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纳米材料的中枢性镇痛药电化学传感器研究进展

2021-05-06毛云飞金党琴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镇痛药复合物电化学

黄 菲,周 慧,毛云飞,沈 明,金党琴,钱 琛

(1.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 江苏 扬州 225127;2. 扬州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2)

中枢性镇痛药是一类作用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选择性抑制或缓解各种疼痛的药物。尤其在应对癌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与阿司匹林、布洛芬等普通解热镇痛药不同,中枢性镇痛药滥用后极易成瘾,形成严重的药物依赖性,导致由“药品”变成事实上的“毒品”,因而其剂量和纯度必须依法严格管控。近年来,大量性能优异的纳米材料电化学传感器用于这类药物的检测分析,成果斐然。有鉴于此,本文对最近十年该领域所取得的进步进行概述,以期能为我国的医药产业及禁毒事业提供参考。

目前,中枢性镇痛药有一百余种,在我国生产和使用的主要是吗啡、杜冷丁、可待因、曲马多、美沙酮、芬太尼等六类药物[1]。Abraham 等已对有关吗啡的各类电化学传感器做了专门、详尽的评述[2]。为避免重复,本文对吗啡的传感器仅作简要介绍。由于杜冷丁分子结构及电化学活性不同,目前仍以传统的离子选择电极检测为主,研究意义不大,在此不予讨论[3]。所以,本文主要探讨可待因、曲马多、美沙酮、芬太尼等几种药物的电化学检测研究进展。

1 研究概况

1.1 吗啡

吗啡(Morphine,MOP)是一种阿片受体激动剂,为强效镇痛药[1]。其历史悠久、应用面广,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相关研究不可胜数。仅从文献[2]中已详细列举的百余篇文献来看,相关纳米材料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主要基于如下体系:

(1)纳米颗粒及其复合物:包括贵纳米金属颗粒和纳米金属氧化物颗粒,如Au 纳米颗粒、MgFe2O4纳米颗粒、Al2O3纳米颗粒、Au 纳米颗粒-Nafion 复合物、壳聚糖-Fe3O4纳米颗粒复合物等。

(2)碳纳米管(CNTs)复合物:包括 CNTs-纳米颗粒、CNTs-离子液体、CNTs-分子印迹膜、CNTs-聚合物等体系,如多壁碳纳米管(MWCNTs)-SnO2-Zn2SnO4纳米颗粒复合物、ZnO 纳米颗粒-MWCNTs-离子液体复合物、MWCNTs-聚乙烯二茂铁复合物等。当然还有更多的三元型、多元型纳米复合物。

(3)其他纳米复合物:包括石墨烯复合物、介孔材料、无机物-有机物纳米杂交体系、纳米合金材料等,如Zn2SnO4纳米颗粒-石墨烯复合物、Pt纳米颗粒-介孔Si-离子液体复合物、Au 纳米颗粒-金属酞菁复合物、Au 纳米颗粒-二茂铁复合物、Pt-Co 纳米合金纳米线阵列等。

