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赛一会”模式下的高校文化育人新路径探索

2021-05-08高子君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

消费导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中华师生育人

高子君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

一、本项目已有工作基础

(一)项目现有方案

1.项目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系列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高校,是弘扬、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以文化人、文化育人的主阵地。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机制是新时期文化建设与文化育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迫切需要,而民办高校作为高校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文化育人的责任重大。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语言与传媒学院文化育人项目以“两赛一会”为中心展开,目前已实施四年,品牌项目有2016年的“青春的长征”汇报演出,旨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2017年的“雅诵道初心,创响新时代—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汇报演出”;2018年举办的“红色经典我咏传 青春担当正扬帆”中华经典诵读比赛;2019年举办的“语传青春之志,音汇时代之声”大型诗文朗诵会、“书香化成 国韵流风”中华成语大赛、“吟唱诗词音韵 品味经典魅力”中华古典诗词吟唱会,通过一系列紧随形式、主题凝练、彰显时代精神和文化底蕴的活动,再现文化魅力,丰富思政内涵,深化文化育人主题。

2.实施过程

语言与传媒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播音与主持三个专业,其文化育人项目就依托三个专业的专业方向和现有资源展开。目前建设实施中的“两赛一会”项目是以“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展现高校师生风采,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建设书香人文校园”为目标,通过“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中华成语大赛”、“中华古典诗词吟唱会”三位一体的复合形式,达到了营造浓厚的校园传统文化氛围,彰显大学师生丰富而卓越的创造性,强化大学生传统文化底蕴,在寓教于乐中潜移默化地推进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的良好效果,为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传播提供了创新载体和实现路径,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兼具文学价值、艺术观赏价值和人文价值的文化育人品牌活动。

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每年秋季学期举办,中华成语大赛每年春季学期举办,中华古典诗词吟唱会依托专业课实践教学进行。三项活动均具有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内涵深厚、形式活泼的特色。通过诵读经典,彰显时代精神,再现传统文化魅力;通过温习中华成语,感受国学精粹,提升文化自信;通过诗词吟唱,固培文化根基,陶冶高尚情操。

活动实施过程包括:(1)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和专业教师共同对活动进行理论指导,包括提炼主题、选取素材、载体形式、内容深化等多个方面。(2)观摩体验。尽可能利用现有条件和机会,或在校内观摩同类型活动,或组织观摩其他单位或高校组织的文化育人活动,努力提高师生的文化涵养和审美能力。(3)学习强化,包括诗词创作、梳理知识点、掌握吟唱技巧等。(4)编排演出。(5)组织活动(6)评论交流与对外传播。

(二)所取得成果

从近三年的活动效果来看,不论是活动之初征集稿件、组织学生参与,到后期汇报演出的成功举办,均受到学院师生的广泛关注。各年级各专业学生反应积极,参与度达80%以上。在汇报演出现场,师生参与人数更是超过2000人。从媒体关注度上看,活动在策划初期,投放在校内微信平台上的宣传展板和海报就受到学院师生的广泛关注,点击率高;朗诵会选稿、定稿过程中受到广播电台资深播音专家的悉心指导,收到社会媒体的关注;活动举办后,“中国新闻网”、内蒙古电视台、“正北方网”等主流社会媒体进行了大篇幅报道。

观看学生纷纷表示,希望这样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经常开展,贴近学习、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心灵,产生的共鸣(心灵的震撼)和思考(对革命的认识,对党对国家的热爱、对新生活的珍惜、对未来的担当与期许)是其他形式活动所不能企及的。

(三)所达到的效果

语言与传媒学院依托“两赛一会”开展的文化育人项目,受到全学院师生的广泛关注,每年活动累计参与排演的师生人数达300余人,演出现场观众超过2000人。整体评价良好,现已成为我院的精品文化项目。从参演师生和观众们的现场反馈、观后交流和网上讨论来看,反响热烈,网络图文、视频频繁转载,社会各界赞誉不断,充分体现了活动所传播的巨大的文化力量,成为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大亮点。

二、本项目建设方案及实施计划

(一)项目建设具体方案和计划实施的起止时间

大学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朝气蓬勃、自由开放的高校校园迫切需要具有高品位、高层次、高质量的文化育人载体。语言与传媒学院“两赛一会”文化育人项目正是以“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展现高校师生风采,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建设书香人文校园”为目标,充分发掘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主渠道作用,着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着力推进教书育人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中。

(二)具体方案:

1.目标群体: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播音主持综合基本技能实训》课程,中文专业的日常专业知识积累等。试点初见成效后,逐步拓展到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结合学院专业设置实际,重点为语言文学类课程和新闻传播类课程。

2.项目基础:汉语言专业依托专业课教师课堂讲解和学生课后精选篇目,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诵读篇目,中华经典诗词吟唱会已成功举办两届;播音与主持专业汇报演出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2016)、“十九大精神进课堂”(2017)、“红色经典我咏传”(2018)、“语传青春之志,音汇时代之声(2019年)”为主题的朗诵会已成功举办四届;“书香化成 国韵流风”中华成语大赛已成功举办四届。

3.预期效果: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连接、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活动相融通,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同时,又为校园文化活动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亮点,使其真正走入学生心中,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育人特色平台”、“校园文化活动品牌”。

4.计划实施起止时间:(2020年10月—2022年10月)

(三)任务目标

1.通过在语言与传媒学院推行“两赛一会”文化育人项目,让往常较为刻板的思政教育面目一新,让“高大上”的思政教育做到“接地气”,让主题鲜明、内容感人、形式生动的活动在学生中产生“有共鸣”、“有思考”、“有行动”的积极效应,化被动的接受教育为满怀期待的积极参与。

2.在建设目标、规划思路、理论指导、示范推广等方面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骨干队伍的智库作用,有效推进文化育人项目的育人成效。让“两赛一会”文化育人项目逐渐发展成熟后,为各高校“文化育人”的深化与创新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创院经验”。

(四)步骤进程

1.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继续深化。通过凝练主题、优化内容,让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粹和优良传统,对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爱国情怀、责任意识、诚信守纪、创新精神等人文素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提升文化育人的文化力。

2.逐步打造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平台。在活动策划与宣传方面,重视品牌建设与文化普及,通过多种渠道营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的良好氛围,搭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平台。建设微信公众号、纸质专刊、网站专栏,结合诗词文征文比赛,多向度融汇文化育人的核心内容。重点利用新媒体,尤其是利用微信、微博、小视频客户端,加大策划制作力度、活动展示强度和网络传播广度,提升文化育人的影响力。

3.创新实施师生同台的文化示范样板。“两赛一会”文化育人项目具有较高的专业性要求,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和专业教师共同对活动进行理论指导和专业指导。

接下来计划充分发挥教师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示范作用,创新实施师生同台的实践探索,并且不断加大参与广度和参与深度。在已经举办的活动中,播音主持专业教师、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辅导员老师均有参与,教师以专业的展示体现出大学老师的文化底蕴和才情,具有文化示范、教学相长的特殊意义,教师与学生同台演出,能带给观众们深深的感动与震撼,从而彰显文化育人的示范力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中华师生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