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旋幽夜蛾的识别和防治

2021-05-07本期特邀嘉宾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张君明副研究员虞国跃研究员

蔬菜 2021年4期
关键词:封三夜蛾气门

本期特邀嘉宾: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张君明副研究员、虞国跃研究员

旋幽夜蛾Hadula trifolii(Hufnagel, 1766),又名旋歧夜蛾、三叶草夜蛾等,属鳞翅目夜蛾科,是间歇性局部发生的多食性害虫。它是我国新疆、内蒙古等地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北京灯下诱集的数量不少,应引起关注。

旋幽夜蛾分布很广,欧洲、北非、北美和亚洲均有分布,国内已知的分布于辽宁、河北、北京、山东、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等省区。旋幽夜蛾主要为害甜菜,其次为棉花,也可为害豌豆、蚕豆、胡麻、甜菜、油菜、白菜、洋葱、马铃薯、花生、大豆等8科20多种作物及灰藜、田旋花、扁蓄、车前草等27种杂草。

形态特征

旋幽夜蛾属于全变态昆虫,其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

旋幽夜蛾的卵散产,半球形,直径约0.6 mm,表面具有40~50条纵脊,常常在2条长脊之间具短脊,且不达卵的顶部。初产卵粒颜色较浅,乳白色,稍后变成黄白色,顶部与中间逐渐出现棕黄色、红褐色与棕褐色的环圈,孵化前1~2 d变为灰色,并略向顶端伸长(封三图1)。

幼虫

旋幽夜蛾的幼虫分为6个龄期,旋幽夜蛾幼虫的体色随虫龄以及食性不同而有较大变异,有绿色、黄绿色、褐绿色和褐色等颜色。1龄幼虫体长约2 mm,淡黄绿色,体表具小黑点(刚毛着生处)及不明显的浅色纵线,头部及臀板具有浅褐色花纹(封三图2)。4龄体长约14 mm,头部黄绿色,体侧具有明显的以白色为主的纵线(位于气门之下,称气门下线),其他纵线不明显(封三图3)。6龄体长30~36 mm,黄白色气门下线明显(有时横线为橙黄色,上下缘边为白色),气门两侧常常具有黑纹,此外体背两侧(亚背线)每体节上具有黑色短直纹(封三图4)。这样虫体两侧各具2列黑色短纹,在一些个体上这些黑短纹不明显。

老熟幼虫入土化蛹,外包土茧。蛹长12.4~15.9 mm,刚化蛹时绿色,很快变为黄褐色,后加深呈红褐色。腹末着生2根短刺状的臀棘,基部远离,端部尖锐,其侧方及背前方各具2对和1对短刺(与臀棘相比,背前方的2根刺稍大,长约为臀棘的2/3,粗约为前者的1/3;侧方的4根短小,不易观察到,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封三图5、图6)。

成虫

旋幽夜蛾的成虫(封三图7)体长13~17 mm,前翅长15~17 mm。雌、雄蛾触角均为线状,雄性具有纤毛。头部及胸部灰褐色,颈板中部可见1条黑褐色横线,腹部黄褐色。前翅灰褐色,前缘具有7个近三角形黑斑,肾纹大,黑边,中央呈黑褐色(基外侧不具有白斑点),楔纹短小,褐色黑边,环纹黑边灰黄色,外线黑色锯齿形,亚缘线黄白色,锯齿状,中部后具2个大锯齿,几乎抵达翅缘,呈“W”形。后翅主体呈灰白色,外缘端颜色加深,呈灰褐色。

注:不同地区旋幽夜蛾成虫的颜色稍有不同,我国新疆等西部地区的成虫颜色稍深。旋幽夜蛾的成虫与蔬菜上的常见害虫甘蓝夜蛾很像,但后者前翅肾纹的外侧具白色斑点,另外前翅后角处没有浅色的“W”纹;旋幽夜蛾的卵散产,而甘蓝夜蛾成堆产卵,呈块状;旋幽夜蛾幼虫与斜纹夜蛾幼虫的某些型有点相像,体背两侧具1列黑色短纹,气门线附近具白色纵线,但斜纹夜蛾幼虫的头为淡棕色,气门线附近的黑纹位于气门的上方。

生活习性

旋幽夜蛾在北京等地的生物学习性尚不清楚。北京最早3月底灯下可见成虫,最晚见于9月21日;推测1年可发生3代或3代以上。在新疆石河子地区1年可完成1~4代,南疆库尔勒地区为3~4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在甘肃河西走廊武威地区1年发生3代。

据观察,在新疆精河地区旋幽夜蛾1年可完成2~3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蛹开始羽化,4月底至5月上旬进入羽化盛期。4月下旬至5月初在灰藜、苘麻及棉花上可见到卵粒,散产,平均产卵量可达650粒。5月中旬大量孵化。5月中、下旬到6月上旬为幼虫盛期,主要为害棉花,6月上、中旬第1代老熟幼虫入土化蛹。7月中、下旬第1代成虫开始出现。第2代及第3代幼虫在棉田发生量小。8月下旬至9月以后各代老熟幼虫陆续入土(深6~7 cm)做蛹室,化蛹越冬。据观察,各代均有部分蛹发生滞育,当年不再羽化,这是造成该虫越冬代成虫数量大、第1代幼虫发生与危害严重的主要原因。目前尚未对其天敌开展研究。

危害特点

旋幽夜蛾寄主植物较多,喜食如甜菜、菠菜、灰藜、白藜等藜科植物,其次为苘麻、棉花,还为害甘蓝、白菜、大豆、豌豆、胡麻等作物。旋幽夜蛾以幼虫危害,低龄幼虫取食叶片背面的叶肉,留下叶片的上表皮呈窗膜状,2~3龄幼虫可将叶片咬成缺刻,4龄后白天入土潜伏,夜间出来取食,食量逐渐增大,5龄进入暴食期,可将整张叶片的叶肉吃光,仅剩叶柄与叶脉,是为害作物最严重的时期。幼虫具有迁移危害的特性,大发生时将一片田的植物吃光后又爬行迁移到另一田块,继续蚕食植物叶片。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通过秋耕冬灌,可消灭70%~80%的越冬蛹,显著减少越冬基数。轮作倒茬,丰富农田天敌资源,维持生态平衡,可减轻其发生与危害。此外加强田间管理,发生严重地区,要及时清除田间的藜科杂草,可有效减少第1代幼虫的成活率,降低第2代发生基数,从而减轻危害。

物理防治

旋幽夜蛾成虫昼伏夜出,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可用黑光灯或杀虫灯进行诱杀。每3~4 hm2设置1盏杀虫灯,在成虫羽化高峰期,每天傍晚开灯,清晨关灯,并及时收蛾灭蛾。

生物防治

幼虫期可667 m2用10亿PIB/g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可湿性粉剂40~50 g,对水30 kg喷雾;或在卵高峰期后1~3 d释放松毛虫赤眼蜂,每次667 m2释放2万头,每隔5 d连续释放3次。

化学防治

幼虫暴食期短,但来势凶猛,危害严重,必须加强虫情调查,做好虫情测报工作。防治适期应掌握在卵孵化盛期和1~2龄幼虫盛期。可以选用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 000倍液、20%灭幼脲悬浮剂或10%除虫脲悬浮剂1 0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叶面喷洒。施药要细致全面,施药时间应在傍晚或清晨进行。

猜你喜欢

封三夜蛾气门
封三
冷藏条件对夜蛾黑卵蜂繁育的影响
封三
封三
封三
发动机气门组零件的检修
气门与气门座密封不良的诊断与检修
气门烧蚀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配气机构典型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夜蛾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