相对于单一型纳米材料,纳米复合物因整合了各组分的优点,使用性能往往更为突出,电极的灵敏度和选择性相对更好,因而更普遍应用于吗啡的电化学检测。

1.2 可待因

可待因(Codeine,COD)是一种吗啡类阿片受体激动剂,为弱效镇痛药[1]。有关COD 的纳米电化学传感器研究概况参见表1。Piech 等将含有MWNTs 和Nafion 的悬浮液滴涂于玻碳电极表面并干燥,通过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COD 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发现其产生不可逆氧化峰,电极过程受扩散控制,存在单电子转移。采用示差脉冲伏安法(DPV)进行测定,检测限为14 nM[4]。Garazhian 等通过混合氢醌衍生物、MWCNTs、石墨粉和石蜡油,制备了一种具有催化作用的修饰碳糊电极。COD 的电极过程中,单电子转移起决定作用,反应机理属于EC 模式。利用DPV 可同时测定对乙酰氨基酚(ACT)和 COD[5]。Ensafi 等在含有Pd 前驱体和多孔Si 的HF 水溶液中,通过简单的还原反应,在后者表面负载Pd 纳米颗粒,形成复合物,采用 SEM、XRD、EDX、FT-IR 和CV 进行表征。基于其制备的修饰碳糊电极可同时测定 ACT 和 COD,检测限分别为 0.4 和 0.3 μM[6]。此外,该小组又将负载Pt 纳米颗粒的多孔Si 材料填充至碳离子液体电极中,则可同时测定MOP和 COD,检测限分别为 30.0 和 20.0 nM[7]。Deroco等在双十六烷基磷酸膜里引入炭黑和NiO 纳米颗粒,形成复合物后固定到玻碳电极表面得到修饰电极。通过方波伏安法(SWV),利用550 mV 的氧化峰电位差,可实现ACT 和COD 的同时检测[8]。Babaei 等制备了一种“羟基磷灰石+Fe3O4纳米颗粒/MWCNTs”复合物修饰玻碳电极,可以在尿酸存在下同时测定MOP 和COD,检测限分别为14和22 nM[9]。Afkhami 等制备了一种CoFe2O4纳米颗粒修饰碳糊电极,其对羟考酮和COD 的电催化效应显著,可在血浆样品和尿样中实现两者的同时测定,检测限分别为 0.05 和 0.02 μM[10]。该小组同样制备了一种“石墨烯+CoFe2O4纳米颗粒”复合物修饰碳糊电极,可对COD 进行超灵敏检测[11]。Mashhadizadeh 等制备了一种TiO2纳米颗粒修饰碳糊电极,同样实现了人体血浆、血清样品中ACT 和COD 的同时检测,并研究了两者的电极反应机理[12]。Nia 等合成了一种掺La3+的羽毛型ZnO纳米花,并进行表征。基于其制备的修饰碳糊电极可同时测定COD 和双氯芬酸,检测信号互不干扰[13]。Taei 等通过简单的固态方法合成了一种SnO2-Zn2SnO4纳米复合物,将其添加至MWCNTs糊中形成修饰电极。利用MOP 和COD 之间550 mV的氧化峰电位差可实现同时测定,检测限均为0.009 μM[14]。此外,该小组还通过溶胶-凝胶的方法,合成了一种具有尖晶石结构的ZnCrFeO4磁性纳米颗粒,将其嵌入至MWCNTs 糊中制备修饰电极,利用250 和630 mV 的氧化峰电位差,可实现包括COD 在内三种物质的同时检测[15]。Khairy等制备了一种CeO2纳米颗粒修饰丝网印刷电极,可在互不干扰的情况下同时检测人体血清样品中COD 及共生物[16]。Habibi 等制备了一种SWCNTs修饰碳陶瓷电极,其能够催化咖啡因和COD 的电化学氧化,利用两者330 mV 的电位差可实现同时测定,检测限均为 μM 级[17]。Mashadizadeh 在MWCNTs 表面电沉积了一层Sm 的铁氰化物,形成一种有机-无机杂交体系,固定到玻碳电极表面得到修饰电极。由于配合物中存在未配对的d或f 电子,以及空的d 或f 轨道,该电极对COD 具有很高的电催化活性,检测限为6×10-8M[18]。Mohamed 等制备了一种修饰腺嘌呤的具有3D 结构的海绵状石墨烯,通过FT-IR、Raman、XRD、UV、SEM、TEM 等进行表征,固定到丝网印刷电极表面,可对COD 产生明显的电催化效应,检测限为 5.8×10-9M[19]。

