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牧原股份登上新王座

2021-05-07马进

农经 2021年2期
关键词:全产业链一体化成本

马进

在扩张产能的同时,围绕饲料与人工两大主要成本逐步构建起竞争优势,再加上基于自繁自养模式对产业链更有力的把控,奠定了牧原股份的登顶之路。

关键词:全产业链;扩张;一体化;成本

虽然猪肉价格在进入2021年之后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但生猪养殖领域的龙头企业仍是市场关注的焦点。2月3日,牧原股份(SZ 002714)的股价在盘中一度冲向涨停,收盘时大涨9.81%,收于107.02元,突破百元大关,以此计算公司总市值达到4023亿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同一日收盘价计算,行业老龙头温氏股份(SZ 300498)的总市值只有1096亿元。

仅仅在两年之前(2019年2月6日),牧原股份的总市值才首次站上1000亿元;至当年10月25日,又突破2000亿元;去年6月30日,已达到3000亿元……牧原股份不断创造市场“奇迹”的背后,是其近年来抓住超强猪周期的机会、实现了超出市场各方人士预期的业绩。

今年1月26日,牧原股份发布业绩预告称,2020年度将实现净利润270亿—290亿元,同比增长达341.58%—374.29%;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利润则为300亿—320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87.18%—419.65%。而温氏股份由于受到禽类养殖业务的拖累等因素,2020年度的净利润很难超过100亿元,已远远落在了后面。

反观2019年,温氏股份似乎还保有些许优势。这一年,温氏股份实现营收731.20亿元,同比增长27.75%;净利润139.67亿元,同比增长252.94%,也是该公司自上市以来取得的最好业绩。同期,牧原股份则实现营收202.21亿元,同比增长51.04%;净利润61.14 亿元,同比增长1075.37%。

最新数据显示:牧原股份在2020年实现生猪出栏1811万头,同比增长76.67%;其中育肥猪、仔猪、母猪出栏量分别为1152万头、595万头、64万头;全年商品猪销售价格约为30.59元/公斤,头均盈利在2000元左右。而温氏股份同期销售生猪954.55万头(甚至略低于正邦科技的956万头),同比下降48.45%,公司认为原因在于“总体投苗减少、加大种猪选留,以及提升肉猪体重所致”。

一升一降之间,短短一年里,牧原股份就成功超过了之前看似领先优势稳固的温氏股份。牧原股份做对了什么?接下来还能保持这样的势头吗?

打造全产业链成本优势

众所周知,与温氏股份采取的“公司+农户”合作模式明显不同,牧原股份始终坚持自繁自养模式。这种模式在前期经过重资产投入建设后,可实现迅速扩张,无需订单外包等中间环节,避免了由于优质农户或专业育肥场数量限制所带来的扩张天花板,实现了涵盖科研、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生猪屠宰的完整产业链。

经过前几年的产能大扩张之后,牧原股份的出栏量增长迅速。2020年10月—12月间,牧原股份的生猪销量分别为151.6万头、207.6万头、264.1万头,分别同比增长103.76%、176.43%、219.35%。销量大涨也弥补了这段時间猪价略微下调带来的不利影响,销售收入仍持续上涨,10月—12月分别为49.11亿元、50.78亿元、66.8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0.02%、78.74%、137.43%。

在扩张产能的同时,牧原股份围绕着饲料与人工这两大主要成本逐步构建起竞争优势。饲料方面,公司自主生产,以减少中间交易成本,且与生猪产能同步布局,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以及西北等粮食主产区,可以发挥采购渠道优势,减少运输成本,从而在整体上控制饲料成本。而在人员管理方面,公司制定了明确的标准化制度,将职工薪酬与场区生产相挂钩;再加上智能化手段的应用,可以明显降低人员成本,提高人均产出。

