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役军人求学动机调查探析

2021-05-07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生源院校职业

柯 璇

(黎明职业大学 实验实训与信息技术中心,福建 泉州 362000)

一、调查背景

2019年初,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高职院校2019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随着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颁布,全国各个省份都积极响应,坚持中央统筹、地方主责,本着系统化推进、质量型扩招的宗旨,扎实开展高职扩招工作。随后,教育部、退役军人事务部、财政部又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做好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工作的通知》,全面推动退役军人接受职业教育。2019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各高职院校要充分考虑不同生源在成长背景、从业经历、学习基础、年龄阶段、认知特点、发展愿景等方面的差异性,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形式,对学生学业水平、技术技能基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习目的和心理预期等深入调研,开展有关测评,形成学情分析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退役军人既是高职扩招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高职院校的区别于以往的特殊生源类型。研究退役军人新生的求学动机,不仅有利于帮助退役军人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还有助于为后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二、调查内容及结果分析

据统计,2019年福建省高职扩招专项招生共涉及20所高职院校,录取退役军人17 067人。黎明职业大学作为福建省高职院校的排头兵之一,退役军人招生计划在全省招生计划中排名第三,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本文以黎明职业大学录取的退役军人新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该校10个专业1 000名学生参与学习动机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 000份,实际收回962份,回收率为96.2%。调查问卷共有18道问题,涉及退役军人个人背景、学校招生吸引力、求学原因及需求等因素。根据调查结果来看,可做以下几点分析。

(一)退役军人生源情况分析

1.年龄情况

在调查的962人中,26~35周岁群体是退役军人新生的主体,占总人数的48.23%;25周岁以下的则占了23.91%。值得一提的是,超过40岁的人群,占了总人数的9.98%,其中年龄最大的是1955年出生的,与高职院校以往的生源年龄段相对集中的情况相比,具有年龄层分散,结构相对复杂的特点。

2.前置学历情况

从学生的前置学历背景看,高中毕业、中职学校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历毕业的学生各占1/3。针对不同学历的学生如何分班,如何开展教学,无疑对高校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工作岗位及收入情况

表1 退役军人月收入情况表

了解退役军人的工作岗位及收入情况,有利于分析他们的求学原因。从工作岗位来看,已就业的退役军人占了总人数的84.41%,其中自主创业的人员较多,有31.39%。而在月收入方面,大部分人处于中低收入甚至无收入的状态。这大概也是退役军人群体求学的一个因素,可能希望通过提升学历,精进专业,从而改变收入和生活现状。

(二)退役军人选择学校及专业原因分析

有42.62%的学生是因为学校的品牌选择了黎明职业大学,也有29.73%的学生是因为学校有他们想学的专业而选择黎明职业大学。而从专业选择来看,由于退役军人群体大多数有工作,因此与高职院校其他生源类型相比,家庭影响因素相对较小,他们更多地倾向于选择自己兴趣的专业,或者充分考虑专业就业前景和专业声誉,这部分人占了总人数的74.85%。当然,也有14.35%的学生表示他们被录取的专业并非自己想学习的第一专业。

(三)退役军人求学动机分析

1.求学原因分析

45.53%的退役军人的求学原因是“想要学点东西”,而也有24.12%的学生觉得读大学“对现有工作有帮助”;20.79%的学生希望通过学习“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

2.求学需求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退役军人学生的求学需求,在设计调查问卷的时候,从“通过学习获得能力”“通过学习获得知识”“通过学习获得素质”三方面进行了解。在“获得能力”方面,退役军人最重视“团队合作能力”,其次是“职业规划和职业道德”“解决问题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相对不需要的能力是“信息技术和电脑技能”。在“获得知识”方面,退役军人学生最重视的是“专业知识”,其次是“与行业相关的知识”,最后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在“获得素质”方面,退役军人学生最重视“积极工作的态度”“学习的意愿”和“社会责任感”,他们对“创新意识”和“对环境的适应性”相对比较不感兴趣。

(四)退役军人教学需求情况

在“学习方式”方面,62.79%的退役军人希望半工半读,也有13.1%的人希望全日制学习。在“授课方式”方面,48%的学生希望“网上学习”;26.61%的学生可以接受“现场教学和网上学习相结合”,但也有17.46%的学生希望“不需要上课”,这说明退役军人学生在学习态度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端正,他们对“全日制”和“函授”的区别也不是太了解。在“现场授课时间”方面,46.36%的学生希望“周末上课”;也有22.25%的学生希望“晚上授课”。这样的授课时间要求也符合大部分有工作的退役军人的需要。

(五)退役军人的自我评价情况

36.38%的退役军人学生觉得自己与其他人相比的最大优势是“纪律性强”,也有33.68%的学生认为自己“勤奋踏实”。在缺点方面,50.73%的学生觉得自己最大的不足在于“知识系统不系统、不连贯”,也有31.19%的学生认为自己 “性格耿直、原则性强”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三、针对退役军人学生教学的几点建议

退役军人作为成人学习群体,在学习能力上有着自身特点,成人大多扮演着各种社会角色,承担着多种社会职能,并且成人个体在知识基础、职业需求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个体学习需求的异质化[1]。如果按照培养应届高中毕业生或中职毕业生的方式来培养退役军人学生,肯定无法满足该类群体的需求,无法实现“高质量扩招”的目标。

