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湘潭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编制研究
2021-05-06刘秋霞
【摘要】为适应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编制工作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推动湘潭市公共服务设施高质量发展,增强城市品质内涵,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文章遵循以人为本、均衡发展、开放共享、资源整合、创新机制的核心理念,坚持对标达标、全面覆盖和关爱包容,从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发展思路探索、设施规模预测、高等级公共服务设施“一张蓝图”统筹布局、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统筹布局、创新实施机制等方面对湘潭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编制进行研究,以期为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一张蓝图、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均衡配置;开放共享;公共服务生活圈
1、研究背景
湘潭市在“湘潭向北、西拓南延”发展战略以及全地域全方位融入长株潭一体化战略的综合部署下,湘潭市高质量发展已进入全面提速阶段。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作为推动湘潭高质量发展“惠民生、保稳定”的重要抓手,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实现湘潭市“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的重要举措,是满足湘潭市市民生活便利性、宜居性、安全性、多样性和公正性的切实需求。然而湘潭市现状公共服务设施,在设施建设方面,存在体系尚不完善,空间布局失衡,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在城区过度集聚,新区设施相对欠缺,城乡设施、各类设施间的共享不足等问题。在规划管理方面,存在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相互之间“多规不协调”“体系不统一”难以为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研究依据等问题。目前湘潭迫切需要研究构建“以人为本,公平共享,全面覆盖、关爱包容”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来落实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一张蓝图”管控要求,推动湘潭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内涵。
2、研究技术框架
本次研究主要从剖析湘潭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以问题为导向,对标达标,测算出湘潭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模,制定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策略及建议,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技术支撑。见图2-1
3、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发展策略与建议
3.1策略一:优化空间,推进公共服务设施优质均衡发展
以各类专项规划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比对标准规范,预测需求规模,统筹优化公共服务设施“一张蓝图”空间布局,促进湘潭公共服务设施优质均衡发展。
3.1.1规模需求分析
根据人口预测,按照《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人均建设用地指标≥4.2㎡/人(不含高等教育设施用地)进行框算,确定市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模应不低于7.56平方公里。结合湘潭市现状已有设施用地情况,确定湘潭2035年需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应不低于473.14公顷。见表5-1
3.1.2高等级公服设施“一张蓝图”统筹布局
对高等级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统一规划,进而搭建“一张蓝图”的布局框架,其中包括市级公服设施和区级公服设施统筹布局。
3.1.2.1市级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布局
完善布置市级公共服务设施43处,用地面积140.85公顷。
市级文化设施布置24处,其中保留11处、改扩建2处,在建7处,新增4处。用地面积36.71公顷。市级体育设施布置2处,一处为保留的湘潭市体育中心,用地面积13.70公顷。市级医疗设施布置11家(13处),其中新建3家,改扩建6家,保留4家。共提供床位数4452张,用地面积64.29公顷。市级养老服务设施布置6处,其中改扩建4处,提质改造3处,结合医院新建2处,新增床位数3050张,用地面积26.15公顷。
3.1.2.2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布局
完善布置区级公共服务设施45处,总用地面积122.68公顷。
区级文化设施布置10处,其(下转46页)(上接44页)中改扩建2处,新增6处,保留2处,总用地面积10.46公顷。区级体育设施布置4个(8处用地),总用地面积53.76公顷。其中,中心城区设置2个,用地面积约14.57公顷。湘潭经开区设置1个区级公共体育设施,用地面积12.2公顷。昭山示范区设置1个,用地约14.46公顷。区级医疗卫生设施布置21家,其中,保留9家,改建1家,新建11家,共提供床位3801张,用地面积47.42公顷。区级养老服务中心布置10处,新增床位数1442张,总用地面积11.04公顷,其中4处结合医院设置,6处独立占地,用地面积8.75公顷。新增2处区级社会福利设施,用地面积2.29公顷。
3.1.3 基本公服设施均等化统筹布局
现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重大型、轻系统”的情况较为普遍,导致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短缺,影响近距离提供公共服务设施的能力,制约了城市社会事业发展[1]。湘潭市为衔接行政管理和方便基层自治分别依托街道办、居委会,构建“街道-邻里”两级基本公共服务生活圈,其中,邻里级生活圈(5分钟生活圈)集中布置距离敏感的服务设施,满足老人、儿童高频使用设施的距离要求。街道级生活圈(15分钟生活圈)集中布置规模敏感的服务设施,包括初中小学、地方性的商业、行政事务、文化体育活动设施等。
3.2 策略二:整合资源,实现开放共享,提高公共设施利用效率
将不同功能的服务设施从建设布局到制度创新进行整合,主要包括各类设施内部资源整合,文化、体育、教育、社会保障设施间的相互融合、医疗与社会保障设施的整合,以及文化体育设施与公园绿地的融合。如湘潭市的一馆五中心(包含图书馆、图书馆、工人文化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兒童活动中心、音乐中心、全民健身中心合并建设),结合滨江风光带布局形成公共服务中心,湘潭市博物馆、规划展示馆和党史馆三馆合并建设,岳塘区图书馆与档案馆结合布局。部分学校的体育设施采取合理的方式,限时向居民开放。如软件学校体育馆对位开放,作为九华区级全民健身中心。江麓羽毛球场、湘钢体育馆、运动场、湘钢灯光篮球馆、湘钢体育馆等对外开放,成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
3.3 策略三:创新机制,激发市场活力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多方投入,扩大服务供给,明确社会资金参与公共设施建设运营的主要领域,鼓励公共设施与经营性项目混合开发[2]。对于社会办的公共服务设施,要建立健全的回报机制,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限定特许经营年限,鼓励社会资本创新管理,提高设施运营效率,保障设施建设质量。
结语:
本文对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湘潭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编制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为湘潭市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研究依据和数据支撑。本文探索仍然十分有限,主要是湘潭市国土空间规划尚未确定,本文确定的公共服务设施暂没有规划依据。因此,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深入研究,本文的探索是否正确、适用,还有待进一步实践检验。不过,相信本文的探索将是湘潭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编制研究的良好开端。
参考文献:
[1]吴亚伟,安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综合规划编制导则思路探讨[J].规划管理,2017.
[2]丁元竹,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08.
作者简介:
刘秋霞(1987.07-),女,湖南邵阳人,汉族,本科,主要从事:城市规划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