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发团委:点亮青春信仰 助燃创新梦想
2021-05-06王晓芸
王晓芸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要想让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发动机领先世界,把这颗“明珠”擦得更亮,在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航发)团委书记陈卫看来,青年要勇当“生力军”,航發青年更要首当其冲,拿出“拓荒牛”的劲头、“下山虎”的气势和“千里马”的恒心奋勇向前。
然而,“拓荒牛”需垦良田,“下山虎”要逢通途,“千里马”要遇伯乐。
为了给航发青年开好田、铺好路、当好伯乐,帮助其更好成长,在中国航发党组坚强领导和有力指导下,中国航发团委为青年员工打造了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以“青马工程”筑牢青春信仰,壮志报国;以“百团大战”助燃创新梦想,科创争先——“一体两翼”齐推进,助力“雏燕”飞更高,你看,一支为建成世界一流航空发动机集团而不懈奋斗的青年铁军正奋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
领航 ·“青马工程”点亮青春信仰
“中国航发35岁以下青年有3.2万余人,超过员工总数的43%,他们是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振兴航空发动机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做好他们的思想引领工作十分重要。”陈卫说,“我们必须通过实施‘青马工程,帮助这群年轻人通过学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阳光的心态,让他们真正成为‘为信仰值守的人。”
如何实施好“青马工程”?其实,航发团团的手里有这样一本“武功秘籍”,秘籍中最重要的功法便是“雁阵领航”——作为“青马工程”12家中央企业试点单位之一,中国航发率先启动实施动员会,制订实施方案,建立起由党组(党委)统一领导、团委牵头抓总、业务部门协同推进、青年广泛参与的工作体系,打造由党组副书记担任“领航长”,各单位党委领导、优秀党务工作者担任“领航员”,青年员工成立学习小组的“雁阵式”工作格局。在集团团委设立“青马工程”推进办公室,各级团委按照办公室统一部署统筹推进“青马工程”的实施,具体做法请您往下看:
“雁阵领航”第一式“头雁引航”:明确由中国航发集团党组副书记刘林宗担任“领航长”,全方位参与实施方案论证,全过程指导工作推进——这既是督战和加压,更是信任与责任。
刘林宗始终秉持在大党建格局下谋划、部署和推动共青团工作的理念,按照“金字塔型”架构推进党建带团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其中,顶层为理念层,重点做到精准对接,全面契合;中间层为路径层,重点运用系统思维、精益方法,全面提升党建质量;底层为载体层,重点坚持需求牵引、问题导向。对于如何做好青年工作,刘林宗认为:要从战略层面定位布局青年工作,尊重、理解、关心、引导、成就青年;要从完善体制机制方面加强青年工作,选优配强团干部,做到应配尽配、应配必配;要全方位夯实青年工作,在心态上做到开放、包容、交互,用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开展青年工作——从战略战术到体制机制再到具体实施,正是这三个“要”为做好航发青年的思想引领工作锚定了航线图,找准了定盘星。
“雁阵领航”第二式“群雁齐飞”:中国航发各直属单位抽调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领导干部和青年骨干建立“领航员”队伍,由“领航员”们系统讲授理论课程,了解青年培养动态,推动工程具体实施。
当然,“领航员”并不是好当的。在中国航发涡轮院,“领航员”们一定要具备两种技能——既能“青”听,又要会“青”讲 。作为院团委组织策划的青年学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青听马克思”即“领航员”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撰写读书笔记,随后利用微信公众号、H5等新媒体形式推送分享给青年员工。这份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学习素材十分受单位青年的欢迎。“‘青讲马克思”则采用串讲与反串讲的形式开展系列专题交流会,既邀请专家、“领航员”们系统全面讲,也鼓励青年员工结合体会讲,增强知识的内化吸收。“这样做既让懂的人讲给不懂的人听,也能让学懂的人将心得体会及时反馈,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中国航发涡轮院团委书记王硕如是说。
而在中国航发动力所,为了让“领航员”带动青年员工们的学习热情,所团委开辟出了专用活动空间——“动力青春研讨室”。据中国航发动力所团委书记薛婷婷介绍,在研讨室,由单位领导、副总师等组成的的“领航员”队伍以学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定期与青年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大家都很喜欢来这里,每次交流讨论氛围都很热烈。”
