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印度电影看:用电影改变国家

2021-05-06颜莹露骆玮

艺术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人文国家

颜莹露 骆玮

摘要:和中国同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灿烂的文明和难以磨灭的记忆。几年前,许多人对印度电影的印象还停留在画面五彩斑斓的歌舞爱情片上。近年来,陆续上映的几部印度电影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同样载歌载舞,不同的是深刻的电影内涵。一部部影片,让世界看到了这个古老的国度内部的黑暗,试图让四面八方的目光去驱散黑暗,从宗教到女性地位,从教育到儿童权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优秀电影推动着印度的改革与成长。

关键词:印度电影;现代电影;影视欣赏;人文;国家

中图分类号:J9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4-00-02

随着印度电影工业的崛起,近年来,印度电影保留了原有的歌舞风格,不断创新创作手法和拍摄技巧,从内棚走向世界。那些以阿米尔·汗为代表的作品,立足于社会现实,恰到好处的嬉笑怒骂和针砭时弊,揭露了印度现存的社会问题。印度电影不仅以不可阻挡的姿势走向亚洲、走向世界,而且让印度国民、政府乃至世界,关注到了印度本身的落后和不平等。

1 从电影看国家

印度导演、演员阿米尔·汗2008年导演的《地球上的星星》讲述了8岁儿童伊桑和学校美术老师的故事。对8岁的伊桑来说,世界是充满了奇幻和惊喜的万花筒,他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美好,有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然而这样的伊桑却难以被家长、老师和同学理解,他没有朋友,成绩也不优秀,因为有诵读障碍,连读书、写字都不能和同龄人同步。他大概就像许多科学怪人、艺术大师一样,很难说得上正常,难以被人理解。犯过一次大错之后,忍无可忍的父母将他送进了寄宿学校。伊桑在学校过得并不快乐,此时,学校的美术老师尼克走进了他的生活。尼克老师主张保留学生的个性和思想,崇尚自由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两个人都更加成熟,尼克老师帮助伊桑发挥自己的长处,在父母和大众面前展现出了伊桑惊人的天赋。这部影片的大框架未能免俗,但对待社会问题的态度自信而从容,一个“问题儿童”身上的聚光灯,能折射到许许多多同样不被理解和接受的儿童身上,呼吁社会关注他们,崇尚个性发展,与众不同有何不可呢?

2009年《三傻大闹宝莱坞》因奇怪的翻译名让许多人望而却步,虽然是高分影片,但对男主的神化与拖沓的时长也常被人诟病,它的优秀之处在于直接讽刺了传统教育制度的失败。影片中主人公兰彻的两个室友,一个家中贫困,有卧床不起、生命垂危的父亲,有因为贫困而变得阴沉哀怨的做教师的母亲,还有一个因出不起嫁妆而嫁不出去的姐姐;另一个梦想成为野外摄影师,却被要求成为工程师,虽然家境一般,但是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人上人,拥有光明的前途。两人都因为家庭进入了最好的工程师大学。不得不说的是,在印度,工程师和医生拥有极高的地位,就像中国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老师、医生、公务员一样,印度的家长都希望男孩子去当工程师,女孩子去当医生。为了超高的薪水和地位,许多人放弃了兴趣爱好、人生理想。在影片中,一个推崇死记硬背、推崇极致的应试教育的老师,不仅无视自己儿子的梦想,导致他失望自杀,还否决了学生的创意,让学生在不能毕业的压力下自杀了。影片中的许多人物都被应试教育禁锢,为了成绩不择手段,学校就像工厂,将学生们作为产品产出,甚至淘汰掉那些不符合要求的学生。每个人都把学习当作任务,不断向社会、家庭提出的那套标准靠拢。在影片中,兰彻凭借自身的聪慧感化着其他人,帮助室友找回自信,找到为了自己学习的信念,正视自己的兴趣所在,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影片的最后,我们也能惊喜地看到,刻板的大学老师被兰彻感动,承认了实践的重要性,承认了死记硬背并非学习的正道。