虽然教育部办公厅已经颁布《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但在学生管理和教学实施方面并没有具体和详细的要求,各个省份和各高职院校都是首次招收退役军人学生,需要在大框架要求下“摸着石头过河”,走出有自身特色的退役军人培养道路。在此,针对退役军人学生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分层分类科学分班

从问卷调查结果看,退役军人学生年龄最大和最小的差距48岁,工作背景涉及各行各业。基于退役军人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他们在年龄层次、受教育背景、工作岗位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在给这类生源分班的时候要更为慎重。不仅是区别于其他类型生源单独分班,还应该对退役军人群体实施更细分的分层、分类培养,坚持以培养目标为导向按专业对学生进行分类,以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按班级对学生进行分层。应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意愿和专业情况,将年纪较小、学习能力较强、刚退役待就业的退役军人和年龄较大、学习自觉性有限、退役时间较长的退役军人进行合理区分,在课程设置、授课时间、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差异化管理,才能帮助不同类型的退役军人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

(二)允许无条件转专业

教育部对高职院校学生转专业有一定的要求,各所院校也立足于学校的办学情况,根据各专业招生的实际,设置了一些转专业条件,且都是在就学的第二学期才允许转专业。可退役军人群体与其他生源类型存在较大差异,他们的求学目的性更强,专业选择更有针对性。因此建议允许这类学生能够无条件转专业。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有些退役军人的收入水平不高,甚至处于失业状态,他们面临职业转型、就业困难、生活压力等多重问题,离开学校多年,学习能力也有限,如果让他们学习不喜欢的专业,在学习积极性方面肯定有所欠缺;二是大多数退役军人学生已经就业,他们选择专业的根本出发点主要是“感兴趣”“就业前景好”或者“对现有工作有帮助”,一旦进入不喜欢的专业学习,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对退役军人学生放开转专业是很有必要的。

(三)侧重职业能力提升

由于大部分退役军人在入学前已经有工作了,他们对“职业规划和职业道德”能力的塑造更为重视。他们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直接目的就是提高自身人力成本,增加自身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寻求机会[2]。因此要充分立足于退役军人的职业需求,紧密构建高职教育和职业认证的有机联系,全面贯彻教育教学的职业性,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转变理论知识和学历教育的传统倾向[3]。可以以1+X证书制度试点为契机,根据退役军人学生群体的特点和需求,构建合理的职业框架,通过模块化设计和项目式教学法,设置初、中、高等职业能力层级,引导该类学生一步步“进阶”,最后达到职业能力有力提升,并且获得专业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目标。同时退役军人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意识相对薄弱。为了让退役军人积极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态势,也要加强对其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努力拓展其就业创业本领,最终顺利完成“需求-培训-就业”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

(四)革新传统教学模式

与其他生源对象相比,退役军人的优点是纪律性、团体协作能力、动手能力较强,缺点是性格较为耿直,文化水平相对薄弱。在对待这类生源的时候,“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显然是行不通的。师生之间应提倡建立更为平等的互动教学关系,同时弱化传统的知识讲授,更为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个性化、多样化的教育方案,加强柔性化教学和有针对性的特色教学,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进一步革新教学模式,才能满足退役军人求学的需要。可将互联网思维渗透于教学之中,提倡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并驾齐驱。线上课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资源,让学生选修自己感兴趣或者对工作有帮助的课程,也可以采取现在比较流行的“直播课”等方式与学生进行线上互动。线下则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为几个学习小组,运用启发式教学、团队研讨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提倡评价体系多元

针对退役军人学生,仅仅用“课堂评价”和“考试评价”等来传统的标准来评价其学习成果显然远远不够的。应全面建立健全学分银行制度,进一步制订详细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标准,构建多样化的评价体系。鼓励退役军人选择与职业相关的专业就读,探索将岗位培训经历、职业能力测试成果、职业荣誉称号或相关奖,甚至职业岗位晋级等项目,合理转化为学习成果的有效机制。也可以考虑将退役军人在入学前的一些职业相关经历或培训成果转化为学分。但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势必要以“宽进严出”为原则,强调评价可以灵活多样,可标准不能降低,质量务必保证。

(六)合理安排授课时间

由于许多退役军人学生工作和就学的学校在不同的县市区,甚至有的在不同的省份,所以学校在授课时间安排方面增加了一些难度。但学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尽量为学生的就学提供方便,如“平台课程由学生自行安排时间;直播课安排在晚上或周末;线下课程安排在周末或节假日”等。也可以根据学生人数在县区设置多个办学点,尽量保证学生线下学习的到课率和学习成效。

四、结 语

2019年是高职扩招的第一年,也是退役军人专项招生的第一年。高职院校应该深入调研,充分了解生源需求,才能做好退役军人在校的各项工作,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切实解决退役军人就业难的问题,进一步引导高职扩招更好服务于产业结构、人才结构、教育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高职教育通过大改革谋求大贡献和大发展[4]。

猜你喜欢

生源院校职业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两类生源高职生的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①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