“在研讨室,我与小伙伴们围绕‘青年学用马克思主义等主题进行思维碰撞式的大讨论,让我的思路更加清晰。”中国航发动力所青年员工赵肃告诉记者,“对我而言,‘动力青春研讨室并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场所,而是我学习、奋斗的地方,见证了我一路的成长。”
“雁阵领航”第三式“雁行成阵”:在整个航发系统打破定势,按照“有利于组织学习、有利于分析问题、有利于推动工作”的原则设立学习小组,组织青年员工加入小组开展常态化理论学习交流。
中国航发西航紧跟党组要求落实团委部署,率先行动,深入探索“青马工程”破题路径,然而,要想在这个拥有近4000名青年员工的企业做好青年思想引领工作也绝非易事。为此,聚焦培养青年政治骨干的定位,中国航发西航明确了首批学习小组学员选拔要求,以青年员工所在的工作片区为划分,在各片区创建小组。同时,针对每一位青年员工的实际情况,引入航空发动机部件元素形成“燃烧小组”和“涡轮小组”两类组别进行分类分层培训——“燃烧小组”突出对团干部、优秀青年代表的思想引领,“涡轮小组”则突出对生产一线青年员工在技术、质量建设等方面的具体指导。
经过如此细致的铺排,95个学习小组(其中“燃烧小组”40个、“涡轮小组”55个)在西航“遍地开花”,从理论到实践、从原理到技术的丰富学习资源受到青年员工们的一致好评,“大家不仅积极学理论,还主动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习热情高涨,干劲儿也更足了。”中国航发西航团委书记张潇然表示。
其实,纵观整个航发系统,能够将经典原理学以致用,中国航发西航并不是个例。在中国航发长空,为指导各学习小组有效开展工作,公司团委以“试点带动+广泛参与”的方式分级组建小组,并采取“1+1”配对的模式为每一个小组聘请了专门的“领航员”;同时,在小组成员构成上涵盖党务工作者、专业技术人员及科研生产一线基层青年员工,保障覆盖面——“精准对接+超强覆盖”的学习小组以“青年学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动工作实践”为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小组成员们通过“培训小课堂”“头脑风暴”“选题研讨会”等开展学习交流,并积极将理论运用到现实工作中。
有这样一件事让中国航发长空团委书记杜玉莲印象深刻:去年暑期,学习小组集体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给学员们带来了灵感,畅通了思路。学员们利用矛盾论分析科研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经过反复实践,最终有效解决了某零件“迟滞”“振荡”等难题,“你看,这就是真理的力量,这就是学习的力量!”杜玉莲兴奋地说。
以上便是中国航发以“雁阵领航”模式开展“青马工程”工作的精髓所在。三招既出,效果如何?还要靠硬成绩说话。
据陈卫介绍,中国航发团委明确要求各单位按年度制定工程实施计划,将实施情况纳入年度直属单位团委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将学员参加学习和实践的内容作为团内评比表彰的重要依据,积极推荐优秀学员作为“推优入党”对象。同时,将“青马工程”与培育青年“科技先锋”“大国工匠”及“重点人才矩阵式培养模式”等工作相结合,全力打造高层次青年人才培养体系,要学出作风端正的“好苗子”,更要学出干事创业的“领头羊”。
“如果没有具体的、量化的考评标准,工作势必越做越虚,效果怎么会好?”作为一名有着近十年青年工作经验的“老团干”,中国航发西控团委书记艾倩坦言。据悉,艾倩所在的中国航发西控自去年9月开始正式施行过程积分制,对青年员工的理论学习及实践成果进行1-5分的量化界定,完成学习课程、解决实际问题、创新实践方法等均可获得不同的积分,学习小组组长对每名学员的积分进行记录,最终的积分情况将作为评优推优的依据。
“积分制作为考核青年人才的指挥棒确实显有成效,大家深入思考的能力提升了,参与各项工作的主动性也更强了。”艾倩说,“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细化分值,明晰标准,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
“有关‘青马工程的各项工作必须要落到实处,要让大家学而思,更要思而行。”负责分管企业共青团工作以来,中国航发集团直属党委副书记、总部党委书记王亚军对于青年思想引领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十分重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理论学习从墙头、案头走进青年员工的心头,使对青年员工的政治引领更加有力,让他们的青春报国之志更加昂扬。”
翱翔 ·“百团大战”激发创新梦想
2021年3月15日晚9点,中国航发总部党群工作部办公室里依然灯火通明,中国航发集团团委副书记刘洁正在为第四届“百团大战”的筹备工作紧张地忙碌着。看到航发青年们从“百团大战”中收获了自信与成长,刘洁对即将到来的第四届“百团大战”充满信心和期待。
“百团大战”是什么?据刘洁介绍,这是中国航发专门为企业青年员工组织策划的一档科创赛事活动。为了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特别是青年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国航发将青年创新放到航空发动机事业长远发展的大坐标下来推动,集团党组专题研究出台了《青年创新大赛“百团大战”管理办法》,聚焦集团科研生产、经营管理和未来发展需要,从2017年开始每年连续举办青年创新大赛“百团大战”, 通过赛事平台有力引导青年员工突破“材料关”“设计关”“工艺关”“测试关”“质量关”“管理关”等重重关卡,形成一股强劲的青年创新力量。
