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

2021-05-07广东省佛山中医院三水医院528000冯爱民朱东方罗艳芳何伟婷陆富华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8期
关键词:盆腔炎耳穴复发率

广东省佛山中医院三水医院(528000)冯爱民 朱东方 罗艳芳 何伟婷 陆富华

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属妇科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腹疼痛、白带增多、月经紊乱等症[1],目前尚无规范、特效的治疗方法,而西医虽有一定疗效但易产生药物耐受及副作用。慢性盆腔炎中医证型较多,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湿热瘀阻型为其常见证型,占比55%[2],考虑到本病病程较长、复发率高,单一疗法其长期疗效不佳[3]。祖国医学在治疗妇科疾病中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研究显示,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可达到内外合治、表里兼顾之目的,临床疗效显著[4]。本文由此出发,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第7版《妇产科学》教材中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及第7版《中医妇科学》中湿热瘀阻证盆腔炎性疾病诊断标准;②年龄18~60岁;③有阅读能力,能够进行语言交流;④均对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子宫腺肌病等其他妇科病症者;②伴有卵巢、宫颈等恶性肿瘤或有卵巢、盆腔、输卵管等部位手术史者;③哺乳、妊娠期女性或近期计划妊娠者;④存在严重心、肝、肾、免疫系统、造血系统等疾患者;⑤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和其他可能影响认知功能的精神系统疾病;⑥近3个月内有相关药物治疗史者。

将2020年4月~2020年9月期间符合上述纳入排除标准的8 0 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n=40),对照组年龄25~50岁,平均年龄为(36.1±4.3)岁,病程1~3年,平均(1.9±0.7)年;观察组年龄24~53岁,平均年龄为(35.8±4.6)岁,病程1~3年,平均(1.8±0.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附表 两组治疗有效率及复发率对比[n(%)]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口服左氧氟沙星500mg,qd,连服5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①中药内服:清湿化瘀方(蒲公英10g、牡丹皮10g、败酱草15g、山银花15g、薏苡仁20g、姜厚朴10g、枳壳10g、甘草5g、延胡索15g、香附10g、毛冬青15g、白芍10g)水煎至400ml,每日一剂,早晚分两次服,连服5天,经期停服。②耳穴压豆:针对患者情况做好耳穴压豆(穴位选肝、脾、大肠、内分泌)的辨证处理,通过王不留行籽做好耳穴贴压刺激来达到气血更好的运行调节,保证脏腑阴阳的调节,隔天一次,10天一疗程。③中药保留灌肠:嘱患者排空二便后,将灌肠液加热到38℃,左侧卧位,同时用枕头抬高臀部,石蜡油润滑肛管后轻柔插入肛门15cm,注入慢性盆腔炎灌肠液70ml进行盆腔灌注,保留两小时左右,让药液能够缓缓流入,每天一次,10天一个疗程。

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治疗期间不可使用其他抗生素。

1.3 观察指标 治疗1个月后,记录两组患者症状积分、临床疗效情况,参考吴少祯《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断》治疗后2个月随访记录两组患者复发率。

症状积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慢性盆腔炎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5],含疼痛、带下异常、月经异常三项,每项评分范围0~6分,正常:症状积分0~4分;轻度:症状积分5~9分;中度:症状积分10~15分;重度:症状积分16分以上。

疗效评价[3]:采用症状体征积分法,分为4个级别进行评价:痊愈:症状体征积分和减少≥95%;显效:症状体征积分和减少≥70%,<95%;有效:症状体征积分和减少≥30%,<70%;无效: 症状体征积分和减少<30%。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痊愈率。

1.4 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纳入SPSS23.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症状评分比较,(14.7±3.2)VS(14.5±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症状评分为(7.3±1.5),低于对照组的(10.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比较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

3 讨论

目前西医对于CPID多以糜蛋白酶、抗生素等单一或联合治疗为主,但疗效一般,长期用药副作用大且易产生耐药性。由本文结果可知,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5.0%,且患者症状积分改善亦不够明显,而且治疗后2个月复发率较高。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及特点,可对应中医中“带下病”、“瘢瘕”等症,主要病机是风寒湿热之邪与胞脉气血搏结成瘀所致气血阻滞,进而导致运行不畅、冲任损伤,主要病机为湿热瘀结、气机不畅,当以利湿行气、活血化瘀消瘾为治疗原则。本文所用综合疗法,中药汤剂施以清湿热化瘀方,可起利湿活血、行气止痛、化瘀消瘾;耳穴压豆通过穴位刺激可增加脑肽啡等介质分泌,缓解患者疼痛情况,同时促进机体代谢及机体免疫;慢性盆腔炎病灶主要在盆腔,医院自制慢性盆腔炎灌注药液,主要由丹参、赤芍、莪术等多位中药提取所得,具有活血化瘀、消癥止痛之效,盆腔灌注直接作用于盆腔病变部位,局部浓度高、疗效好。李琼霞[6]、樊璠[7]等发现采用中医综合疗法(中药内服、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外敷+频谱照射)相比单独西药常规治疗疗效更为显著,患者症状改善也更为明显,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结果基本一致,此外,本次研究对患者治疗2个月后复发率也有所考察,结果显示,中医综合疗法组复发率明显低于西药组,提示综合疗法治疗后患者病情控制更佳。推断是所用中医综合疗法中药内服及盆腔灌注治本,耳穴压豆则缓解止痛提升患者免疫力治标,三者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发挥标本兼治之效。

综上所述,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疗效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盆腔炎耳穴复发率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针灸配合易罐运动对慢性盆腔炎疗效及预后观察
耳穴埋豆+腹部拔罐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排便自觉通畅率的影响
盆腔炎非小事! 详解4个常见的盆腔炎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