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研究

2021-05-07崔晓彤杨方圆

党政干部学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时代价值话语权

崔晓彤 杨方圆

[摘  要]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就是根据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内核和优势,概括具有中国特色、符合运行规律、彰显光明前景的新范式、新表达、新话语、新阐释,以提升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认同度、凝聚力和影响力。围绕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的时代价值、现实问题以及实践路径展开研究,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主动与西方政党制度话语权竞争,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自信的关键举措。

[关键词]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1)01-0038-06

一、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的时代价值

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处于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以及中国处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等背景下,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对于阐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内核和优势,实现新时代新作为,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切实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对内凝聚力和对外吸引力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立足道路自信,推动新型政党制度发展完善的有效举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能充分彰显中国特色,又能确保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的极具生命力的道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拓展过程中孕育形成的。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有助于以坚定道路自信为前提,不断将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参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实践转化为推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机制运行和实践创新等方面持续完善、推陈出新的动力源泉。

(二)立足理论自信,阐释新型政党制度独特优势的必然选择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坚实的理论自信根基,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在当代中国继承发展的最新成果,另一方面是对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理论发展的最新概括。但新型政党制度理论发展与实践拓展并不平衡,存在“实践探索充分、理论概括滞后”等问题,导致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阐述不充分、不精准、不到位的情况普遍存在。由此,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有助于在坚定理论自信基础上,结合政党制度发展实际,主动概括新范畴、新表达、新话语,进一步彰显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尤其是彰显坚守马克思主义本源,推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21世纪实现新发展、开辟新篇章的独特优势。

(三)立足制度自信,主动突破西方话语垄断地位的必要自觉

西方政党制度几百年的运行实践凝练的政治话语,强势输出给后发展国家,形成了几波影响巨大的民主化浪潮,使得其影响遍及全球。当代政治实践表明,一国发展绩效和治理成效与该国政党制度直接相关,“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之一就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有助于从制度现代化、治理现代化的维度,立足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制度自信,系统梳理其在真实代表民意、避免阶层裂缝、促进快速发展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的优势,积极突破西方话语垄断地位,“向世界提供发展方案,为促进各国共同繁荣贡献智慧”[1]3。

(四)立足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故事的重要渠道

通俗性与生动性兼具的讲故事模式,是整合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中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政治价值以及政治传统资源的有效渠道,是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声音、中国主张的生动载体。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蕴含着新型政党制度内涵的价值、主张,体现着对“和而不同”“中华一统”等政治传统精髓的现代化继承。由此,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有助于在坚定文化自信基础上,促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建設与讲好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等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故事之间相互转化,两者相互支撑,成为国际社会更加真切地了解中国社会的重要视窗。

二、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的现实问题

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要注重兼顾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要关注核心内容以及外部支撑,力求从内外结合、历史和现实结合等维度推动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的现实问题的破解。

(一)处于“西强东弱”的话语权现实环境

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要争取有利的环境。从根本上看,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仍然面临着比较严重的外部环境挑战,即政党制度话语权主导地位被西方国家长期占据,我们当前仍然处于话语权“西强东弱”的处境之中,这对于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是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

1.西方国家挤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构建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形象地讲,长期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就是要不断解决‘挨打‘挨饿‘挨骂这三大问题。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前两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2]西方国家以其政党制度标准,无视中国基本国情,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进行抨击,以不符合“多党轮替”“两党制或多党制”“在野党反对党”等概念原则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进行非难,导致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处于西方国家的空间挤压之中,甚至长期处于“失语”“缺语”状态。

2.西方话语的强势影响削减弱化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随着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等逐渐增强,我国影响力逐渐提升,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也逐渐呈现。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处于低潮的大环境未明显改善,加之西方政治话语及其附带价值取向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强势影响,固化了一些国家和地区认同西方政治话语的观念。同时,由于全球多数国家奉行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并由其政党主导本国政治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对“多党轮替”“两党制”“多党制”的政党制度模式的维护,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获得国际认同形成极大的阻碍。

(二)构建主体作用发挥不足

推动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最需要依托的力量就是构建主体。构建主体是推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构建的具体执行力量。构建主体对西方政党制度、新型政党制度以及两者历史和优劣比较等基本问题认知模糊,导致其在推动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中作用发挥并不充分。