2014年,阿米尔·汗出演的《我的个神啊》讲述了一个外星人在地球上的奇幻旅程。外星人PK本着研究人类的目的来到了印度,可是却意外丢失了飞船遥控通信装置,被迫留在了沙漠里。途中,他遇见了美丽的记者贾古,贾古相信PK是外星人以后,为了帮助他找回通信器,陪他走上了寻找神的道路。一路上PK以旁观者的角度看着国度中的人民信奉着他们各自的神,不同的庙宇有不同的穿戴习俗和跪拜礼仪,PK也相信神可以满足他的愿望,帮助他回到自己的星球。他们一路上跌跌撞撞,拆穿了许多打着神的名号招摇撞骗的神棍,最后还将电影中自称有超能力的印度教大师拉下了神坛。电影通过贾古之口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一直以来,人们信奉的神都由那些自称是神的使者的人来传达神的意愿给群众,又把信徒的声音传达给神,那么底层的信徒怎么知道这些聲音神有没有听到呢?他们听到的神的指引,到底是神的声音还是那些使者自己的声音呢?”影片通过两人的经历,揭露了利用人们的信仰和对神的敬畏之心收敛钱财、骗取利益的假冒使者之人的丑陋面目,更反对那些由信徒定制的神教教条,诸如限制女性的受教育权等,甚至发动宗教名义的战争。神是唯一的,是人们心中的信仰,为了人们更好地生活,不被任何外力所动摇,也为了让世界和平、进步,不掺杂邪恶的想法。

2016年的《摔跤吧!爸爸》上映后,在中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好评不断。影片讲述了偏远山村里的退役摔跤冠军培养两个女儿成为世界摔跤冠军的故事,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在银幕上对印度传统发起了挑战。影片中的父亲不仅不向自己的命运屈服,不让女儿们向命运妥协,更不受世俗偏见的影响,带领女儿为国家赢得了荣光。他的女儿们一开始无法理解父亲的所作所为,以为是惩罚,在全村子人的嘲笑讽刺下抬不起头来,然而参加了朋友的婚礼后,她们才明白这是父亲的庇护。她们不用一生与锅碗瓢盆为伍,面临做不完的家务,到了14岁就嫁给陌生人。从此以后,她们在曲折中直面困难、克服困难,最终走上了世界冠军的舞台。来自古老印度的偏见,像枷锁一样,禁锢着印度女性。如今,印度以女性为受害者的犯罪事件数量颇多,其比例和其他国家相比居高不下。在偏远落后的地区,这种不平等现象尤其明显,每个家庭都盼望有男孩子出生来承受家庭的重担,努力学习、工作,然后娶妻生子,而对女孩子避之不及。女孩子只能被使唤去干活,上几年学以后就嫁给由父母选择的从来没有见过的夫婿,没有两情相悦,只有价高者得,女性像机器、像商品,享受不到应有的权利。而影片中的父亲在看到女儿们在学校把比她们高的两个男孩子打得鼻青脸肿以后,看到了她们的潜力,他的女儿一点不输男孩。他忍受着众人的嘲讽和妻子、女儿的不理解,培养女儿成为世界冠军,用他最擅长的、最了解的东西,带领女儿们挣脱传统的束缚,同样是人,男人行为什么女人不行呢?“我一直以来都想要个男孩,为我们的国家拿个金牌,但我竟然忘了,金牌谁都可以拿,不管是男是女。”

2 用电影改变国家

“我出生在这个国家是我的无奈,如果我的子孙后代出生后,我们国家还是这样,就是我们无能了。”印度导演阿米尔·汗这样说[1]。一部影片的诞生需要经历重重困难,更不要说批判现实、反映现实问题的电影了。推出这样的影片,无异于把丑陋的伤疤拿出来让大家仔仔细细地看,势必会戳到许多人的痛处,甚至是国家的痛处。以上印度电影又怎会不经历审视、批判,甚至是反对呢[2]?然而它出现了,不得不说,这得益于幕后人员的努力、相关部门的理解以及开放的政策。这些印度电影的创作者们都在为自己理想的世界努力,不惜倾注所有的精力。无论国家光明还是黑暗,丑陋还是美丽,他们都坦然接受,坚持内心的追求,不随波逐流。印度电影展现出来的就是这样一种[3]坚守和气势,像一把坚定挥舞的利斧,每一下都为国家更加美好的未来开路,把那些荆棘统统斩断。