表1 可待因(COD)纳米电化学传感器研究概况

1.3 曲马多

曲马多(Tramadol,TRA)是一种阿片受体激动剂,为弱效镇痛药[1]。TRA 的纳米电化学传感器研究概况参见表2。Hassannezhad 等通过焙烧石墨碳氮化合物及Fe3O4磁性纳米颗粒,合成出一种复合物,用于修饰碳糊电极。测定TRA 时,检测限为 0.1 μM[20]。Madrakian 等制备了一种磁性的“双氢氧化物LDH/Fe3O4纳米颗粒”修饰玻碳电极,研究了 TRA 的电化学行为,检测限为 3.0×10-1μM[21]。Jahromi 等先电纺聚丙烯腈,经稳定化及碳化处理后合成出C 纳米纤维,并将其固定到丝网印刷电极表面。修饰电极大幅增强TRA 的响应信号,检测限能达惊人的 0.016 nM[22]。Fathirad 等通过聚合、电纺等方式,合成了一种负载Pd 纳米颗粒的“导电炭黑+导电离子液体”复合物纳米纤维,将其固定到玻碳电极表面后,修饰电极可降低TRA的氧化过电位约 200 mV,检测限为 0.015 μM[23]。Deiminiat 等在玻碳电极表面逐层组装功能化MWCNTs 和薄层分子印迹膜,后者由聚吡咯、溶胶-凝胶和 TRA 组成。以 Fe(CN)63-/4-为电化学探针,表征电聚合及模板分子TRA 的洗脱与再结合过程。MWCNTs 增强电极的导电性能,印迹膜则提高识别性能,检测限同样惊人,达0.03 nM[24]。Afkhami 等以SiO2@Fe3O4为核,合成了一种高选择性的珠状纳米TRA 分子印迹膜。将其和MWCNTs一起添加至碳糊中,所得修饰电极成功用于患者尿样分析[25]。Bagheri 等制备了一种电位型多层修饰碳糊电极,其由TRA 分子印迹膜纳米颗粒、石墨粉、修饰Ag 纳米颗粒的石墨烯纳米片及离子液体组成,检测时呈现良好的能斯特响应[26]。Mohamed 等制备了一种“氧化石墨烯+MWCNTs”复合物修饰碳糊电极,在共生物存在下,TRA 可实现超灵敏检测,检测限为1.5×10-10M,浓度线性范围宽至 2.0×10-9~1.1×10-3M,高达 6 个量级[27]。Cidem 等制备了一种“Sb2O3纳米颗粒+MWCNTs”复合物修饰玻碳电极,可以催化TRA 的电化学氧化,检测限为 9.5×10-9M[28]。Dehdashti 等制备了一种“掺Pt 的NiO 纳米颗粒+MWCNTs”复合物修饰玻碳电极,对肾上腺素和TRA 均有电催化作用,两者可同时测定,检测限分别为0.035 和0.084 μM[29]。Foroughi 等合成了一种蕨菜状的掺La3+CuO 纳米叶,通过 FT-IR、EDX、SEM、XPS、TEM 进行表征。将其悬浮液滴涂于MWCNTs 修饰玻碳电极表面并干燥,所得修饰电极可同时检测TRA 和ACT[30]。Ahari 等在铅笔芯石墨电极表面固定了一层修饰Au 纳米颗粒的MWCNTs,检测TRA 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31]。Atta 等在CNTs 表面电沉积单分散Au 纳米颗粒,所得修饰电极可检测最低68 nM 的TRA[32]。Sanghavi 等制备了一种“离子交换树脂+Au 纳米颗粒”复合物修饰玻碳糊电极,可同时测定ACT 和TRA,检测限分别为4.71×10-9和 1.12×10-8M[33]。Rokhsefid 等制备了一种“Au 纳米颗粒+石墨烯纳米片”复合物修饰碳糊电极,可催化TRA 的电化学氧化,求得电子转移系数α 及反应速率常数k,检测限为0.82 μM[34]。Amin 等将含有 Nafion 及CTAB 保护的Au 纳米颗粒的溶液涂覆于玻碳电极表面并干燥,所得修饰电极对TRA 具有很高的电催化活性,检测限为3×10-4μg/mL,可用于废水样分析,指出CTAB 保护的Au 纳米颗粒不易团聚,分散性好[35]。Bidkorbeh 等将C 纳米颗粒悬浮液滴涂于玻碳电极表面,引入的修饰层具有电催化效应,提高了TRA的氧化峰电流,降低了过电位,可同时测定ACT和TRA,检测限分别为 0.05 和 1 μM[36]。Bagherinasab等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了BaFe12O19纳米颗粒,固定在石墨丝网印刷电极表面形成修饰电极,可将TRA 的过电位降低约140 mV,利用TRA 和ACT 之间470 mV 的电位差,可实现两者的同时测定,检测限分别为 0.025 和 1.5 μM[37]。Afkhami等制备了一种“NiFe2O4纳米颗粒+石墨烯”复合物修饰碳糊电极,可同时测定TRA 和ACT,检测限分别为 0.0036 和 0.0030 μM,并研究了两者的电极过程[38]。Atta 等在表面活性剂SDS 存在下合成了一种复合物,由Co3O4纳米颗粒、离子液晶和CNTs 组成,基于其制备的修饰碳糊电极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可在人体尿样中实现纳布啡和TRA 的超灵敏测定,其检测限分别可达0.58 和0.62 nM[39]。

