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地奈德脂质体制备工艺优选及质量评价

2021-05-06马瑞丽杨东亮赵宇郁周婧马桂芝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乌鲁木齐8300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乌鲁木齐830054

中南药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药量脂质体布地

马瑞丽,杨东亮,赵宇郁,周婧,马桂芝*(.新疆医科大学 药学院,乌鲁木齐 8300;.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乌鲁木齐 830054)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结肠的一种慢性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UC 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糖皮质激素是活动期UC 患者诱导治疗的重要药物[2-3],对5-氨基水杨酸应答不佳的轻、中度UC,常需全身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但全身激素用药易导致诸多药物不良反应,如感染、库欣综合征、骨质疏松症等[4]。布地奈德(budesonide)是一种合成的第二代皮质类固醇类激素,在局部给药部位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较其他皮质类固醇全身毒性小、不良反应少[5-7],可抑制细胞免疫,减少炎性细胞浸润,稳定溶酶体膜,减低毛细血管通透性[8],可有效诱导部分轻中度UC 患者的症状缓解[9]。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剂灌肠[10],然而普通混悬液几乎没有生物黏附性,在直肠的自身蠕动作用下,在肠道保留时间短,局部吸收差,且布地奈德几乎不溶于水,限制了药物的局部吸收效果,影响药物疗效。脂质体特殊的磷脂双分子层的膜结构可提高疏水性药物的分散度,增加药物溶解度,从而有可能增加布地奈德在直肠的局部吸收和局部药物浓度[11],并且有报道称脂质体直接局部给药能提高局部治疗效果,降低全身给药的不良反应[12]。故本研究优选布地奈德脂质体的制备工艺,为后期该药直肠定向给药系统的研究提供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LC-20AD 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New Classic MS 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公司,d =0.01 mg);KQ5200DE 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Zetasizer Nano ZS 纳米激光粒径测定仪(英国马尔文仪器有限公司);PS-1000 磁力搅拌器(东京理化器械株式会社);3-18KS 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SIGMA 公司);VCX500 超声波细胞破碎仪(Sonics&Materials Inc);Milli-Q 艾柯超纯水仪(美国密理博公司);JEM-1230 透射电镜(日本电子株式会社)。

1.2 试药

布地奈德对照品(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Y13J7C9082,纯度≥98%);布地奈德原料药(山东泰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190906,纯度≥99%);大豆磷脂(批号:SYSO-200401)、胆固醇(批号:B80859)(上海艾伟拓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甲醇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脂质体中布地奈德含量的测定

2.1.1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Agilent SB-C18(250 mm×4.6 mm,5 μm),以甲醇-水(72∶28)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检测波长260 nm,流速1 mL·min-1,柱温25℃;进样量10 µL。

2.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布地奈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置于25 mL 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制成196.4 µg·mL-1的对照品储备液。

2.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布地奈德脂质体1.0 mL 于10 mL 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充分震荡,摇匀,于4℃、15 000 r·min-1离心15 min,取上清液,0.22 µm 微孔滤膜滤过,取续滤液适量,即得。

2.1.4 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 制备不含布地奈德的空白脂质体,同“2.1.3”项下方法制备,即得。

2.1.5 专属性考察 取布地奈德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阴性样品溶液和空白溶剂甲醇各10 μL,按“2.1.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分析,记录色谱图,结果见图1。在阴性样品溶液的色谱图中对照品出峰位置无色谱峰,提示基质对布地奈德的测定无干扰。理论板数按布地奈德计大于8000。

图1 布地奈德脂质体的HPLC 图Fig 1 HPLC chromatogram of budesonide liposomes

2.1.6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移取对照品储备液适量,依次稀释,制成0.38、0.77、1.53、3.07、6.14、12.28、24.55、49.1、98.2 µg·mL-1的系列对照品溶液,按“2.1.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以峰面积(y)为纵坐标,布地奈德的质量浓度(x)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y=1.59×104x+1.993×103(r=0.9999)。结果表明,布地奈德在0.38 ~98.2 µ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2.1.7 精密度试验 取同一批布地奈德脂质体,按“2.1.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并按“2.1.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连续测定6 次,记录峰面积。结果峰面积的RSD为0.66%,说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1.8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批布地奈德脂质体,按“2.1.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在常温下分别于0、2、4、6、8、12 h,按“2.1.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记录峰面积。结果峰面积的RSD为0.82%,表明样品溶液在12 h 内稳定性良好。

2.1.9 重复性试验 同一批布地奈德脂质体,按“2.1.3”项下方法平行制备6 份供试品溶液,并按“2.1.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记录峰面积并计算样品浓度。结果样品的平均质量浓度为189.8 µg·mL-1,RSD为1.3%,表明本方法重复性良好。

2.1.10 加样回收试验 精密量取同一批已知质量浓度的布地奈德脂质体1.0 mL,共9 份,分别置于10 mL 量瓶中,加入不同体积的“2.1.2”项下的对照品储备液,按“2.1.3”项下方法制成低、中、高3 种质量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各3 份,并按“2.1.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记录峰面积,计算加样回收率及RSD。结果低、中、高质量浓度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7.7%~100.2%,RSD均<2%,表明本法准确度良好。