电影并非是用来改变国家的工具,它就像绘画、摄影、音乐一样,是艺术家个人精神的体现,是个人的一种表达。每个导演都有自己想表达的东西。现在走向亚洲市场的印度电影的着眼点都比较小,从一个孩子、一个学生、一个外星人到一场比赛,从被忽视的问题儿童到印度复杂的宗教问题,从反思印度女性地位到抨击固化的教育体制,点点滴滴累加起来,产生真正的质变,是迟早的事。人与社会绝不是一部电影就可以改变的,但类似题材的电影的出现,能让人们逐渐适应这样的市场,逐渐看到更多正面的东西,直视黑暗的东西,从而真正使[4]大众精神觉醒,使公共精神成长。电影不具备改变制度、改变国家、改变人民认知的义务,但是电影在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受众广泛又可以传播思想,在表达观点的同时又刺激人的感官,引起共鸣,为观念的转变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不断有新的[5]审美方式出现,公众的审美境界也在不断得到提升,华丽的辞藻和绚烂的画面已经无法满足公众内心的需求。站在光里,就会有阴影。总是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点,想用万丈光芒去构建理想世界,怎么能低头看清楚自己脚下的阴影呢?电影是一种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3],电影是平凡生活中的放大镜,当它被那些有思想的创造者、改革者拿在手里的时候,能够聚焦阳光,把黑暗烫出一个洞来。

3 结语

印度电影用轻松幽默的方式,揭露严肃深刻的社会问题,用认真负责的态度,感化封建愚昧的人民。创作者们敢作敢为,勇當先锋,将宗教信仰、性别平等、人性缺陷等复杂的问题放在大银幕上进行探讨,在嬉笑怒骂中,感动人、震撼人,洗涤人的心灵,使人们的思维得到拓展。

我们不应当限制黑暗的呈现,不应当限制每个人的发声。只有让每一种声音都得到释放,让每一处黑暗都得到关注,那些美好的事物才能得到保护。只有有力量的声音得到支持,权力的耳朵才会听见他们的诉求,正义的光明才会照耀土地上的每一个子民,每一个身处黑暗、苦苦挣扎的人们才会知道,他们从来都不是孤立无援的。

从一部电影看一个故事,从一个故事看整个国家。印度经济水平是很落后,但印度电影是开放的,它将故事情节的重要性降低了,而将针砭现实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反映和讽刺社会现实问题被放在首位,在投入市场的时候一样会得到观众的热烈反响。一个国家越是有缺陷,越是有光照不到的地方,就越有歌可以吟唱,就越有看点可以书写。越是黑暗的地方,越需要一个缝隙让光透进来。首先,需要一个更为开放、更为公开的平台,就像印度的电影市场一样,应当是没有限制的。艺术来源于生活,也反映着生活,尽管它的真实面目可能是千疮百孔的,是鲜血淋漓的,但是我们应当面对它、正视它,而不是用封条和砖石将裂缝堵上,不是希望伤口自行愈合,不是让勇者的嗓子再也发不出声来。只要站在阳光里,身后就必然有阴影,而为驱散这些阴影而奋斗的人们、饱受阴影折磨而许久不见阳光的人们,需要大多数人的支持。不要害怕展现灾难和痛苦,不要拒绝暴露伤痕,不要否认人性的阴暗与脆弱,不要逃避。用拍摄电影的方式创造精彩,让世界的目光聚集到这里,推动国家改变,这是印度艺术改革者们为了国家光明的未来而作出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阿米尔·汗《我行我素》[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212-213.

[2] 彭俊,杨晓林.中日动画电影产业比较研究[J].电影新作,2016(01):19-26.

[3] 暴千旗,贾文婷.从“达达主义摄影”到“超现实主义摄影”的视觉与观念变化 [J].大众文艺,2019(18):171-172.

[4] 熊培云.自由在高处[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5:198-199.

[5] 张宁,李君娴.从《绿皮书》看当下美国黑人的处境[J].大众文艺,2019(23):188-189.

作者简介:颜莹露(1999—),女,江苏常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数字媒体。

猜你喜欢

人文国家
国家公祭日
国家
“逍遥游”壶的创新和人文意境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人文绍兴
把国家“租”出去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医生要有一颗“人文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