表2 曲马多(TRA)纳米电化学传感器研究概况

1.4 美沙酮

美沙酮(Methadone,MTD)是一种二苯甲烷类阿片受体激动剂,为强效镇痛药[1]。Afkhami 等在MWCNTs 糊电极表面电沉积Au 纳米颗粒形成修饰电极,发现MTD 产生不可逆氧化峰,电极过程受吸附控制。通过 SWV 测定,检测限为 0.005 μM[40]。Alipour 等制备了一种MWCNTs 修饰铅笔芯石墨电极,发现MTD 于0.7 V 左右产生尖锐的氧化峰,通过DPV 最低可检测87 nM 的药物,抗坏血酸、尿酸均不干扰测定[41]。Aref 等研究了MTD 在MWCNTs 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利用290 mV 的氧化峰电位差,可实现ACT 存在下MTD 的灵敏检测,并成功用于人体尿样和唾液样的分析[42]。

1.5 芬太尼

芬太尼(Fentanyl,FET)是一种苯基哌啶类阿片受体激动剂,为强效镇痛药[1]。Sohouli 等制备了一种碳纳米洋葱修饰玻碳电极,发现FET 产生两个氧化峰和一个还原峰,电极反应机理可能为ECE 模式,求得扩散系数 D 为 2.76×10-6cm2s-1,电子转移系数 α 为 0.54,催化速率常数kcat 为1.76×104M-1s-1,检测限为 300 nM[43]。Barfidokht等将MWCNTs 和离子液体的混合物修饰到柔性丝网印刷碳电极上,制备出基于手套的可穿戴式电化学传感器。其工作模式为“接触、扫描、测定、报警”,可将检测数据通过无线直接传送给智能手机,实现样品中FET 的快速筛查。这种法医用“手套实验室”有望通过指尖检测来实现紧急情况下的药物滥用监控[44]。

2 领域特点

纳米材料因具有出色的导电性能、吸附性能、表面性能和催化性能,近年来在中枢性镇痛药电化学检测方面大放异彩,领域呈现“四多”特点[45]。

一是材料种类多。从组分数量上看,既有效用简单的一元型纳米颗粒,又有功能多样的多元型纳米复合物。基于材料属性,不仅有传统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等无机材料,更有新兴的石墨烯、离子液体等有机功能材料。

二是空间构型多。从构象上看,除零维的纳米颗粒等球状结构之外,还包括一维的纳米管、纳米纤维等线性结构,二维的纳米薄膜、纳米片等平面结构,甚至还有三维的纳米花、纳米叶等立体结构。从层级来看,不乏单层、双层和多层结构。

三是分析对象多。人体尿样、血样等实际样品中,共生物多,分析环境复杂,很多工作围绕多组分同时检测展开,进行了大量有实际价值的应用研究。

四是表征手段多。对于新型纳米材料,尤其是复合物,大量光学及能谱学仪器用于表征形貌和结构,大大丰富和发展了材料制备技术。

3 展 望

由于中枢性镇痛药直接作用于人体敏感、脆弱的神经系统,毒副作用较大,因而对制剂的品质要求极高。出于安全用药的目的,在生产或使用时,必须对其含量或纯度进行准确的分析,而这就依赖于提高传感器检测灵敏度。基于研究现状,本文认为未来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第一,三维结构纳米材料的制备。低维纳米材料构型较为简单、对称,对结构相似的药物难以有效识别,面对手性药物则更加无能为力。但三维纳米材料由于存在特定的空腔结构,对目标物尺寸大小和空间构型的匹配程度要求较高,使传感器能够进行特异性识别,选择性大为增强。

第二,新型纳米光电材料的开发。量子点和纳米金属有机配合物通常具有较强的光催化活性,修饰到电极表面,由于光电转化效应,可加快电子在电极与药物之间的转移速率,从而提高电极的导电性能,增加灵敏度。

第三,传感器的微型化。现有传感器大多基于传统的三电极体系而构建,电极面积大、噪声水平高,降低检测限较为困难。若将分析系统集成于微芯片上,形成针状或阵列状的纳米电极,则可能将响应信号进一步聚焦放大,实现检测限由nM 到pM、甚至fM 级的跨越。

猜你喜欢

镇痛药复合物电化学
碳量子点黄芩素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的研究
电化学中的防护墙——离子交换膜
电化学基础测试题
卤代烃与小分子弱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吃镇痛药还是要听医生的
关于量子电化学
服镇痛药六误区
2018年高考中的电化学试题大扫描
服用镇痛药的六大误区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铁复合物的铁含量