1.缺乏系统化分层保障体系,限制了构建主体作用发挥。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是提升人民群众政治素养和政治认同、坚定制度自信的重要举措。推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的构建主体作用的发挥需要依托制度化、组织化、系统化的分层保障体系实现。由于与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密切相关的领域并未构建起系统化的分层保障体系,导致构建主体力量分散、作用不大、指向不明,极大地限制了构建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

2.一些重要话语体系建设滞后,导致构建主体认知不深。要解决“失语”“缺语”问题,只有构建起相对系统完善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才能将与我国国情相符合、与我国各领域制度相适应的概念、表达、话语阐述清晰,才能够突破西方话语霸权、普世价值霸权。当前,我国一些重要话语体系建设滞后,对于构建主体在认知深化层面未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引领,认识不深、认知混乱以及认识偏差现象比较普遍。

(三)对内容框架的内涵外延界定、演进路径尚不明晰

提升政党制度话语权的关键在于其内容框架要禁得起理论推敲和实践论证,避免碎片化、随意化,力求呈现规律性和科学性。由此,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一方面,要界定相对明晰的内涵外延边界,即围绕哪个核心构建、构建层次结构框架如何。另一方面,要阐释清楚构建先后排序依据,即内容构建如何合理安排先后顺序。当前,推动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的实践层面,无论是在内涵外延上还是在演进路径上,界定明晰程度都尚不理想。

1.与国家重大战略关联欠缺导致内涵外延界定不清。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与推进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关联密切,它具有维护政治安全、促进党际和谐以及社会智力集聚、促进经济发展等诸多重要价值。但在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内涵外延界定上,思路并非十分清晰。尚未形成围绕核心内容与西方政党制度话语进行对话、交流、交锋的概念和表达,未形成对于两种具有明确差异的政党制度治理绩效的研究的分层明晰的构建体系。

2.与新时代“双重使命”融合不够,导致演进路径不明。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进“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以及“为世界谋大同”的新时代双重使命实现更为迫切。这就决定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的内容框架必须与新时代“双重使命”融合,要形成对“双重使命”的必要支撑。新时代“双重使命”本质上就是推动中国从大国到强国、从世界边缘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目标的实现。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需要遵循由内而外、由表及里的演进构建过程,稳步推进。但由于构建程序并未明确,特别是对实践指导欠缺,当前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的构建无论在优先顺序上,还是在演进逻辑上,尚未形成话语权构建演进逻辑与新时代“双重使命”融合的态势。

(四)资源整合不利,外部条件缺失明显

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解决好构建内容、路径等内在核心问题,还需要整合资源要素,构建起集研究智库、专业培训以及多元宣介于一体的外部支撑体系。

1.专业化研究机构、智库团队关注度不足。政党制度学科是政治学学科下的分支学科,未普遍作为高校独立学科招生专业,导致国内研究力量和关注程度都相对薄弱,仅部分省级层面的参政党理论研究会成立并实际运转起来,市级层面的寥寥无几。可见,专业化研究机构、智库团队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构建问题关注尚处于初始阶段。

2.宣介体系尚未形成,宣介效果亟待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是涉及提升国际话语权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场域,但国内并未形成分工明确的全领域宣介体系,缺乏围绕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开展的层次分明的宣介。同时,由于宣介形式创新性不强、宣介内容过于单一、缺乏生动性导致宣介实际效果弱化,未能达到使理论“飞入普通百姓家”的良好效果。

三、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的实践路径

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要经历生成、发展完善再到持续拓展的过程。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要坚持问题导向,坚定“四个自信”,从多个维度贡献力量。

(一)坚定话语自信,依据比较事实,着力扭转“西强东弱”的国际话语权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3]36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必须坚定话语自信而非话语他信,这是打破西方话语垄断的重要前提。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就是要基于运行实践,基于其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提升治理效能等领域的贡献,构建说服力强、令人信服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以扭转“西强东弱”的话语权环境。

