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福:一个坐落在太湖之滨的世外桃源
2021-05-06萧心
萧心
光福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西25公里,背靠邓尉山麓,地处太湖之滨。漫步古镇,仰可见山,俯可探水,一如明朝画家沈石田所绘的有山、有湖、有舍、有田,因此,光福享有 “湖光山色,洞天福地”的美誉。说到洞天福地,自然少不了名胜古迹,比如邓尉山下祭祀东汉大司徒邓禹的司徒庙、两千年高龄的清奇古怪的古柏、吴中最为古老的寺院铜观音寺、摄人心魂的四大赏梅基地之一的香雪海……
司徒化神佑一方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刘秀揭竿起义,拜年仅24岁的邓禹为大司徒,南征北战,最终一统天下。邓禹功成名就之际,急流勇退,游隐吴地,在光福镇西邓尉山麓下搭建草堂,安度晚年,也就是现在的司徒庙。走进庙内,最为著名的当属由清朝乾隆皇帝赐名:“清、奇、古、怪”的4株柏樹了。柏树系邓禹手植,已有两千年的历史,4株柏树汲取天地之精华,历经岁月沧桑,顽强存活下来,不由得让人心生敬意。近观古树犹如一盆巨大的天然盆景,或高峻挺拔,或盘踞横卧,姿态迥异,古拙别致。“清”者,主干挺拔直插云霄,树冠茂如华盖,给人感觉就像一位英姿俊爽、眉目清朗的少年;“奇”者,曾遭雷击,中腹空空,一枝垂在地面却翠郁盎然,另一枝在好几米远之地钻入地里,竟化腐朽为神奇地又长成了一株新柏,放眼望去,依然散发着绿油油的亚光;“古”者,纹理萦纡如蛟龙盘绕缠身,姿态肃穆,少皮秃顶,活似一位貌衰老者;“怪”者,看外形已经不能算是一棵树了,大概不知何年何月,也身遭雷劈,一分为二,两爿(pán)树身各分西东,一爿远离母体卧地三曲,状如笔架,另一爿就地卧倒,似昂首蛟龙,作腾空欲飞之势。近处观察这4株古柏,磨劫重重,千疮百孔,疤痕累累,身遭日晒雨淋,仍气定神闲,任凭雷驰电掣,亦笑靥如花。只有身临其境,用眼去观,用心去体会,才能真正融入其中感受古柏的美。
曲径通幽,循着梅香穿过一爿梅林,轻轻推开篱笆竹门,古井、石磨、轱辘、农具、茶几……豁然跃入眼帘,从开国元勋到山野村夫,历经庙堂之高的显赫、江湖之远的淡然,大概追求的是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境界吧!九曲桥驻足,微风拂翠柳,碧水映寒梅,远处的光福塔一派肃穆,静坐数鱼亭,烹一杯清茶,烫一壶老酒,以梅为妻,就此终老林泉。邓禹死后,当地百姓自发筑起庙宇纪念他的功绩,将草堂背后的山取名邓尉山,想那邓尉死而化为一方神祇,默默庇佑光福风调雨顺。
千年古寺铜观音
来到铜观音寺,走进寺庙,须得跨过一座香花桥,这是一座用武康石凿成的五代梁式石桥,弹击有声,铿锵作响,桥身雕凿双龙戏珠,万字纹饰,琢工精良,古桥与寺内的唐塔、明香樟、碑碣古刻并为镇寺四宝。抱着敬畏之心,穿过天王殿,一株粗壮的古香樟立于大雄宝殿前,相传是一代廉吏况钟手植,距今已有600多年的高龄,冠盖如伞,树身起码需要两三人才能合抱。殿前的香炉散发着阵阵清香,此时游客稀疏,却正应和了“万籁此皆寂”的诗境。殿侧依山势有碑廊通向铜观音殿,殿内供奉的铜观音头戴华锦,身佩珠玑,体态丰腴,慈眉善目,双足轻踩莲花宝座上。穿过“茂林早觉”月形门洞,又是另一种风景,苏州的寺庙都如园林般精巧典雅,枝丫背后隐约一抹黄墙黛瓦,深山藏古寺,建在山巅的庙宇有了隔尘的味道,犹显道骨仙风。沿石径小道上坡,有一小潭,其水墨绿深邃,据传当年萧梁才子顾野王在此定居著书,洗笔刷砚,时间一长,清池变成了墨池。上行百步就到了佛塔,矗立在龟山之巅光福寺塔,四面七级,为砖木混合结构楼阁式,四四方方的塔形暗含风水之说。登上塔顶,透过券门眺望,天平、灵岩,近在咫尺,点点船帆,交相辉映,湖光山色如微缩景观一般精致,不在画中已入画。
几乎和江南大多数寺庙一样,铜观音寺历经沦桑,战火天灾、风雨剥蚀,屡毁屡建,几经废兴,可纵然身遭百劫,那一缕梵音永不止息。燃一炷香,诵一段经,房檐下滴落的雨珠,有节奏地击打着水缸山石,伴随着木鱼敲打,演绎成一曲天地间最美的华章。
邓尉梅花甲天下
邓尉种梅始于两千年前的西汉,梅花可供人观赏,可食用,亦可入药,故当地家家户户都种植梅花,因此有了“邓尉梅花甲天下”的说法。每年二三月份,“十里梅香”成了光福邓尉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清朝康熙年间,江苏巡抚宋荦来此赏梅,但见漫山遍野茫茫雪海,银浪翻滚,暗香浮动,宋荦触景生情地题下了洋溢着诗情画意、名绝千古的“香雪海”三个字。清朝康熙、乾隆皇帝都慕名而来,尤其是乾隆皇帝曾写下了19首诗盛赞邓尉之梅。清朝龚自珍也在《病梅馆记》中写道:“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可见邓尉的梅花在明清之时就已名扬天下。进入梅林,四周都有数之不清的梅花,洁白色、粉红色、玫红色、浅绿色……她们或气度雍容、或娇媚含情、或傲骨凌然……一团团、一簇簇,徜徉于此,一阵阵芳香袭入鼻端,这是一种清幽的冷香,它们玉洁冰清,一身傲骨,经受了天地间最为严酷的霜雪考验,凝练出来的香气渗透肌肤、沁入骨髓,涤荡着人的心魂,所谓的“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就是这样得来的!沿着台阶朝山道上行,一路都有古时文人留下了“琼枝疏影” “幽姿冷妍”等石刻。闻梅馆,如漂浮在梅海之上的一座琼楼玉宇。站在高台,放眼远眺,千顷梅林,势若雪海,芳香蓊勃,落英缤纷,远处诸峰绵延,重峦叠翠,云雾蒸腾,不是仙境却胜似仙境,此情此景,看一辈子都不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