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限制了啥?

2021-05-06陈鸽

妇女生活 2021年4期
关键词:小涛康康民事行为

陈鸽

一個7岁的孩子给直播平台打赏2万多元,另一个9岁的孩子则打赏了3万多元,在家长的追索下,直播平台退回了前者的钱,而对后者,平台却推东推西不愿退回——

问:我儿子康康今年9岁,对门邻居家的孩子小涛今年7岁,他们都正上小学,在同一所学校不同年级。去年疫情严重时,他们只能在家上网课。为了方便孩子上课,我和小涛爸爸各自给孩子买了一部手机。两个孩子拿到手机,很快注册微信互加了好友。上课之余,他们开始一起玩游戏,看到有趣搞笑的视频,还会相互推荐。两个孩子以前经常一起玩,所以我们大人也没怎么限制他们。谁知,今年寒假期间,他们下载了直播App,看了游戏主播们的直播,竟然还给人打赏!寒假结束,我查看康康的手机,发现他打赏数额有3万多元。小涛爸爸也发现小涛的打赏数额有2万多元。我们一起找直播平台讨说法,最终,小涛的钱全部退回,而我儿子的钱,平台却推东推西,说了一大堆理由。请问,他们不都是未成年人吗?我儿子和小涛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让平台给我们退钱就这么难?

答:在直播平台上进行打赏,属于赠与行为,打赏者与平台之间是赠与合同关系,父母是否有权要求平台返还打赏钱,关键在于孩子的赠与行为是否有效。而判断该行为是否有效,首先得看孩子是否具备民事行为能力。

之前的《民法通则》规定,10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的民事活动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同意。根据这个规定,康康和小涛都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的打赏行为无效。所以如果依据《民法通则》,康康和小涛的监护人只要能证明打赏行为是两个孩子所为,直播平台就应该无条件退钱。

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民法典》,考虑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心智成熟得更早,同时也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降低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将《民法通则》规定的10周岁降为8周岁。

也就是说,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如接受赠与、奖励、报酬等),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行为(如买文具、零食等)。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典》实施以后,原来的《民法通则》随即作废。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小涛今年7岁,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打赏行为无效,平台应该予以返还。而康康9岁,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要综合分析其打赏支出的款项是否与其年龄、智力相符合。虽然康康一共打赏了3万多元,但如果是分次又分别给不同平台的不同主播打赏,每次打赏的数额可能并不高,没有超出其年龄、智力范围,他的打赏就是有效的;如果他打赏的数额过高,明显与他的年龄、智力不相符,则打赏行为无效。因此,你要想直播平台退钱,就需要证明康康每次打赏是他自己的行为,打赏的数额与他的年龄、智力等不相符,且未经你们同意,以证明他的打赏行为无效。

目前,网络消费群体日趋低龄化,这已经是短期难以改变的事实。孩子沉迷于观看网络直播,父母疏于监管,在线支付手段便捷,直播平台对孩子打赏“不设防”等等,导致熊孩子“天价打赏”事件频发。

根据我国法律,虽然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天价打赏”应退还家长,但事实上,家长想通过举证诉讼维权,非常困难。因为家长需要向直播平台证明,打赏行为是孩子所为。而家长往往拿不出这个证明。因为孩子的手机号大多是用家长的名字和身份证号开通的,手机号的主人是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孩子用这样的手机号注册直播平台、打赏主播,又往往是背着家长进行的。

因此,预防未成年人天价打赏,直播平台可以采取多种举措,一方面,要坚持网络账号实名制注册、登录;另一方面,要提升技术防范水平,杜绝熊孩子坑爹。比如,直播平台可以预先设置充值或者打赏警戒点(比如价值1000元),网友购买虚拟礼物进行打赏时,一旦超过警戒点,或者累计超过某一价值,直播平台可以采取人脸识别系统、视频验证、身份证+手机动态验证码等综合手段,证实当时打赏的并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孩子。

一句话,网络直播平台、游戏管理者应该有更多作为,从源头上杜绝未成年人的打赏行为。

【编辑:潘金瑞】

猜你喜欢

小涛康康民事行为
铁砂掌
前夫病逝,必须按照公证遗嘱继承遗产吗
小涛长大了
康康日记
康康日记
康康日记
孩子侵权,教唆人担责
康康日记
强制报告制度 构建反家庭暴力“网”
烟花爆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