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为中心”理念在环境与健康课程中的实践

2021-05-08章进邓斐张垚

大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实地考察学生为中心辅助

章进,邓斐,张垚

(湖北医药学院 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湖北 十堰442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环境作为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是实施一级预防措施,促进人群健康的重要载体。根据《首次中国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调查结果》,该调查随机抽取北京、浙江、广东等十五个省区市的15 至69 岁居民共计41000 余人,调查显示,我国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仅为12.5%,具备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的居民仅占5.8%,居民整体环境与健康素养较低。医学生作为医疗机构重要的后备力量,提高他们的大健康意识、提升其降低疾病发病率的责任感尤为重要。“上医治未病”,医务工作者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广泛传达预防意识,对于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的提升、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环境与健康是一门交叉学科,涵盖环境科学、医学及生物学等内容,运用环境科学和生物科学的基础知识系统研究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最终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控制和消除环境有害因素,以达到促进人群健康的目的。医学院校的“环境与健康”课程及“预防医学”课程中的卫生学部分均涵盖此项内容。现今高校开设的此类课程多为理论课,教学方法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师虽然在讲授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与影像资料相结合[1],案例教学与小组讨论相结合[2]等方式来提高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由于学生对课程的思考不够深入,鲜少参与环境调研、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优化绿色健康环境的意识。因此,改变“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式并开设实践教学非常重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实地调研等措施有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做健康中国的践行者。

本次教学改革采用“视频辅助教学”“课堂主题讨论”“学生主讲”“实地考察”等教学环节辅助理论及实践课程教学,以此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改良环境、促进人群健康的责任意识。为了解教学改革效果,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湖北省某医学院校临床医学、全科医学、麻醉学等5 个专业1249 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242 份。其中男生506 人,占40.74%,女生736 人,占59.26%。

一、视频辅助教学

视频资料具有内容丰富、概括性高、真实性强、直观生动等特点,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结果显示,37.04%的学生认为“视频辅助教学”方法对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有很大的提高,58.62%的学生认为“视频辅助教学”方法对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有一定的提高,总占比达到95.66%。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对“视频辅助教学”的态度是认可的。对于每节课(以40 分钟计)播放视频的时长,43.88%的学生认为10~20 分钟较为合适,32.69%的学生选择5~10 分钟(见表1)。环境与健康这部分的内容贴近生活,理论知识相对简单,过多的课堂讲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视频资料丰富了课堂内容,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可。此外,96.30%的学生认为辅助教学视频的内容选择很重要,因此,教师在选择视频素材时需认真谨慎,筛选有助于拓宽学生思维、丰富知识内容的精良内容。

表1 视频辅助教学时长调查

课堂主题讨论不仅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体现形成性评价,在课程总评时合理给出平时成绩。建议环境与健康课堂设置贴近生活的主题,比如学习空气与健康、水与健康,教师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状况、环境的变迁、身边有无因污染导致疾病的真实案例、我们能做些什么等。同学们相互讨论交流,主题发言能帮助其相互了解,教师在点评时可以多鼓励和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努力成长,体现课程思政元素。学习职业环境与健康时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及家人的职业面临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如何预防和减少职业病及工作相关疾病。根据前期课堂主题讨论效果来看,同学们参与度高,课堂氛围活跃,教学效果好。

(一)学生主讲

环境与健康课程理论知识较为简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讲授的意愿强烈,但很多同学是以获得更高的平时成绩为目的。由于大部分同学缺少课堂展示经验,自信心不足,认知水平有限,导致讲授内容、汇报方式、教学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部分同学在选定的主题内汇报前期团队社会实践内容时往往效果较好,该部分学生有前期的工作基础,在讲授时能直观展示活动过程、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及自己的成长体会,甚至还能列出调查数据及实践报告,真实性强,更容易获得其他同学关注。因此教师应建议学生将选题建立在前期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做成果展示,并建议由学生主讲知识点[3]。

(二)实地考察

实践课采用实地考察的方式显著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本次课程改革,学生实地考察了污水处理厂、人工快渗尾水处理厂、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实地观看水处理工艺及流程,学生加深了对水体卫生的理解,水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之一,成年人每日推荐饮水量1.5~1.7 L。水体卫生与个人健康息息相关,人体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具有统一性,环境中的污染物最终都能通过生物富集或环境暴露等方式进入人体并对人体机能产生相应影响。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才能保证人体内环境的健康,帮助控制或降低疾病发病率。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考察使同学们深入了解了社区卫生工作,精细化网格管理工作等,同学们同促进社区居民健康的方式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思考。实地考察使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同学受益匪浅。考察结束返程途中学生相互交流了心得体会,均表示收获很多。总之,实地考察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加、深度思考能力的提升等都有很大帮助,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可尝试采用,但须做好安全保障工作,防止意外发生[4]。

(三)教学效果评价

虽然本课程内容简单,但调查结果显示,92.5%的同学认为有必要进行环境与健康课程知识的学习,95.4%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对今后的工作有用,97.2%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对今后的生活有用,总的来说,学生对课程认可度良好,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强。另一方面,52.7%的学生认为课程不难或非常简单,24.6%的同学对课程不感兴趣或一般,这说明课程本身知识结构难度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不高。这也提示了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教师可通过改变教学手段和课程评价体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课程参与度。增加课堂视频辅助、主题讨论、学生主讲及实地考察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手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课堂参与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5.66%的同学认为实施以上教学改革手段提升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74.46%的学生认为这些教学改革手段达到并强化了教学效果。

二、结语

环境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人类生活在环境之中,并无时无刻不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时人类也在不断影响和改造着环境。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增长、工业化的进步与发展,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在人群健康状况中得到体现。人与环境存在统一性,人体通过新陈代谢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使机体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保持着动态平衡[5]。因此,保障环境的健康能极大地改善人体健康状况,进而提升人群健康水平。同时,针对环境开展的优化改良措施也是一级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院校改革环境与健康教育课程,有助于医学生树立大健康意识,在慢性病面临井喷的21世纪,医务工作者若能在“治已病”的同时兼备“治未病”的理念与态度,将对我国的公共卫生工作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实地考察学生为中心辅助
老年人行动辅助车
萧梅老师实地考察相关论文综述
边疆的社会事实考察
例谈何时构造辅助圆解题
高校大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英语阅读有效教学研究
以“学生为中心”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设计探究
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
实地考察对思政课能力本位的项目化改革的意义思考
分析细节处理技术在园林施工中的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