, 细胞生长缓慢, 逐渐由长梭形变为多边形、 圆形、 椭圆形, 细胞体积减小, 且细胞浆内逐渐出现脂滴并聚集, 4 周时大部分细胞被诱导成脂肪样细胞, 可见明显脂肪形成。
2.2 局部治疗
对照组: 创面经彻底清创后均匀涂抹湿润烧伤膏(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 MEBO), 并填塞或覆盖MEBO 药纱, 无菌敷料包扎, 每天换药1次, 直至创面完全愈合。
研究组: 创面经彻底清创后均匀涂抹MEBO,并填塞或覆盖MEBO 药纱, 无菌敷料包扎, 每天换药1 次; 待创面无坏死组织和明显感染后, 创面基底及创周皮下注射脂肪源性干细胞0.2 mL/cm2,然后继续予以MEBO 换药治疗, 直至创面完全愈合。
2.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观察治疗第4、 8 周时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创面最终愈合时间。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 创面完全愈合; 显效, 创面愈合率≥80%; 有效, 创面愈合率≥50%且<80%; 无效, 创面愈合率<50%。 创面愈合率= (创面原始面积-创面残余面积) /创面原始面积× 100%; 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其中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比表示, 采用卡方检验或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 表示, 组间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均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治疗第4 周, 研究组患者中创面痊愈5 例、 显效19 例、 有效10 例、 无效2 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4.4%, 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创面痊愈1 例、 显效9 例、 有效12 例、 无效14 例, 治疗总有效率61.1% (Z=-3.832,P<0.001)。
治疗第8 周, 研究组患者中创面痊愈26 例、显效7 例、 有效3 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100%, 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创面痊愈8 例、 显效11 例、有效17 例, 治疗总有效率100% (Z=-4.463,P<0.001)。
最终两组患者创面均完全愈合, 其中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39.85 ±22.48) d, 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 (67.66 ± 31.89) d(t=4.277,P<0.001)。
4 讨论
创面愈合是一个有序而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包括止血期、 炎症期、 增生期和组织重构期4 个时期, 创面感染、 组织缺血、 反复创伤、 异物或坏死组织的存在以及合并免疫缺陷或营养不良等疾病均可影响某个愈合时期而导致创面迁延不愈形成慢性难愈合创面[6-7]。 相关研究显示, 细胞再生能力受限、 缺乏有效刺激肉芽组织和血管新生的生物活性因子是慢性难愈合创面难愈的主要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8]。
近年来部分研究证实, 脂肪中含有的大量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体外增殖及多重分化潜能, 且可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 等多种细胞因子,进而促进创面愈合[9-10]; MEBT/MEBO 的核心药物MEBO 内含有的有效成分可激活创面组织内的潜能再生细胞, 并将其转化为干细胞, 再在原位增殖、分化为创面各层组织细胞, 原位再生修复创面[11-13]。 本研究中笔者将MEBT/MEBO 与脂肪源性干细胞联合应用于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治疗, 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可见, MEBT/MEBO与脂肪源性干细胞联合应用更有利于创面的愈合。MEBO 内含有的有效成分可与创面坏死组织发生水解、 酶解、 酸败、 皂化、 酯化和脂化等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 无损伤地液化排除创面坏死组织, 将创面置于生理性湿润环境内, 以利于创面的再生修复; 可激活创面组织内的潜能再生细胞, 并将其转化为干细胞, 再在原位增殖、 分化为创面各层组织细胞, 再生修复创面[14]。 然而, 部分慢性难愈合创面中缺乏具有再生潜能的干细胞或脂肪细胞等活组织细胞[15], 故修复时间相对较长。 而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中胚层, 传统观点认为其分化能力仅局限于中胚层来源组织, 但最近部分研究学者发现通过基因重编程和相应诱导剂可使其向脂肪细胞、 成骨细胞、 软骨细胞、 多巴胺能神经元、 淋巴管内皮样细胞等多胚层组织转化, 而且能够分泌部分细胞因子参与各个时期的创面修复过程[16]。 向创面组织中注射间充质干细胞可解决创面组织中缺乏具有再生潜能的干细胞或脂肪细胞等活组织细胞的问题, 并配以MEBT/MEBO 联合应用, MEBO 可为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提供良好的生理环境, 且其内含有的碳水化合物、 脂肪酸、 氨基酸、 维生素等成分, 还可为间充质干细胞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以确保其正常发挥干细胞的再生修复功能[17]。
综上所述, MEBT/MEBO 与脂肪源性干细胞联合应用可有效促进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愈合, 疗效显著。 另外, 脂肪来源广泛, 取材方便, 对供区损伤极小, 且伦理学限制较少; 采用自体或配型相近的脂肪源性干细胞可避免或减少免疫排斥反应, 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