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意蕴和逻辑理路

2021-05-06王海山李建德张裔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新发展理念

王海山 李建德 张裔

[摘 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贯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逻辑主线。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具有丰富内涵和深远意蕴,三者集中统一于高质量发展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质量发展理论。新发展阶段是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新发展理念是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新发展格局是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将极大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开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新局面。

[关键词]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21)02-0013-07

[收稿日期]2021-02-06

[作者简介]王海山(1977—),男,陕西宝鸡人,博士,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李建德(1965—),男,陕西韩城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张裔(1982—),女,湖北武汉人,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2021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1]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内涵丰富,意蕴深远,自始至终贯穿着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鲜明逻辑理路。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和战略意蕴,理解把握其历史逻辑一脉相承、理论逻辑相互支撑、实践逻辑环环相扣、目标指向一以贯之的逻辑理路,对于更加全面深入领会掌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精髓要义,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

(一)新发展阶段是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2]新发展阶段是指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新发展阶段也是指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新发展阶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的清醒认识和科学把握,是对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所处阶段作出的一个全新精准的重大战略判断。一般来说,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变迁、升级的过程,根据发展目标、发展环境、发展任务、发展要求的不同,发展可以划分为不同阶段。新发展阶段既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较长历史时期中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继往开来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还是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中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从发展目标看,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不懈奋斗,我们已经拥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丰富的建设经验、可靠的制度保障,进入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新征程、实现更高目标的新发展阶段。在未来30年的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更高发展阶段迈进。

从发展环境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的新形势,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际环境变数增大,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冲击,使国际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社会治理格局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面临更多逆风逆水、挑战加剧的外部环境,但发展的时与势在我们一边,[1]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从发展任务看,不同发展阶段需要完成不同发展任务,发展任务不同是划分不同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新发展阶段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任务,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提高创新能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改善生态环境、补足民生短板等,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新发展阶段需要完成更加艰巨繁重的新发展任务。

从发展要求看,新发展阶段必须满足更新、更高、更多的发展要求。新发展要求既包括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生产力发展要求,又包括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生产关系发展要求,还包括“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高质量发展要求。

由此可见,新发展阶段面对的发展目标、发展环境、发展任务、发展要求等诸多方面都高度凝聚在发展质量上,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新发展阶段必然是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二)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践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1]只有准确把握不同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和现实要求,才能在坚实可靠的实践依据上更全面、更深入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的核心目标和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种现代化具有五个鲜明特征,是继续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践依据。一是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这是创新发展理念的实践依据,要求把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换,主要依靠创新驱动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二是全面发展的现代化,这是协调发展理念的实践依据,要求把协调作为发展的内在特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和均衡发展。三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依据,要求把绿色作为发展的普遍形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四是与世界发展紧密联系的现代化,这是开放发展理念的实践依据,要求把开放作为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五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是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践依据,要求把共享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

(三)新发展阶段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方位

新发展格局这个重大理论概念和发展模式的提出是在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和新要求的基础上,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来看,只有立足于每一个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才能选择最适合的发展模式,更好更快地推动发展,同时还要根据发展阶段的变化及时主动调整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在相对封闭的国际环境下发展,形成了主要依赖国内自我循环,实现自给自足、自成体系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是与当时国内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国际上美苏争霸、冷战对峙的世界形势紧密相关的。依靠这种发展模式,我国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初步实现了工业化,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弊端和不足。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积极加入国际大循环,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成为“世界工厂”。这种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对于我国快速提升经济实力、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逆全球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甚嚣尘上,国际大循环的动能明显减弱,国内大循环的活力日益强劲,内需潜力逐步释放,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发展态势。正是基于新发展阶段的重要特征和现实要求,我们党根据新的历史方位及时提出调整发展模式、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抉择,其指导思想就是要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自身发展,利用更高水平的開放推动自身发展。

二、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一)新发展理念是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发展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在凝练总结党的十八大以后成功驾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为引导“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发挥了巨大的科学指导作用。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新发展理念”列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和全面贯彻的基本方略。[3]P21