2.1.11 耐用性试验 取同一批布地奈德脂质体,按“2.1.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参照“2.1.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考察不同色谱柱(Agilent SB-C18,SN:USCL074978、Agilent SB-C18,SN:USCL082052、Kromasil C18)、不同流速(0.9、1.0、1.1 mL·min-1)、不同柱温(20、25、30℃)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记录峰面积并计算样品含量,结果不同色谱柱的峰面积RSD为3.1%,不同流速的峰面积RSD为2.7%,不同柱温的峰面积RSD为0.74%,表明该方法耐用性良好。

2.2 脂质体工艺优选指标——综合评分的计算

2.2.1 权重系数的设定与综合评分的计算 采用层次分析法[13]进行综合评分,以包封率、载药量和粒径作为考察指标,引入九分位的相对重要性比例标度,评估主体确定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赋予各指标不同的分数,比较同一层次目标的相对重要性,并构成两两比较矩阵,见表1。得到包封率、载药量和粒径的归一化权重系数分别为0.7306、0.1884、0.0810。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CR=CI/RI=0.0567 <0.1,表明权重系数合理。

表1 指标成对比较的判断优先矩阵Tab 1 Judgment priority matrix for pairwise comparison of indicators

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重系数,得到综合评分Y=包封率/包封率最大值×0.7306 +载药量/载药量最大值×0.1884 +粒径最小值/粒径×0.0810。

2.2.2 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测定[14-15]采用低温超速离心法测定布地奈德脂质体的包封率和载药量。精密量取布地奈德脂质体500 µL 于10 mL 量瓶中,加入适量甲醇(接近刻度)超声15 min,破乳后用甲醇定容,混匀后过0.22 µm 的微孔滤膜,取续滤液20 µL 按“2.1.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计算布地奈德总量(C总);取布地奈德脂质体适量于离心管中,低温(4℃)高速(18 000 r·min-1)离心60 min,取上清液500 µL 定容于10 mL 量瓶中,摇匀,过0.22 µm 微孔滤膜,取续滤液20 µL按“2.1.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计算游离的布地奈德(C游),按以下公式计算包封率和载药量:包封率=(C总-C游)/C总×100%,载药量=(W总-W游)/称样量×100%。

2.2.3 粒径的测定 取布地奈德脂质体乳液,用超纯水稀释10 倍后取适量于测定样品池中,通过马尔文纳米激光粒径测定仪对脂质体的粒径进行测定,每个样品平行测定3 次。

2.3 乙醚注入法的工艺优选

2.3.1 制备流程 精密称取布地奈德原料药、胆固醇、大豆磷脂适量于西林瓶中,加入5 mL 乙醚超声使其溶解。将乙醚溶液用注射器缓慢匀速注入到恒温的20 mL 超纯水中,边注入边磁力搅拌,另取2 mL 乙醚润洗西林瓶和注射器,同法注入到超纯水中,恒温搅拌1 h,使乙醚挥发尽后,超声分散,即得。

2.3.2 试验设计 根据预试验发现,超声分散时间、水合介质种类和搅拌速度对指标的影响较小,故确定以上三因素为固定因素,即超声分散15 min,水合介质为超纯水,搅拌速度为500 r·min-1。而膜材比(A)、脂药比(B)和水合介质温度(C)对指标影响较大,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该三因素组合,优选乙醚注入法制备布地奈德脂质体的工艺参数。试验因素水平见表2,结果见表3。

表2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的因素水平表Tab 2 Factor and level of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

2.3.3 数据处理 采用Design-Expert 10.0.7 软件对表3数据进行拟合,得到综合评分Y的回归方程为Y=0.8239-0.0184A-0.034B+0.0112C+0.0163AB+0.0388AC-0.0315BC+6.6697A2+0.0178B2-3.3872C2。方差分析见表4。固定其中一个因素,绘制其他两个因素对综合评分的三维曲面图,结果见图2。

表3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的结果Tab 3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

由表4可知,模型极显著(P<0.0001),模型的R2=0.9680,调整R2=0.9393,说明此模型可以解释96.8%响应值的变化,表明模型能较好地反映膜材比(A)、脂药比(B)和水合介质温度(C)与综合评分(Y)之间的变化关系。失拟项P>0.05,不显著,可认为无失拟因素存在。3 个因素中,A、B和C都为极显著项(P<0.01);两两交互项中,AC、BC和BC之间交互作用极显著(P<0.01)。

表4 方差分析Tab 4 Analysis of variance

应用Design-Expert 10.0.7 软件对优选的制备工艺条件(即A=12,B=6,C=60)进行预测,综合评分的预测值为0.926。

2.3.4 验证试验 结合实际操作条件,初步确定优选工艺参数为:膜材比12∶1,脂药比6∶1,水合介质温度60℃。按照优选参数,采用乙醚注入法制备3 批布地奈德脂质体。结果3 批布地奈德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75.63%,载药量为9.17%,粒径为276 nm,包封率、载药量和粒径的综合评分与预测值相比相对误差均小于3%,说明工艺稳定,重现性好,结果见表5。