牧原股份2020年第三季度的单位成本在14元/公斤左右,其中包含了限制性股票摊销的管理费用,相较第二季度的成本下降了0.3—0.4元/公斤,主要原因正是“生产管理水平相对提升、销售结构调整”。据天风证券分析,随着新人员业务水平的提升、新猪舍使用性能的优化,未来牧原股份的成本仍有下降空间。而银河证券认为,牧原股份的成本控制能力非常优秀,估算其2020年的成本在14元/公斤,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不妨拿近年来同样大幅扩张生猪产能的新希望进行对比。新希望2020年销售生猪829.25万头,同比增长133.60%,总量上已接近温氏股份;但在盈利水平上,新希望仍存在较大差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产业链不够完善,无法将整体成本控制在较低水平。新希望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披露称,2020年1—9月自有猪苗成本大概是13.9元/公斤,其中第三季度自有猪苗成本为14.2元/公斤,这与牧原股份的差距不大。但是,新希望自有猪苗远远不能满足产能需要,必须大量外购猪苗(占比超过50%),这部分的育肥成本要高很多,2020年前三季度在29.7元/公斤左右,与生猪销售价格已相差无几。对此,新希望也坦承,外购仔猪育肥只是一个短期的、临时性的经营安排,并表示后续占比会越来越小,预计在2021年的2500万—3000万头出栏量里,外购仔猪会按照300万头的规模来进行管控。

这显示出,新希望目前在生猪育种、种猪扩繁环节仍无法满足规模扩张的需求;而牧原股份在2020年仍对外销售了595万头仔猪。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相较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牧原股份对于产业链的把控更有力,而这正源于其自繁自养模式。

目标市值5000亿元?

出栏量上看,牧原股份已当仁不让占据行业第一。而在众多对手你追我赶的市场环境中,生猪产能扩张仍是接下来的行业主基调之一,牧原股份也不例外。

观察生产性生物资产这一指标,牧原股份2018年年末仅为14.61亿元,2019年年末则达到38.35亿元,而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更增至60.87亿元,显示出产能提升的速度。据银河证券进行的相关研究,2020年年底牧原股份能繁母猪存栏约为262.4万头,同比增长104.49%;后备母猪存栏131.9万头,同比增长83.19%。随着产能实现快速增长,银河证券认为,牧原股份2021年的生猪出栏有望保持快速增長状态。而国信证券根据能繁母猪产能预测认为,牧原股份2021年出栏有望达到4300万头,同比仍可增长137%,其中育肥猪出栏约3500万头,仔猪约600万头,种猪约200万头。

为此,牧原股份也利用多种融资渠道进行资金储备。2020年12月公布的方案显示,公司拟发行可转债近百亿规模,其中51亿元将用于生猪养殖项目(可新增养殖规模677.25万头),19亿元将用于生猪屠宰项目,25.5亿元将补充流动资金、偿还贷款。在非洲猪瘟仍未得到根本控制的背景下,部分低效产能将从市场出清,牧原股份持续新增产能则有利于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从而进一步降本增效、提升收入规模,巩固行业龙头地位。

同时,牧原股份也响应政府号召,适应从“运猪”到“运肉”的发展趋势,积极向下游屠宰业务进行延伸,就地就近配套发展。截至2020年上半年,牧原股份已设立13家屠宰子公司。屠宰量方面,以位于河南内乡县的牧原肉食屠宰场为例,目前的日屠宰量达到3000—4000头,很快将达到设计产能(6000头以上)。根据规划,屠宰产能将优先覆盖公司当前的养殖产能密集区域。而在经营上,牧原股份的思路是生猪屠宰、精分割、鲜销,将着重做好新零售渠道(如社区生鲜店、线上配送渠道等)、批发市场、传统商超、连锁餐饮企业、食品加工企业等B端客户业务。在屠宰产能规模进一步提升后,牧原股份无疑将能从一体化的产业链中获取更多利润。

国信证券认为,2021年是猪周期下行的第一年,生猪均价预测为21元/公斤,养殖环节仍处于较好盈利阶段,对于牧原股份这样成本控制较好的公司(2021年预计成本为13.5元/公斤),利润将继续维持增长,净利润有望接近350亿元,同比增速约为20%。而国信证券更预测,牧原股份在未来两三年内有望达到8000万—1亿头的年出栏量,且确定性高,并认为2021年可达到5000亿元的总市值。

当然,牧原股份极为优异的市场表现也引来了一些质疑,分析人士便认为其某些财务指标颇不正常,但都仅停留在网上争论的层面。作为生猪养殖领域的新老大,牧原股份究竟是能走得越来越远,还是将遭遇重大的挑战?一切尚需时间来验证。

(作者为《农经》特约评论员)

猜你喜欢

全产业链一体化成本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微电影的商业模式创新
基于全产业链的住宅产业化发展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哲理漫画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