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格列净和西格列汀治疗肥胖的2 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1-05-07刘红丹陈海静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4期
关键词:列净恩格西格

刘红丹,陈海静

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北京 102400

2 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血糖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控制血糖的治疗强度也应随之增强[1]。 2 型糖尿病确诊后,首先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如血糖不能达标,则首选二甲双胍治疗,尤其是对肥胖的2 型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上已被公认,但经其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血糖不能达标,需联合用药。 恩格列净和西格列汀是近些年来新研制的两类降糖药物,其降糖机制不同于传统的降糖药, 其降糖作用完全不依赖于胰岛素和胰岛β 细胞功能, 无论是单用还是与其他降糖药物联用,二者均可有效降低血糖、保护胰岛细胞功能。 基于此,该研究选择2019 年3 月—2020 年3月在房山区第一医院诊治的、二甲双胍治疗效果不佳的肥胖的2 型糖尿病患者48 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恩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片2种治疗方案, 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诊治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效果不佳的肥胖2 型糖尿病患者48 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以下标准: ①符合1999 年WHO 制定的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②体质指数(BMI)≥25 kg/m2;③二甲双胍单药治疗>12 周,且2 000 mg/d 仍不能有效控制血糖。 排除标准:①妊娠和哺乳期;②糖尿病合并急慢性感染;③肝、肾、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不全。

将入选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 组和B 组,每组24 例。 A 组:男 14 例,女 10 例;年龄 29~55 岁,平均(42.2±7.8)岁;病程 3 个月~2 年,平均(1.1±0.5)年;BMI 25.1~30.5 kg/m2,平均(27.0±1.7)kg/m2。 B 组:男 15 例,女 9 例;年龄 30~58 岁,平均(42.5±8.2)岁;病程 4 个月~2.1 年,平均(1.0±0.7)年;BMI25.2~29.9 kg/m2,平均(26.9±1.8)kg/m2。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研究经患者知情同意,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及糖尿病教育,在原有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A 组予恩格列净早餐前口服,10 mg/d,B 组予西格列汀早餐前口服,100 mg/d。 两组连续用药12 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BMI 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糖代谢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FPG、2 hPG、HbA1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FPG、2 hPG、HbA1c 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FPG、2 hPG、HbA1c 水平与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对比()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对比()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FPG(mmol/L)治疗前 治疗后2 hPG(mmol/L)治疗前 治疗后HbA1c(%)治疗前 治疗后A 组(n=24)B 组(n=24)t 值P 值8.0±1.3 7.9±1.7 0.229 0.882(6.1±1.2)*(6.3±1.4)*0.531 0.598 12.8±2.4 12.7±2.5 0.141 0.885(8.3±2.2)*(8.1±2.8)*0.275 0.784 8.1±1.1 8.0±1.2 0.301 0.765(6.6±1.0)*(6.5±1.2)*0.314 0.755

2.2 两组脂代谢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 TG、TC、HDL-C、LDL-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 组TG 低于治疗前及 B 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A 组HDL-C 高于治疗前及 B 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A 组 TC、LDL-C 水平与治疗前及 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2.3 两组 BMI 对比

治疗后 A 组患者的 BMI 为(24.1±2.0)kg/m2,B 组患者的 BMI 为(26.1±2.1)kg/m2,A 组 BMI 低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9,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随访期间,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低血糖、 泌尿系感染、胃肠道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异常。

表 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对比[(),mmol/L]

表 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对比[(),mmol/L]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B 组(n=24)t 值P 值TG 治疗后69 3.81±0.85 0.268 0.790(1.81±0.36)*3.63±0.57 13.225<0.05 TC治疗前 治疗后6.10±1.34 6.17±1.20 0.191 0.850 6.18±1.28 6.03±1.25 0.411 0.683 HDL-C治疗前 治疗后1.08±0.35 1.05±0.23 0.351 0.727(1.28±0.38)*1.08±0.29 2.050<0.05 LDL-C治疗前 治疗后4.31±0.98 4.34±0.86 0.113 0.911 4.33±0.89 4.22±0.88 0.431 0.669

3 讨论

2 型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之一,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超重和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增加更为显著[1]。 糖尿病合并肥胖常伴发高血压、血脂紊乱、高尿酸血症等多种代谢紊乱,这些代谢紊乱促进糖尿病各种并发症, 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1-2],也增加了糖尿病的管理难度。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版)》指出,当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控制不佳时, 可以联合二肽基肽酶(DPP-4)抑制剂或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 西格列汀通过抑制DPP-4 提高患者内源性胰升血糖素样肽-1(GLP-1)的浓度以及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水平[3],从而起到降糖作用。 恩格列净作为一种高选择性的SGLT-2 抑制剂[4],择性地抑制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膜管腔侧的SGLT-2,减少葡萄糖重吸收并促进尿糖排泄,进而降低血糖[5]。 该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治疗12 周后FPG、2 hPG、HbA1c 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方案均具有同样良好的降糖效果。

该研究治疗 12 周后,A 组 BMI 低于 B 组 (P<0.05),由此证实,恩格列净与西格列汀比较,可进一步减轻患者体质量。 恩格列净降低体重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促进尿糖排泄使机体热量丢失、 体脂减少以及由于渗透性利尿引起体液流失有关[6]。 该研究中治疗后A组 TG 低于 B 组、HDL-C 高于 B 组(P<0.05),但两组间TC 及 LDL 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有些研究结论一致[7],但恩格列净对血脂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研究结论也不完全一致,提示在临床应用恩格列净时要注意观察和进一步研究其对血脂的影响。

恩格列净和西格列汀的降糖作用机制均与胰岛素水平无关,单独使用时低血糖风险低[8-9],该研究所有患者亦均未发生低血糖。 恩格列净的主要不良反应是泌尿生殖道感染[10]。 该研究中,使用恩格列净的患者均嘱咐其注意个人卫生,多饮水,随访过程中没有患者发生泌尿生殖系感染。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异常。

综上所述,对于肥胖的2 型糖尿病患者,若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效果不佳, 应用恩格列净和西格列汀均可有效降糖,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恩格列净还可降低患者体重,改善血脂,从而延缓糖尿病各种大、小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猜你喜欢

列净恩格西格
达格列净对肥胖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影响
美国FDA批准恩格列净(empagliflozin)用于治疗心力衰竭
达格列净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功能与血脂水平的影响
西格绍尔名枪汇
混血“帮派”西格绍尔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相关的药物相互作用Δ
恩格列净的临床研究进展
命悬一线
西格列汀对肥胖合并脂肪肝大鼠的干预疗效
写好中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