1.立足对承擔国际责任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成效等比较,抵制西方话语霸权,拓展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构建空间。首先,要持续发挥“共产党执政、民主党派参政”的比较优势,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行概括,使之成为拓展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实践源泉。其次,要系统总结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承担国际责任中的比较优势。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所具有的比较优势有助于弥合阶层裂隙,有助于在国际社会连续且统一地发声,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信任,是扩展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空间的有利基础。

2.立足“西方之乱”和“东方之治”的比较,凸显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越性,突破西方话语藩篱。当代国家间竞争本质上是政党制度及制度体系优劣上的竞争。由于政党是国家发展的主导,所以,政党制度蕴含的执政理念是否先进、执政价值是否以人民为中心将直接影响国家治理实践和成效。首先,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治国理政实践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开创了全新局面,而同时期的西方大国则出现“社会阶层族群分裂、民粹主义抬头”等治理乱象,从中挖掘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实现广泛真实民主等层面的优越性,彻底打破制度他信和话语他信。其次,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打造“东方之治”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角度去挖掘推动话语权构建的新范畴、新表达,以达到更加良好的宣传效果。

3.将西方话语置于历史现实语境,坚守马克思主义本源,开辟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构建新境界。西方影响深远的话语表达绝大多数形成于18世纪的启蒙运动。基于时代、条件、环境等的巨大变化,将西方话语置于其产生年代,不难发现,当今的西方国家影响深远的话语已经丧失了产生时期的本源性意义,是带有鲜明意识形态色彩的现代异化。首先,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要坚守马克思主义本源,立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概括生命力强、符合时代特征的新表达、新话语。其次,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准确定位发展新阶段以及呈现出的新特征,围绕此时的中心工作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构建实效,开辟新境界。

(二)着眼科学谋划、开启“双轮驱动”,充分保障主体作用发挥和政治能力提升

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需要着力破解主体认知和能力素养的“双短板”。构建主体在推动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的实践中应该积极提升自身对于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挖掘能力、实践推进总结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发展空间拓展能力等。这意味着要科学谋划、开启“双轮驱动”模式,有效保障主体作用发挥。

1.建设分层次、系统化的作用发挥保障体系。鉴于构建主体分散于多个部门,加之力量分散、理论水平参差不齐而影响作用发挥的现状,必须着眼于建设分层次、系统化的作用发挥保障体系。首先,建立层次分明的构建主体培育保障体系。站在维护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高度,联合宣传、统战、政协各系统,实施构建主体常态化培育工程,提升相关主体的政治素养。其次,构建联合机制以系统整合优化现有力量。从顶层设计维度,出台指导性文件,全面整合主体力量。通过搜集典型案例、总结实践经验、明确权利义务,使得构建主体更加明确自身定位,更加积极地发挥作用。

2.同步推进关联性强的话语体系建设工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的构建涉及诸多重要话语体系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以及统一战线话语体系与之关联最大。首先,针对话语弱势,立足我国实际,打造“大统战”话语体系。在坚定“四个自信”以及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系统整合当前零散话语,分步骤、逐层次将包括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内的统战各领域话语,通过梳理、验证、完善、定型等环节加以固定下来,形成统战话语合力。以打造“大统战”话语体系为契机,促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构建,引导构建主体明确关联,并站在更全面的视野来整体认知。其次,切实挖掘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话语体系的深度内涵。话语体系是话语权构建和提升的基础,也是话语权在各领域、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的基础性支撑。针对“两党制”“多党制”“多党轮替”等西方话语范畴,立足我国政党制度特色和内核,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政党协商”“协商效能”等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联系密切的话语概念内涵的挖掘,引导构建主体从比较视角明晰认知,切实发挥作用。

(三)坚定“四个自信”,遵循规律和逻辑,科学合理界定内容框架的内涵外延、演进排序

阐释清晰、逻辑严密的内容框架,是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的根基,决定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发展实践扎根当代中国土壤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其被人民大众接受和认可的程度。由此,在推进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实践中,要结合发展实践,坚定“四个自信”,遵循发展规律和内在逻辑,推进内容框架进一步完善。

