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是爬杆小能手

2021-05-07陈玮高旭东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力量挑战运动

陈玮 高旭东

攀爬是一项可由人的主观意识自主控制的动作,融入了人身体的多种基本能力,如爬、撑、拉、攀等。攀爬能锻炼幼儿体能,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柔软度和协调感,培养其勇敢自信不怕困难的品质。幼儿年龄小,安全开展攀爬活动需要场地的支撑,为此我园为了满足幼儿的攀爬需求,在软质草地上设置了材质不同、高低不一的爬杆,其平均高度在3米左右。围绕着爬杆,幼儿开始了攀爬的尝试。

一、攀爬活动的初体验

幼儿选择爬杆时多从竹竿开始,一来竹竿的高度要矮于铁杆,直径也略粗;二来竹竿每隔一段就有竹节,突起的竹节便于幼儿双手抓住发力或双脚夹住着力。两种材质的爬杆给幼儿带来了不同触感和挑战。在开展了一段时间的爬杆活动后,班上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况,少部分幼儿水平很高,能熟练地上下爬杆且对此活动兴趣浓厚,而大部分幼儿却因进步缓慢,呈现的水平较低,逐渐失去了再次挑战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及时介入幼儿游戏,帮助幼儿提炼总结动作经验、引导幼儿之间互相学习、鼓励幼儿不断尝试,但也仍有很多幼儿难以掌握爬杆的技巧。那么影响幼儿爬杆水平的关键因素是什么?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开展了几个小测试。

1.攀爬能力小测试

在班级中,教师以能爬到的最高处为评判标准测试了每个幼儿的爬杆水平,发现爬杆水平最好的是一名叫欣怡的女孩。而和她相同体重的其他幼儿却呈现出较低的水平,这些幼儿中不乏平时综合运动能力很强的男孩。在幼儿体重相同的条件下,攀爬呈现出的水平差距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教师随机抽取了班级内半数的幼儿,逐一挑战了难度系数递增的攀爬项目(软梯、绳索、爬杆),教师设计了表格,输入了幼儿的体重信息并逐项进行了实时记录。基本测试完成后,教师还增加了引体向上这一项目,引体向上是以自身力量克服自重的悬垂练习,要求幼儿具备一定的上肢力量,这个力量必须大到能克服自身的体重才能完成一次,能够直观反映幼儿的力量和耐力素质。能顺利完成引体向上的幼儿只有欣怡和紫涵,通过对测试项目的数据分析和比对,教师发现,力量素质应该是影响幼儿爬杆水平的重要因素。

2.掰手腕大挑战

如果说引体向上的力量素质测试是纵向维度,只是幼儿克服自身重力的自我挑战,那么接下来进行的幼儿掰手腕比拼则是横向维度,反映的是不同个体之间的力量差异。掰手腕的时候前臂的肌肉是用来锁死腕关节的,而肱二头肌的肌肉力量大小则是决定获胜的关键,通过掰手腕的比拼可以直观反映不同幼儿之间上肢力量素质水平的差异。

掰手腕比赛采取了极其不公平的车轮战模式,由欣怡当擂主,全班幼儿逐个挑战她。比完之后,结果让人惊讶,尽管由于车轮战中途不能充分休息,欣怡依然战胜了班里公认的几个大力士男孩。整个比赛中无论是面对体重相同公斤级还是不同公斤级的对手,欣怡都呈现出碾压男生的手臂力量。

通过两次测试,教师发现爬杆对于幼儿的力量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这种直上直下的身体移动方式,幼儿需要较好的力量、耐力、协调性素质才能顺利爬到杆顶。

二、攀爬活动持续的时间和运动量

《学前儿童健康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一书第79页,有一个“不同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量表,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发现,在众多的体育活动中,攀爬对于幼儿的力量和耐力训练属于持续负荷的活動,幼儿体能消耗量大,因此幼儿爬杆活动的持续时间不宜过长,可搭配不同的运动方式进行。同时,幼儿在反复的失败中既不能体验成功的快乐,也不能起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教师在一小时的户外活动观察中,对部分幼儿进行了跟踪记录,针对幼儿在活动中不同运动方式的持续时间进行了简单的统计,根据每类运动的持续时间和单位时间内此项活动的人体能量消耗为依据,大致推算出活动中幼儿消耗的能量,为合理设置幼儿攀爬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攀爬活动中教师的有效引导

在爬杆过程中幼儿会出现手脚不能合理安放、协调使用或爬至一半无法坚持的情况,为此,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及运动能力等特点循序渐进地引导活动。

1.及时介入,提炼经验

教师需要分析、判断幼儿对动作掌握的难点,通过语言提示和有针对性的动作练习,帮助幼儿掌握攀爬时身体移动的动作要领。教师在发现个别幼儿有成功经验后,及时引导其他幼儿仔细观察,学习成功幼儿的经验,当幼儿再次尝试无果后,教师可在游戏分享的过程中集中讲解,请幼儿现场示范,同时分析成功的秘诀。通过榜样学习和集体教学强化幼儿对于爬杆技巧的掌握,提升幼儿运动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幼儿对攀爬产生浓厚的兴趣后,他便会积极地尝试,并且想在团体中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认可。

2.设置任务,调整难度

同一攀爬器械具有单一运动方式的特点,教师可灵活设置任务机制或创设游戏的情境。爬杆活动初期,由于成功的幼儿较少,教师可通过组织幼儿参与游戏,在游戏中设置攀爬任务的方法来增加幼儿攀爬的时间和频次,起到锻炼幼儿力量和耐力的效果。以迷彩银杏林为主要场地,教师组织幼儿开展抢占哨塔的军事游戏,占领最多的梯子的一队获胜。幼儿在分队对抗时需要不断地在梯子上爬上爬下来想办法取得胜利。创设的情境增加了幼儿在固定活动时间内进行攀爬的频率。游戏后期,当幼儿的运动能力普遍得到提升后,教师会通过在爬杆上贴星的方法激发幼儿的热情。不同爬杆上贴上高度不同的星,低一点的星吸引能力稍差的幼儿前来挑战,成功地吸引了部分游离在外的幼儿,增加了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

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教师认识了幼儿攀爬活动的运动发展规律,对幼儿来说,爬杆活动不是一个专项的体育锻炼活动,而是在众多户外体育活动中起到一个调味剂的作用,给幼儿一个检验自己挑战自己的机会。通过这些有特色的攀爬运动,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猜你喜欢

力量挑战运动
麦唛力量 (一)
不正经运动范
孤独的力量
叽咕乐挑战
怀疑一切的力量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第52Q 迈向新挑战
从自然中吸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