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2种药食两用傣族药急性经口毒性评价△

2021-05-07李宜航李光俞静李学兰唐德英苏晶牟燕

中国现代中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药食两用傣族

李宜航,李光*,俞静,李学兰,唐德英,苏晶,牟燕*

1.中国医学科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 云南分所,云南 景洪 666100;2.西双版纳州傣药南药重点实验室,云南 景洪 666100

西双版纳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植物种类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1-2]。傣族先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各种植物的保健功能以适应西双版纳地区炎热潮湿的环境,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傣族饮食与食疗文化。目前,傣族常食用的植物可达100种以上[3]。傣族医药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部分具有保健作用的傣族食物入药,逐渐形成了“雅解”理论[4]。该理论指出,日常服用排除毒素的药物可减少发病、延年益寿,这类药物称为“解药”。

在传统饮食习惯和“解药”思想的影响下,西双版纳地区有大量的药用植物以菜肴、茶水或泡酒的形式端上了餐桌,如薄荷、鱼腥草幼苗、刺五加、千张纸幼果、龙葵嫩枝叶等。除此之外,还常以肾茶、傣百解、倒心盾翅藤、大剑叶木、剑叶龙血树叶等泡酒或代茶饮[5-6]。虽然这些药食两用植物多数都开展过安全性评价,但是因食用非药用部位、样品处理方式不同、有毒成分含量不明确、基原植物混淆等问题,其食用安全性仍不明确[7]。因此,本课题组通过查阅云南省地方标准和相关文献,筛选出日常大量食用或安全性报道较少的52种药食两用傣族药,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GB/T 15193.3—2014进行经口急性毒性实验研究,以期为药食两用傣族药品种的使用和开发提供参考。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SPF级ICR小鼠,雌雄各半,5周龄,体质量为(18±2)g,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京)2016-0006。动物常规饲养于SPF级实验室[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SYXK(滇)2019-0002],饲养7 d,给予维持饲料和饮用水,自由进食和进水,保持室温为(23±2)℃,相对湿度为(55±10)%,维持12 h光照和12 h黑暗的昼夜节律。实验前禁食不禁水12 h。本研究中所涉及的动物实验经过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9003。

1.2 样品

受试样品均采自西双版纳地区,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李学兰研究员鉴定,具体信息见表1。

1.3 仪器与试剂

DV215CD型分析天平(美国奥豪斯公司);FD5-3P型冻干机[金西盟(北京)仪器有限公司];FORMA900型超低温冰箱(赛默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R-210型旋转蒸发仪(瑞士Buchi公司);101型电热鼓风干燥箱(北京中兴伟业仪器有限公司);3K15型离心机(德国Sigma公司);98-1-B型电子调温电热套(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羧甲基纤维素钠(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2 方法

2.1 供试品制备

样品的处理方式主要依据其常见的食用方式,生食的低温干燥或者冻干后粉碎;需加热烹饪食用的均经水提浓缩后用于实验。其中部分花类样品质地轻,提取物收率极低,经水提后烘干粉碎与提取物混合均匀共同用于毒性评价。各样品的处理方法见表1。

表1 药食两用傣族药样品信息及处理方法

2.2 预实验

各受试样品按照最大剂量(最大浓度、最大体积)给予6只小鼠,观察24 h,无动物死亡的样品使用限量法进行毒性评价,若出现动物死亡现象则进行半数致死量(LD50)实验。

2.3 限量法评价毒性

取小鼠10只,雌雄各半,受试样品以最大剂量给予小鼠。对照组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0.8 mL。给药后观察14 d,记录小鼠的中毒表现,每天饲料、饮用水消耗量和体质量变化情况。采用One-way ANOVA法,将各实验组小鼠日均消耗水、饲料质量及实验结束时的体质量与对照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 寇氏法测定LD50

每个剂量组3只小鼠,按照1∶0.7等比递减给药剂量,观察小鼠全部死亡和不死亡的最高剂量和最低剂量。将最高、最低剂量换算成对数后,按照对数差分为等距的5个剂量组,每组6只小鼠。给药后,观察动物死亡数和中毒表现,按照公式(1)计算LD50。

lgLD50=XK-d(∑P-0.5)

(1)

式中,XK为最高剂量对数,ΣP为各组动物死亡百分比之和,d为组间剂量对数值之差。

3 结果

3.1 限量法实验结果

百花洋紫荆、臭茉莉等45种傣族药未引起小鼠死亡,其中木薯、铜锤玉带草组小鼠的日均摄食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上述2种傣族药对小鼠的消化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实验初各组小鼠体质量无明显差异,百花洋紫荆、大蓟和肾茶组小鼠给药14 d后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但对小鼠的摄食量和饮水量未产生明显影响。结果表明,百花洋紫荆、大蓟和肾茶可能会影响营养成分吸收,与文献报道的肾茶糖苷酶抑制作用一致[8]。各样品给药剂量和小鼠饮水、摄食、体质量数据见表2。

表2 香椿、石梓等45种傣族药急性毒性限量法测定结果

3.2 LD50实验结果

苦竹、刺芹等傣族药提取物给药后,较高剂量下可引起小鼠死亡,采用寇氏法测定LD50值,按照国际化合物经口毒性分级标准[9],LD50>5000 mg·kg-1为无毒级,苦竹、刺芹等7种傣族药LD50值均大于5000 mg·kg-1,因此,均属于无毒级别(表3)。从毒性反应来看,均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刺芹、革命菜的中枢毒性可能与其含有的黄酮类成分的中枢性抑制作用相关,但是其他5种因报道较少,尚无法判断[10-12]。

表3 苦竹等7种傣族药对小鼠的LD50

4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食疗、药膳、养生学等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13]。西双版纳地区植物资源丰富,其中不乏有毒植物,常引起中毒事件的发生[14-15]。明确药食两用傣族药植物的毒性,对于避免中毒事件的发生和合理应用药食两用傣族药具有重要意义。因傣医用药和傣族饮食习惯的特殊性,食用的植物部位和入药部位、食物烹饪与药物炮制方法存在差异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评价药食两用傣族药食用安全性可参考的资料较少。因此,本研究在准确鉴别植物种类的基础上,参考惯用的烹饪方法处理食用部位后进行急性毒性评价。

本研究中,香椿等45种药食两用傣族药食用部位经过最大限量实验,未引起小鼠死亡。其中木薯、龙葵虽然含有毒性成分,但实验中未发现明显毒性,或许跟加工方法和食用部位有关[16-18]。苦竹等7种傣族药按照LD50也划分到无毒级别。综上所述,本研究中的52种药食两用傣族药经过急性毒性实验均未发现明显毒性。但是引起实验动物死亡并不能作为毒性评价的唯一指标。本研究仅开展了急性毒性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十分有限。建议进一步开展亚急性毒性或长期毒性实验以保障食品安全。

猜你喜欢

药食两用傣族
晴雨天两用鞋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药食两相宜之鸡蛋花
药食兼用话蜗牛
秋犯燥邪 药食同疗
药食两用说食姜
以“肥”杀虫 药肥两用 一举多得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
早晚两用牙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