实践告诉我们,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4]P197新发展理念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包容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递进更新,不断迭代升级,不断深化拓展,更加生动饱满,更加充实完善,从而具备了崭新的时代内涵,实现了自身的“新发展、新进步、新飞跃”。“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不但充分证明新发展理念是科学、正确、有效的,而且推动全党全社会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不断丰富提升。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地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

从发展成就看,“十三五”时期,我们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即将实现。中国治理、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影响世界,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中国奇迹举世瞩目,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社会安定有序,人民生活幸福安康。成就代表过去,我们还要面向未来。未来新阶段必须要有新发展,新发展必然是更高质量的新发展,高质量发展必定是更全面、更高级的新发展。

从发展内涵看,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首次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创新发展理念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科技自立自强与我们一贯强调的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一脉相承的。科技自立自强强调关键核心技术要实现重大突破,就是要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从根本上改变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进一步提振全社会创新自信,释放创新活力,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还指出科技创新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四个面向”契合新时代我国科技创新的阶段性特征,明确了创新的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是对创新发展理念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在坚持协调发展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就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作出了许多新部署,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强调要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在协调发展理念中提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揭示了二者之间的本质联系。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要遵循“三个坚持、一个守住”的总体思路,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在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强调现代服务业是产业发展的趋势,要大力推进贸易创新发展,特别是要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在发展成果共享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在消除绝对贫困之后及时向解决相对贫困转变,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出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等,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从发展的根本立场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1]。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基本实现,我们的主要任务是集中精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问题。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心任务是围绕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可见,新发展理念是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理论主题渐次展开的发展理念集合体。

(二)新发展理念是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

进入新发展阶段以后,我国发展既要应对来自外部的一系列风险挑战,又要解决国内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客观上要求必须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创新发展方面,要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在协调发展方面,要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顶层设计和科学统筹,增强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在绿色发展方面,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化对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认识,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绿色转型,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在开放发展方面,要把握好开放和自主的关系,在坚持扩大对外开放中更加注重国内国际市场一体化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在共享发展方面,要充分彰显社会公平正义,强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导向,坚持就业优先的政策取向,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使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新发展理念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发展指针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新发展理念从根本上决定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目标、方向、途径、方法等一系列根本问题。因此,要把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全过程和各领域,用新发展理念来塑造新发展格局,把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真正融合起来。创新发展理念要求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中更加注重发挥创新的引领作用,坚持創新驱动战略特别是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这是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所在。科技自立自强不仅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也是在国际大循环中牢牢把握主动权、占据制高点的关键。协调发展理念要求把加快区域经济循环和城乡经济循环作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把构建新发展格局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发展战略有机衔接起来。绿色发展理念要求有效解决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在资源约束和环境承载等方面的难题,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良性互动的整体系统。开放发展理念要求以国内大循环带动国际大循环,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共享发展理念要求扩大就业和提高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把扩大内需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消除国际国内双循环在消费环节的障碍,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增长动力。

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新发展格局是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新发展格局是指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是一个整体,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不可偏废。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国内循环是主循环,是双循环的基础;国际循环是次循环,是国内循环的辅助和延伸。[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立足自身,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才能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生存和发展下去。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1]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点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提升供给体系的创新力和关联性,解决各类“卡脖子”问题。

从供给和需求的关系看,要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继续完成“三去一降一补”的重要任务。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满足能力,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创造新需求,同时加强需求侧管理,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层次,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

从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看,国内市场是基础,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的向外拓展,国内大循环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坚实基础,而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反过来有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不断为国内大循环注入外在动力,所以二者是高度统一的整体。国内大循环既不是自我封闭、自给自足的国内单循环,也不是搞地区封锁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各地区小循环,更不是放弃国际分工与合作,退回到闭关锁国的老路上去。关起门来搞“内循环”,只会导致“死循环”。[6]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7]所以,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必须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从深化改革和推动发展的关系看,构建新发展格局归根到底还要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发展问题,但本质上是改革问题。必须扫除阻碍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的制度、观念和利益羁绊,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国内统一大市场,形成高标准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可见,这种发展格局是建立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基础上的新格局,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