图2 布地奈德脂质体制备工艺优化的效应面图Fig 2 Response surface for optimization of preparation process of budesonide liposomes

表5 验证试验结果(n =3)Tab 5 Verification test (n =3)

2.4 薄膜分散法的工艺优选

2.4.1 工艺流程 精密称取布地奈德原料药、胆固醇、大豆磷脂适量于250 mL 的圆底烧瓶中,加入10 mL 氯仿超声使其溶解。置于旋转蒸发仪,在真空恒温水浴条件下,旋转蒸发除去有机溶剂,使得脂质材料在圆底烧瓶内壁形成一层透明状的均匀薄膜,增大真空度除去残留有机溶剂。加入超纯水20 mL,摇晃至均匀混合,恒温水浴下常压旋转水合30 min,冰浴条件下探头超声(超2 s,停3 s),即得。

2.4.2 试验设计 在预试验中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膜材比、脂药比、有机溶剂种类、水合介质种类、旋蒸温度、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7 个因素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膜材比、有机溶剂种类、水合介质种类、旋蒸温度和超声功率对指标的影响较小,可作为固定因素,其因素水平固定为膜材比12∶1、有机溶剂为氯仿、水合介质为超纯水、旋蒸温度为20℃,超声功率为30%。脂药比(A)和超声时间(B)对指标影响较大,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薄膜分散法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薄膜分散法最佳工艺制备的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67.09%,平均载药量为7.56%,平均粒径为279.87 nm。

2.5 制备方法的确定

通过对乙醚注入法和薄膜分散法的数据进行比较,发现乙醚注入法制备的布地奈德脂质体的包封率、载药量和综合评分都相对较高,故最终确定乙醚注入法为布地奈德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2.6 最优处方布地奈德脂质体的质量评价

2.6.1 形态观察 在室温条件下,取适量最优处方制备的布地奈德脂质体原液,滴于铜网上静置5 min 后,用滤纸吸掉多余混悬液,用2%磷钨酸负染30 s 后晾干,置于透射电镜下观察并拍照,如图3所示。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脂质体粒子小而均匀,呈球形,且粒子大小与粒径测定结果基本吻合。

图3 不同倍数及标尺下布地奈德脂质体的透射电镜图Fig 3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graph of budesonide liposomes at different multiples and scales

2.6.2 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测定 按“2.2.2”项下方法测定布地奈德脂质体的包封率和载药量,结果其包封率为(75.63±1.1)%,载药量为(9.17±0.4)%。

2.6.3 粒径、分散指数和电位的测定 按“2.2.3”项下方法测得布地奈德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276±32.9)nm,PDI 为(0.35±0.1),平均Zeta电位为-(44.87±5)mV。布地奈德脂质体的粒径和Zeta 电位分布见图4。

图4 布地奈德脂质体的粒径(A)和Zeta 电位分布(B)Fig 4 Particle size(A)and Zeta potential distribution(B)of budesonide liposomes

3 讨论

布地奈德一般采用高效液相法进行含量测定[16],本文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对对照品溶液进行全波长扫描发现,布地奈德在244 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但在该波长处,溶剂甲醇会对样品的测定产生干扰。通过改变色谱条件、流动相比例、柱温等依然无法排除溶剂的干扰,故最终选择溶剂在布地奈德出峰的位置没有干扰的260 nm 作为含量测定的检测波长。

在预试验中曾以包封率、载药量、粒径、PDI和电位5 个指标作为评价制备工艺的参数,但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各考察因素的水平值的改变对PDI 和电位并无显著影响,故最终只选择包封率、载药量和粒径3 个指标。为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本试验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多指标进行赋权,以加权后综合评分为因变量,不仅能全面地反映各检测指标对脂质体的重要程度,也能直观地反映整体制备工艺。

薄膜分散法和溶剂注入法是制备脂质体时较常用的两种方法。本试验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布地奈德脂质体时发现,脂质体粒径太大。通过物理方法探头超声或者过膜之后,粒径都有所减小,但脂质体的包封率会明显降低,这可能与薄膜分散法制备的脂质体粒径本身比较大有关(有文献报道薄膜分散法制备的脂质体粒径一般在1 ~5 µm[17]),而物理方法处理时对脂质体膜壁会造成一定的破坏,导致包封率显著降低。而乙醚注入法制备的脂质体本身粒径就比较小,一般在50 ~200 nm[17],无需再通过物理方法来减小粒径,因此包封率较高。

综上所述,本文建立的测定布地奈德脂质体含量的高效液相检测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优选的制备工艺简单稳定,重现性好,可用于布地奈德脂质体的制备。

猜你喜欢

药量脂质体布地
PEG6000修饰的流感疫苗脂质体的制备和稳定性
碳化对飞灰稳定化加药量测评的影响
两倍药量
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老年慢阻肺的临床效果
超滤法测定甘草次酸脂质体包封率
黄芩总黄酮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TPGS修饰青蒿琥酯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小型水池抗爆炸冲击极限药量分析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撤机后咽喉疼痛缓解作用的观察
药量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