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RCEP对上海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21-05-07张文超张彦宁王超璐吴弋奇
张文超 张彦宁 王超璐 吴弋奇
1.河北经贸大学;2.湖北经济学院;3.内蒙古财经大学
一、引言
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2020年11月15日由15个成员国签署,此次协议的签署是东亚地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大里程碑,为推动全球经济的复苏与繁荣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在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严重损失的情况下,经济全球化发展受阻,而此时东亚国家选择开放自由贸易,向“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说不。无疑给世界经济带来活力。
上海作为全球第一大口岸城市,出口货物占到全国的30%左右。RCEP的签订与落实,也将为上海地区带来新一轮的贸易出口机遇,加强上海与各国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1];同时,有利于巩固和发展上海的跨国产业链和供应链,助推上海出口贸易国际化,也有利于稳定外部市场对我国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二、上海市出口现状
(一)出口数据分析
1.2019年上海市货物出口总额提高,增长稳定
2015年由于世界工业的低速增长和贸易形势的低迷,世界经济整体增长乏力,上海市货物出口总额比上年降低5.3%。2016年出口额12105.45亿元,比上年减少0.5%。2017年,世界主要经济体呈现增速回升迹象,国内经济增长迅速,推动了上海市出口,出口额同比增长8.4%,之后上海市出口额便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2018年增长4.2%,2019达13720.91亿元,年增长0.4%。从主要贸易产品来看,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比例最大,达到9488.11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0.1%。高新技术产品则达到了5647.20亿元的出口额,减少1.7%。
2.从出口国家来看,美国、欧盟、东盟、日本是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市场
2019年上海市对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出口额减少,向美国出口额2793.71亿元,同比减少10.9%;向欧盟出口达到2370.55亿元,出口额减少了2.6%;向日本出口额1357.95亿元,比上年减少4.2%;我国向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额呈现出增长趋势,2019年出口额分别为1808.00亿元和3330.00亿元,同比增长6.7%和5.9%。2019年美国发起的贸易战使得中美的贸易额快速下降,中国和美国、欧盟的贸易关系进入紧张状态,2020年11月15日,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新西兰等15个国家,正式签署RCEP协定,在中国加入RCEP之后,中国与东盟十国以及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又会提升一个高度。RCEP协议签订之后,上海作为中国贸易经济的第一重镇,出口额必将大大增加[2],同时,与日本、韩国等出口对象的贸易关系也会加强。RCEP 使用区域累积原则,有助于跨国公司更加灵活地进行产业布局,建立更精细更完善的产业链分工体系,促进区域供应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强化上海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
(二)出口产品结构
1.出口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上海市有170多种出口商品。农产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为代表的上海市主要出口商品出口额都在稳步提升。其中以电器电子产品、机械设备、运输工具以及仪表仪器为代表的机电产品出口额占比约70.73%,远高于全国平均值58.4%。以生物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和材料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到5647.20亿元,占比约41.16%。农产品的出口额同比减少0.87%,其中大米、牛肉类产品出口额明显减少,而水产品、谷物、活猪等产品出口呈上升趋势。从上海市统计局收集的信息显示,上海市出口货物中钢材出口量明显减少,钢铁棒材比上年减少35.56%,钢铁线材、钢铁管配件分别减少23.34%和27.63%。从上海市货物出口情况可看出上海市的出口结构正在不断优化中,初级钢产品和农产品等附加值低的产品占出口比例不断降低,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额不断稳定增长,占比不断提高。
2.外资投资企业出口额下降
从经营主体看,2019年上海市国有企业出口总额为1565.02亿元,比上年增长2.1%。私营企业为3471.9亿元,同比增长10%,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达到8530.16亿元,比上年减少3.8%。
(三)技术性壁垒对上海市出口产生不利影响
为保持美国企业的生产优势,美国设置技术壁垒阻止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但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加工贸易和机电产品依然能够保持稳定的出口,此次贸易摩擦的目的就是要抑制中国高新科技企业的发展,从而保持自己的科技领先地位。2019年5月10日,美国宣布将中国2500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关税提高到25%,其中机电产品占美国2500亿美元征税清单总额的59.1%,征税覆盖率达到了64.48%,长期以来,美国就对中国的机电产品设置技术壁垒,在历次贸易摩擦中都把机电产品设为首要针对对象,在这样的背景下,2019年我国对外机电产品出口额比上一年减少2.98%。因此,美国设立的技术性壁垒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上海市出口成交额产生不利影响。