成长、磨砺、收获、提升、传承……这便是航发青年为“百团大战”总結的关键词。对于他们来说,“百团大战”是见证个人成长的舞台,更是团队攻坚的战场。
第一届“百团大战”项目负责人、中国航发涡轮院青年员工李杨至今还记得自己当年参赛时的情景:时间追溯到2018年,进入单位十年的李杨已经成为一名高级工程师,但他仍然期待能够突破工作能力上的瓶颈,实现下一个“小目标”,“百团大战”恰恰给他提供了这样的机会。经过选拔,李杨代表单位出征,在比赛路演时,平日并不擅长表达的他感到十分紧张,但随着赛事推进一路磨炼下来,最终,李扬和团队小伙伴自主研发的航空发动机高温部件温度测试技术在比赛中脱颖而出,摘得金奖;李扬也凭借此顺利进入人才成长绿色通道,被破格提升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百团大战给了我一次很好的机会,让我能够不断突破自己,获得了更长远的成长。”李杨说。
同李杨一样,中国航发动力所部件设计师杜桂贤也通过参与“百团大战”受益匪浅。“你知道吗?常见的发动机喷管装置一般都是圆形的或者方形的。”向记者解释起专业知识,这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姑娘十分认真,“这两种类型的喷管各有优点,但也同时存在一些性能上的劣势,我就想能不能设计一款喷管可以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而规避掉缺陷呢?”正是带着这样的设想,2020年5月,杜桂贤参加了第二届“百团大战”,从预赛到决赛的层层筛选反复实践,结合专家建议,杜桂贤将设计理念不断完善,最终一款概念型喷管应运而生,实现了发动机喷管设计理念上的一次大胆尝试。“感谢团委给我们搭建了‘百团大战这样的平台。”杜桂贤说,“在比赛中无论是向专家学习,还是和青年同事们一起交流,都让我学到了很多,收获很大。”
而对于中国航发研究院的青年员工于文君来说,“百团大战”不仅为自己提供了科技创新的平台,更提供了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的机会。于文君在第二届“百团大战”上凭借过硬的实力进入决赛前十名后,得到了航发集团团委组织的赴莫斯科参观学习的机会,这让他很是兴奋。“我们在莫斯科参观了航展和论坛,也参观了我一直想去了解的俄罗斯中央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实验基地,这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于文君说,“我的视野更开阔了,创新动力也更足了,更加坚定了我为祖国航空事业贡献力量的信心和决心!”
“我觉得‘百团大战更像一个‘凝结剂,把我们的团队聚得更牢,黏得更紧,让我们联合攻关的力量最大化。”曾亲身参加过两届赛事的中国航发动研所青年副总设计师李坚对“百团大战”有着一份特殊情结。
2018年,李坚作为队长带领团队小伙伴们第一次参加“百团大战”,经过不懈努力成绩位列第十一名。“当时有些遗憾吧,但我们并不气馁。通过比赛我们获得了很多经验,大家的心没有散,团队凝聚力反而增强了。”李坚说。
为了一个目标,铆足一口劲儿,2020年李坚再次带队出征,凭借更加成熟的技术一路过关斩将,这一次,他们如愿获得了金奖。谈及此,李坚很是自豪:“我们团队的骨干都是年轻人,都有种不服输的劲头。通过这两次‘百团大战的经历,看到小伙伴们的冲劲儿更猛了,闯劲儿更强了,我的信心也更足了。”
在中国航发,“百团大战”已经成为一块被擦得闪亮的“青”字招牌。三年来,累计有17000余名航发青年参加“百团大战”,通过比赛累计产生了2329个优秀青年创新项目,其中近20个优秀项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团创新专项资金等内外部经费支持,有效营造了青年员工关注创新、思考创新、主动创新的良好氛围,凝聚起推进航空发动机事业高质量创新发展的青春正能量。
“回顾‘百团大战一路走来的历程,可以明显感受到航发青年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参与度越来越深,获得感也越来越强。”陈卫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打造好‘百团大战这一‘青字号品牌,号召航发青年为提升质量做创新,通过‘百团大战挑战最有难度的事,成为最有价值的人。”
成立于2016年,成长于新时代,中国航发可谓是中央企业中的“年轻人”,青春的基因烙印在他的皮肤上,溶解入他的血液中,更镌刻进他的筋骨里,展现在每一名航发青年的身上。广大航发青年秉持着中国航发党组书记、董事長曹建国发出的“事在人为,关键在为;只要敢为,大有作为”的“四为”号召,无论是身处“领航”工程孜孜不倦地求知,品悟“真理的味道”;还是奋斗在“百团大战”兢兢业业地探索,寻找创新的意义,你都可以从这群年轻人身上深刻感受到一种蓬勃的、鲜活的、向上的力量——这种力量破土而生,拔节而长,化作一代航发青年奋勇拼搏的原动力,助力他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怀揣着初心与梦想、肩负着担当和使命砥砺前行——中国航发,正青春,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