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数字化协同模式的有效性探讨

2021-05-06张继亮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21年4期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研究

张继亮

【摘要】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的持续推进,土地分类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因此为加强土地资源的利用,本文针对编制数字化协同模式进行研究,以期可以为国土空间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分类;研究

在我国颁布国土空间规划法规的背景下,土地利用分类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我国需改革土地利用分类制度,全面推动国土空间规划,该点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1、土地利用分类对推动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作用

人类在利用地理学了解土地知识的同时,还在思考如何将地理学的土地资源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农业土地规划是地理学土地知识最早的应用领域[1]。随着时间的发展,地理学于上世纪30年代成功解决城市分区问题,至此,土地资源利用规划逐步成为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并延续至今。

土地利用分类不仅是人类接触土地利用的第一步,也是人类规划与管理土地的重要依据。以此为基础,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才能够落实,并被赋予价值。因此,土地利用分类对推动国土空间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2、構建编制数字化协同模式框架的研究

不同的土地利用分类能够对应不同的规划类型,例如:国土空间绿地系统规划、国土空间道路交通规划、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规划等,均可采用不同的土地利用分类。而以土地利用分类为基础进行构建的编制数字化协同分类则可以对应多种规划类型,因为其工作方法具有统一化特点,可以将具体分类概括为指示、评价以及规定三种模式。

结合多方资料,可以发现构建编制数字化协同模式框架的理论知识。

2.1语言学角度

首先,应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将与规划过程相对应的土地利用模式进行区分[2]。指向、评价、命令是语言的基本功能,因此土地利用分类同样具有三种模式,即,准确描述土地利用情况与现象的指示模式、能够准确评价土地利用效果的评价模式、可以规范土地资源利用的规定模式。编制数字化协同分类统一化的工作特点可以决定以上三种模式之间的关系,虽然其具有开放性,但对具备极强逻辑性的理性规划而言,三种模式应围绕共同的目标运作。例如在解决城市功能分区混乱、环境恶劣的过程中,三种模式应以提升环境质量为目标,并发挥不同作用。即,指示模式对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调查;评价模式需要依据城市功能分区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的评价与决策、规定模式应规定用地功能。

总之,传统土地利用分类的维度可能仅有一维,而编制数字化协同分类能够促使分类维度同时存在多种选择与不同组合,实现多维。

2.2平行结构

其次,编制数字化协同模式框架的分类维度应是平行结构关系。该点具有两项特征:其一,平行结构能够不断拓展分类维度。分类维度主要指对土地利用分类进行观察、规范以及理解,其划分出的维度越多,人类即可更加深入了解土地利用。此外,目前的分类维度多是以问题与目标为基础的经验总结,在城市规划出现新的问题时,该分类维度将进行规范式的转变,由此,全新的分类维度被创设。其二,平行结构在城市规划的实际应用中,能够根据分类的差异性,灵活进行平行组合。该点是树状结构所不具备的特点与功能,同时,该点说明平行结构相比树状结构,更适合应用于建立土地利用分类标准。

2.3适用不同空间

最后,编制数字化协同模式应适用于多种空间的国土空间规划。在多数情况下,国土空间详细规划主要指控制、规范用地的开发与建设,因此其需以街坊等为规划对象并进行土地分类[3]。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主要指安排规划城市空间环境发展,土地分类对象多是城市片区。不同城市片区的用地属性存在少许差异性,但如果以城市范围为参照物,城市片区将呈现一致性。

3、构建编制数字化协同模式的原则

3.1满足国土空间规划的需求

土地资源利用分类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在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调研时,首先需对土地利用属性进行精准描述与分类,其维度与分类对象可直接对国土空间规划方法产生影响。在国土空间规划实际管理中存在许多不同的土地利用情况,针对该点,必须借助土地利用分类规则进行解决。因此,土地利用分类可贯穿国土空间规划全过程,对国土空间规划的顺利实施具有保障作用,在实际规划中,应将指示模式、评价模式以及规定模式进行结合,使其满足国土空间规划的需求,并能够为国土空间规划各阶段的改进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3.2满足规划类型多样性的要求

国土空间规划对国土空间资源的控制是一个同时具有动态与弹性的过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环境逐步复杂,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也在不断增加。所以对土地利用分类的定义必须进行改变。土地利用属性具有多样化,以偏概全难以得到社会承认,由此,需将土地利用属性清晰化,并进行细致分析,构建出同时具有多维、平行以及可扩充性特点的分类标准,以此应对土地利用属性的复杂情况。此外,因为我国城市间的发展差异性较大,所以城市土地利用分类标准可以作为规划的参照,或地方标准的指导,但唯独不适宜成为规划的法定依据。

我国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应对地方制度的创新进行包容,并允许地方城市创设出具有针对性的国土空间规划制度。例如:鼓励经济发展良好的城市开展政策性土地利用分类、混合土地利用分类以及建立土地资源的开发规则等。

3.3满足持续发展的需求

目前,世界上多数城市都在积极提升人口、资源、经济以及环境之间的协调性,而如何通过国土空间规划,解决人口等的协调问题,是各国必须进行考虑的重点。

目前,英美两国土地利用分类已经脱离国土空间功能分区,在这其中,英国所采用的方法是促使土地利用分类向空间战略规划发展,并依靠有关政策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目标[4]。而美国所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形态分区对指示模式、评价模式以及规定模式进行整合,并以另一种思维方式对土地利用分类的多种类型进行描述、评价以及规范。虽然英美两国国土空间问题并不一致,但其改革国土空间规划的切入点却大致相同。我国相比于英美,国土空间规划的矛盾与资源压力更强烈,所以我国应积极改善土地利用分类方法,满足国土空间规划持续发展的需求。

结语:

综上所述,土地利用分类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目前传统土地利用分类的分类维度呈现劣势,因此我国应积极构建编制数字化协同模式,为国土空间规划奠定良好基础。基于此,我国社会与经济将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妍.土地规划管理与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关系初探[J].华北自然资源,2020,44(06):126-127.

[2]蔡安宁.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9):250-251.

[3]魏伟.基于国土空间规划建设的土地资源管理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9):147-148.

[4]聂玉文,王欢欢,符太成,张亭亭.国土空间规划下用地分类体系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14(19):73-74.

猜你喜欢

国土空间规划研究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关系探析
基于大数据的沈阳国土空间规划用地适宜性评价探讨
村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思考
明确国土空间规划法律地位的必要性
市县“多规合一”实现路径初探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