三、RCEP协定对上海出口的影响
(一)推动港航运贸易发展
RCEP 的签订和实施使得我国的区域经济进一步开放和港航运贸易量的增大,引发了服务贸易领域对高端港航服务更为迫切的需求。RCEP建立的市场准入机制、知识产权、电子商务、贸易竞争政策等领域的规则与规范,为上海等沿海城市的港航运业孕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了条件,将为港航运业的转型升级创造更广阔的市场空间[3]。RCEP协议的签订会使全球的航运中心进行一定的转移,进一步加快国际航运资源向亚太地区集聚,以及世界经济重心和国际航运中心东移的步伐,中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在上海转移,从而推动上海港航运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二)逐步取消关税,促进上海贸易发展
RCEP还将给上海自贸港建设带来服务贸易“窗口机遇期”。外贸进出口市场不断进行优化调整,上海自贸港逐步进行“零关税”清单补充、不断加强日用消费品免税等优惠政策为上海贸易进出口打造等诸多机遇。同时,上海作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港口,“零关税”政策的实施对于其进出口贸易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必然对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带来新的助力,促进上海出口贸易的发展。
(三)加快区域物流发展
从区域物流的角度来看,RCEP在全面深化推进区域货物贸易出口的同时,会促进跨境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RCEP在降低关税的同时,为市场需求创造空间,包括物流服务贸易等在内的多个行业的发展。将会打破贸易保护主义对区域贸易的不合理要求,大大降低产业链的供应成本,上海地区可以依托国内市场的提升与RCEP区域之间的合作建设供给、需求、投入产出、商贸物流等一体化合作体系。
(四)利于上海产品在RCEP区域国出口
RCEP协议的签订进一步加快国际航运资源向亚太地区集聚,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搭建货物“朋友圈”。RCEP的签署,大大拉近了上海与东盟国家地区的出口贸易交流,15个国家、全球约30%的贸易总额汇聚一体意味着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出口港岸能够更加加大与合作国家之间的外贸出口。现在一些企业也在不断思考如何利用数字化的方式让服务与RCEP形成的新规则更加契合和匹配,让货物真的能够在“朋友圈”里自由地流转起来。
四、如何利用RCEP的相关对策建议
(一)加大技术革新
RCEP协定将会大大加速跨国公司新一轮调整优化全球产业链布局,上海市要充分发挥电器电子产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运输工具以及仪表仪器、人工智能等产业优势,抓住区域经济合作优势机会,在原有优势技术的基础上,引进跨国公司高端制造等先进技术,引进外资,努力将上海出口打造成国际化港口集聚地。
(二)扩大出口贸易规模
RCEP签订后,东亚经济一体化会上升一大台阶,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关系也会更加密切,上海要抓住机遇,深入发展货物东南亚出口,加大与合作国的贸易往来。双边关税减让大大降低了贸易成本,以立即降至零关税、十年内降至零关税的承诺为主,货物贸易最终零关税将超过90%,以跨境电子商务为主的数字经济也将收入其中,这对上海来说是巨大的机遇,因此上海要在降低贸易成本的基础上,把握机遇,逐步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
(三)加强与贸易伙伴的投资合作
上海市要把 RCEP 协定签署为契机,主动融入各国自由贸易区网络,全面深化和拓展各投资领域与贸易伙伴的务实合作[4]。不断巩固和扩大与 RCEP 协定国家(地区),以及未来中欧投资协定等自贸伙伴区国家(地区)的投资合作。支持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构建产业、科技、贸易等多领域开放合作格局,打造与东盟各国高水平合作的平台。深化与新加坡、台湾等在现代服务业、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出口合作,拓展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的中外经贸往来,加大对优势产业及龙头企业招引力度,加强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引进、市场渠道等互利合作。
(四)推进“一带一路”区域出口与多边贸易体系建设
尽管“一带一路”实施和RCEP的签署以来,上海出口贸易规模不断地扩大,但是出口贸易增速却表现为递减的趋势。上海应针对不同国家不同阶段采取差异化贸易策略[5],推进上海与“一带一路”沿线20余个国家的出口贸易合作,建立以上海为贸易中心的国际贸易,打破各地区间的贸易壁垒,以“互联互通”为基础推进区域贸易出口合作,发挥RCEP下“贸易畅通”的便利化作用,促进上海的区域出口与多边贸易体系建设。
五、结束语
在上海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态势良好的情况下,尽管美国的单边主义对上海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RCEP协定的签署,会促进中国服务贸易扩大开放,提升我国服务业向高端产业转型,推动我国区域经济不断向高质量发展。RCEP“零关税”等自贸规则将使得中国与其余国家更加密切地形成有机的区域经济体。RCEP的签署为上海经济对外开放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机遇。我们要坚持走多边合作之路,抵制关税战、贸易战,不断构建高水平的区域性多边合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