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士公开赛:冷清中的强势欧洲

2021-05-07麦延

羽毛球 2021年4期
关键词:凯尔女单公开赛

麦延

赛事举办尴尬时 

若非头顶奥运积分赛重启后的首站比赛的光环,瑞士公开赛不会受到如此大的关注。以往,在每年3月初举行的德国公开赛才是新春赛季开始的标志,紧随其后的是在伯明翰举行的百年全英公开赛,最后才是在瑞士巴塞尔举办的瑞士公开赛,以往,国羽通常是分两批次比赛,部分球员前往参加德国公开赛和全英公开赛,另一部分球员奔赴全英公开赛和瑞士公开赛。2019年,石宇奇和陈雨菲就在瑞士公开赛上携手夺冠。

今年2月中旬,原计划在瑞士公开赛之后举行的德国公开赛由于疫情被取消。作为德国邻邦的瑞士所处的疫情环境不可能有很大不同,因此,瑞士赛的举办显得尴尬且有风险。虽然比赛含有奥运积分,但之后的德国赛被取消,再之后的全英赛不属于奥运积分赛,单一站奥运积分赛不仅意味着球员往返的高额差旅,更意味着要冒疫情风险。

年初泰国三站比赛以“泡泡赛”形式举办,中间虽有风波,但总体尚算平安。但本次瑞士公开赛单独举行,虽不允许观众入场,但不采取到达后隔离等措施,加之级别和积分的原因,“劝退”了大部分一流球员。中国队和日本队继续全体缺席了本次比赛,印尼队和韩国队的绝大部分主力也未参赛。参赛阵容以每个协会在争取奥运会第二个参赛资格线往后的球员为主,即单打第16名和双打第8名。

各国“内斗”进行时

对于身在强队的球员而言,争夺奥运资格的竞争者往往不是外国球员,而是同一协会的队友,印度和泰国两家男单便是如此。

普拉尼斯和王高伦分列印度和泰国两队的一单,分别暂时以第13和第14的排名锁定奥运资格,但他们之后都有大批隊友追赶。夺得瑞士公开赛亚军后,昆拉武特的奥运积分排名来到第21,成为泰国二单,离奥运资格即单打前16名还有近7千分的差距。另一个可能是,他即便不能闯入前16,只要他的排名超过师兄王正干即可。

印度名将斯里坎斯闯入四强后,积分同样有了涨幅,排名来到第20位,离再战奥运会还差6千分。在他们之后,印度的维尔玛、普兰诺伊、拉克什亚和泰国的科希特、塔马辛等挤满了第20至30这个榜单。

女单的焦点在于泰国和韩国的二单内斗,泰国一单拉差诺和韩国一单安洗瑩自然稳获资格,但二单和三单的恶斗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凭借瑞士赛四强的积分,泰国三单李美妙的奥运积分仅落后二单布桑兰600分,两人分别排在第13和第12。至于韩国队,二单金佳恩首轮出局,三单成池铉次轮出局,两人分别排在第15和第16,分差依然是500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她们的排名滑出前16,那么谁排在第二都毫无意义。

马来西亚三对男双依然在互相追逐,但作为里约奥运会银牌得主的陈蔚强/吴蔚昇已经与奥运渐行渐远。瑞士赛上,“双蔚”未进八强,被三双王耀新/张御宇追至奥运积分仅差81分,而前面的一双苏伟译/谢定峰闯入了四强,尽管排在第9位,但依然领先“双蔚”近1万分。

至于混双,马来西亚的二双吴顺发/赖洁敏和三双陈健铭/赖沛君依然在努力,而英格兰二双爱德考克/加布里的缺席似乎预示着他们已经放弃了本届奥运会。

欧洲军团正合时

高手普遍缺席,以安赛龙和马林为首的欧洲大军来势汹汹,占据了决赛十个席位中的七个,最后捧走了四项冠军,离五金仅差一步。马来西亚第三女双陈康乐/蒂娜代表了亚洲球队最后的倔强,同时也让人感叹:在中国、日本、韩国、印尼四家女双都缺席的赛场上,要预测冠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单就排名而言,安赛龙和马林的夺冠几无悬念,加上二人在年初泰国三站比赛的大勇表现,评价他们夺冠的词语也只有板上钉钉和囊中取物了。唯一依然令人吃惊的,是他们在决赛中碾压式取胜的表现。

世青赛男单三连冠昆拉武特还不足以给一流球员造成威胁,但他在步入成年赛后依然保持了独特的假动作,打球依然“油腻”且不急躁。在这一年多里,这位泰国天才少年又长个了,显得没那么胖了,他在半决赛中以2比0战胜2号种子李梓嘉后闯入了决赛。

无奈的是,决赛中昆拉武特面对的是比自己年长7岁的安赛龙。安赛龙近期的状态太好了,比赛中即便吃了假动作,他依然还能在两拍之内重新掌握主动。面对安赛龙,昆拉武特在第一局以16比21落败后,第二局几乎没有得分办法,6比21便败下阵来。

女单决赛和男单决赛如出一辙,面对世锦赛冠军辛德胡,马林经过第一局的短暂胶着后便拉开分差,到第二局便如入无人之境。这场女单决赛本是里约奥运会女单决赛的重演,也是最近两届世锦赛女单冠军的交手,但鉴于辛德胡一贯的“小赛划水,大赛发力”特点,马林的胜利早可预料,只是第二局21比5的比分依然出乎意料。

混双冠军吉凯尔/德尔吕应该是最让人惊喜的,他们从年龄、心态、技战术等方面均打破了传统欧洲混双的概念。很多人对欧洲混双的第一印象还停留在以雷伯恩/卡米拉和尼尔森/彼德森为代表的“男女同高大、同凶猛、同大力出奇迹”流派。而在彼德森之后,不管是英格兰的爱德考克夫妇、马库斯/史密斯,还是近一年有所长进的德国、荷兰、法国等组合,女球员的“威猛”都较以前弱化,都往亚洲女球员的意识流和技术流靠近。

吉凯尔/德尔吕这对法国组合丝毫不像传统欧洲混双,他们少靠蛮力,注重连贯和打点,尤其善于给对手下套,然后抓下一球。显然,他们的得分方式非传统欧洲派的硬顶。难得的是,吉凯尔只有22岁,德尔吕也仅23岁,他们在混双决赛中用耐心换来两局的局末逆转。

丹麦组合尚不足以成为两位年轻人的点金手,吉凯尔/德尔吕也很难在本届奥运会上打出名堂。不过,下一届巴黎奥运会仅仅是三年后的事,届时,他们将是名副其实地主场作战。

小小的瑞士公开赛本不该浓墨重彩,但特殊的身份让其格外显眼。欧洲球员表现得越强势,则越反衬出参赛阵容的参差不齐。上一次在巴塞尔,群雄云集世锦赛,健全人世锦赛和残疾人世锦赛历史性地同时同地举办,热闹非凡。

彼时,疫情尚无,一切有条不紊,奥运人人期待。

此时,疫情肆虐,事事防疫为先,奥运尚不可知。

往昔对比,让人感慨。

瑞士公开赛冠军榜

男单冠军:安赛龙(丹麦)女单冠军:马林(西班牙)男双冠军:阿斯特鲁普/ 拉斯姆森(丹麦)女双冠军:陈康乐/ 蒂娜(马来西亚)混双冠军:吉凯尔/ 德尔吕(法国)

猜你喜欢

凯尔女单公开赛
秘诀
凯尔经的秘密
午夜钟声
无心插柳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