1.侧重坚定制度自信,推进内容框架的内涵外延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坚定制度自信的重要领域。首先,立足制度自信,注重挖掘比较优势,构建内容框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原理,注重国情分析、实际分析,不迷信经验主义,不照搬他国政党制度模式,围绕人民至上理念,挖掘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比较优势,尤其要从其发展方向引领、利于社会阶层和谐、利于科学决策、利于集结智力等维度构建核心概念及内在联系,进而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其次,立足制度自信,系统梳理核心概念和基本范畴,完善内容框架。要结合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运行实践,尤其是政治协商领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多党合作制度效能提升领域推动党际合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核心概念和基本范畴进行梳理,并在实践中验证其科学性。

2.侧重国家战略和重大使命,优化内容框架的演进排序。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构建必须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融合。首先,优化内容框架的演进排序要与国家重大战略融合。话语权构建的内容框架须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进行优先顺序排序,即按照国家战略部署脉络,合理规划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构建内容框架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侧重点和优先次序,具体就是与脱贫攻坚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等战略结合,优化内容框架要按从内核到外延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其次,优化内容框架的演进排序要与肩负的重大使命融合起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构建与我国从大國到强国转变、新发展格局形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是内在统一的关系。构建中国新型政党话语权要围绕全民族使命,内塑强大内核,外塑强大引力,由表及里、由内及外地进行内容框架的演进排序。

(四)充分整合资源要素,构筑起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的支撑网络

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需要外部条件加以支撑,包括研究机构、培训体系、宣传体系、创新方式等支撑条件。确保支撑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的外部条件持续地发挥作用,要多点联动互动、相互支撑,避免出现力量分散、合力不足现象,构筑起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的强大支撑网络。

1.建立自上而下的专业研究机构,长期关注并深入钻研。稳定的研究团队和研究力量是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的重要外部条件。尤其是要整合研究团队和研究力量,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优势和长处,激励其更加主动专注于此领域的研究。首先,推动建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研究会,并配比适当的经费,用于专题调研、理论研讨、科研资助,鼓励更多研究力量持续关注、持续推动学科建设。其次,推动市级以上民主党派机关成立参政党理论研究会,重点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开展相关研究,继而推动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实践。

2.构建创新性、全覆盖的宣介体系,讲好新型政党制度故事。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大众知晓程度、认同程度关系到良好社会氛围形成,关系到制度发展环境完善。通过构建创新性、全覆盖的宣介体系,将近年来新型政党制度参与脱贫攻坚实践、乡村振兴实践、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践以及社会服务实践等通过多元化的渠道、平台、媒介转化为易于大众接受的语言。首先,多维度拓展传播形式和载体。通过学习强国等平台、基层宣讲平台等在党政干部培训系统、高等教育系统等加以推广,形成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多维度、全覆盖的宣传与传播的载体网络。其次,创新宣介形式,深挖宣介内容。通过开发微课、辩论、答题、短剧等新颖形式,形成互动式、沟通式等模式,更清楚解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为什么好,好在哪里,如何体现等问题。再次,依托典型场所提升传播实效。依托江西瑞金、重庆等地资源优势,举办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展览,运用鲜活生动的案例、有说服力的史料,开发不同年代专题,强化宣介的生动性和吸引力。

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是从整体上提升中国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坚定“四个自信”在政治制度建设领域的实践拓展、理论拓展。毋庸置疑,构建中国新型政黨制度话语权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制度自信,为抵制制度他信提供坚实保障。同时,有助于从根本上筑牢自信根基、培育自信心理,是深化理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和实践科学性、正确性、价值性的重要维度,为坚持和完善新型政党制度提供实践源泉和必要支撑,为进一步彰显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比较优势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韩震.大国话语[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

[2]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6/0501/c64094-28317481.html.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  宋桂祝

[收稿日期]2020-10-12

[基金项目]安徽省社会主义学院2019-2020年度招标课题“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研究”(ZB201901),主持人崔晓彤;2020年度中共辽宁省委党校青年招标项目“东北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与利用研究”(2020XJZB02),主持人杨方圆。

[作者简介]崔晓彤(1983— ),女,辽宁辽阳人,中共辽阳市委党校科社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杨方圆(1983— ),女,辽宁营口人,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党史党建研究。

猜你喜欢

时代价值话语权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演进及其现实启示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紧紧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