(二)新发展格局是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显著标志

马克思主义强调,一切皆以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为转移。及时主动调整发展战略是我们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宝贵经验,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在新发展阶段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的主动作为,既不是被迫之举,也不是权宜之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8]P70把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升到“战略抉择”的高度,充分表明了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长远性、根本性布局,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显著标志。从实践逻辑来看,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发展内生演化变迁的逻辑结果,是由我国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变化、内在要素禀赋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等多种因素决定的。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后进行的全局性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既有现实必要性,也有充分可能性。我国形成国内大循环具有坚实可靠的现实条件,是完全能够实现的。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具有超大经济体的显著优势和基本特征,能够以内需为主导,实现内部大循环,确保有足够的经济韧性和战略回旋余地。实现国内大循环,需要强劲的内需和有力的供给。在需求方面,我国有超大规模内需市场,不仅有14亿人口,还有4亿多人的世界上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商品零售额即将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而且上升空间巨大。在供给方面,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能够促进全球要素资源整合创新,使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最大化发挥。

(三)新发展格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从理论逻辑来看,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在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和题中应有之意。新发展理念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思想,决定发展走向,影响发展质量。新发展格局从本质上讲就是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形成的内需主导、内生增长的新发展模式,是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开辟的新路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就是要把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打通经济循环堵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使国内市场成为最终需求的主要来源,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8]P71因此,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在生产环节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注重维护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在分配环节要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在流通环节要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实现货畅其流;在消费环节要优化消费环境,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同时,着力培育外贸新动能、优化贸易发展环境,深入推进贸易便利化,以国内国际双循环来形成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

四、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统一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之中

(一)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具有内在一致性

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9]P15是以质量和效益替代速度和规模成为首要发展目标的发展。只有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由此可见,实现高质量发展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内在一致的,具有高度的系统性、整体性、关联性,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

从目标指向来看,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尽管各自内涵不同,但共同的目标指向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价值指向来看,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都是站在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价值取向。

从问题指向来看,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始终坚持问题牵引,以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为导向,力图破解发展难题,突破发展瓶颈,厚植发展优势。

从逻辑指向来看,认识和立足新发展阶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脱离这个前提和基础,高质量发展就不可能实现;新发展理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核心,必须始终坚持这个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深化;新发展格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路径,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进程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统一于高质量发展实践中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三者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辅相成,融合为一个有机统一体,统一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之中。新发展阶段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方位,既是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新阶段,也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阶段。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就是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发展,[10]P111新发展理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原则,二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更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11]

(三)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质量发展理论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构成了“三位一体”的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循环理论和社会再生产理论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践紧密结合的理论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高质量发展理论的理论主题是“什么是高质量发展,为什么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其理论主线是立足新发展阶段的现实条件和客观要求,以新发展理念为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通过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的有机统一,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高质量发展理论必将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向,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实现新跨越、迈上新台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N].人民日報,2021-01-12.

[2]人民日报评论部.进入新发展阶段,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大跨越——认识和把握新发展阶段[N].人民日报,2020-12-03.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5]詹成付.读懂新发展格局——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的体会[N].中国社会报,2020-11-16.

[6]石建勋.全面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深刻内涵[N].光明日报,2020-09-21.

[7]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把握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N].人民日报,2020-08-12.

[8]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9]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0.

[10]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11]权衡.以新发展格局引领高质量发展[N].经济日报,2020-11-11.

Abstract:The spirit of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9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runs through the logic of accurately grasping the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thoroughly implementing the new concept of development and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pattern of development.The new stage,new concept and new pattern of development have rich and far-reaching implications.They have been integrated into the practic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forming the theory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is a new stag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the new concept of development is a new concept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and the new pattern of development is a new patter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By grasping the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implementing the new concept of development,and forming a new pattern of development,we will greatly promote the great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and open up a new prospect for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Key words:new stage of development;new concept of development;new pattern of development;high-quality development;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責任编辑:朱文鸿)

猜你喜欢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格局下对现代流通体系的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阶段和“十四五”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新发展格局”,牵动人心
在新发展格局下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把握好阐释好中国现代化新征程的发展大逻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法治意蕴
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
试论新发展理念下的创新型政府建设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